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汽车>  正文

2014年汽车业连跌高管频跳槽 首举反垄断大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04/2015 18:04:57   来源:新金融观察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汽车产销总量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或将连续6年领跑全球汽车市场。但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品牌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12连跌。这就是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缩影,即便猜中了开始,也未必料得到结局。

  ■ 连跌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中国汽车市场眼下依旧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市场。

  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分别达到了2143.05万辆和2107.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7.2%和6.1%。其中,乘用车的产销增长情况分别为10.3%和9.2%。基于前11个月的数据分析,几乎可以提前得出中国再度问鼎全球汽车市场的结论。

  但讽刺的是,如此偌大的一块蛋糕,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却只能分食到一小角。

  去年8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了54.51万辆,同比增长5.69%,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37.13%,比前一年同期下降了0.99%。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7.7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53%,比前一年同期下降了5.55%。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实现了12连跌。

  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资品牌的下探。在产品层面上,合资品牌开始大量投放10万元以下的A级车、A0级车进入市场,径直杀入自主品牌腹地;在渠道建设上,合资品牌在吃遍一线市场红利之后,也开始拍马赶到二三线市场。

  “我们一说自主品牌就是便宜车,老百姓愿意买就是因为它便宜,但是我们不能光打造便宜,还需要打造品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曾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若想同全球各级别选手同场竞技,自主品牌需要不断去完善自己、突破自己,尽快缩小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距离。

  但眼下的情况是,彼此的差距还没来得及缩到足够小,彼此的争夺空间就已经搅在了一起。因而,即便止住了连跌的颓势,自主品牌仍将要面对接下来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日子。

  ■ 跳槽

  未来竞争中,一项重要的争夺是,人才争夺。

  事实上,在上一年里,人才争夺战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从法拉利、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到奔驰、宝马这样的“BBA”企业,再到东南汽车、观致汽车等在自主品牌里都算不上主流的本土车企,无不打起了“换人如换刀”的主意。粗略统计,2014年全年的车企高管人事变动超过130例。

  宝马中国在去年一年中任命了5位副总裁,包括宝马中国大区副总裁、MINI品牌管理总监等在内的多个重要职位均出现了人员变动;大众汽车先后调整了包括大众汽车中国销售公司总经理等职位在内的多个管理岗位,搭建了新的管理班子。

  除此之外,两位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离职、原MINI中国总裁朱江跳槽雷克萨斯、原奔驰中国副总裁王艳加盟捷豹路虎、原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确定将于今年1月入主观致汽车……在中国市场,离职、跳槽、晋升这样的字眼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出现一次。

  放眼全球市场,高官的异动也时有发生。在海外车企里,去年共有18位高管履新。既有挖角而来的现任英菲尼迪总裁罗兰德?克鲁格、现任凯迪拉克品牌总裁兼集团副总裁约翰?德?尼琛等的履新,又有内部晋升而来的现任三菱董事长兼CEO益子修、现任福特汽车CEO马克?菲尔兹等的上位,更有汽车历史上首位女性车企CEO——现任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的亮相。

  显然,无论是对自主品牌来说还是对国际巨头而言,人才之争都是关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战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人才之争,必将持久且更加激烈。

  ■ 反垄断

  汽车行业去年的热闹,除了来自企业层面、个人层面,还来自行业及政策层面。如汽车行业首次举起的反垄断大旗。

  2014年6月,发改委正式宣布将对国内汽车市场上潜在的垄断行为进行调查。随后,包括捷豹路虎、奥迪、奔驰、丰田、本田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下调零配件和进口车价格,以此来表达对反垄断调查的配合与支持。

  不过,临时抱佛脚式的示好并没有躲过被罚的命运。

  去年8月13日,武汉4家宝马经销商因存在垄断行为被罚162万元,成为2014年我国对汽车领域开展反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首张罚单。7天之后,发改委对8家日本零部件企业、4家轴承企业开出了共计12亿余元的巨额罚单,成为我国反垄断部门迄今为止开出的最大罚单。

  之所以存在着如此之多的垄断现象,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很多企业都把总经销商设置成其唯一正规进口渠道,这意味着总经销商在价格上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因而即便部分进口车和零部件的价格已经是海外同款车型价格的数倍,国内消费者也只能是默默地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