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媒体观点>  正文

人民日报:读懂地铁调价背后的价改逻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1/2014 18:21:50   来源:人民日报

  无论价格是涨是落,该有的监管,该公开的信息,该跟进的制度,哪一条都不能少

  经历“七年之痒”后,北京地铁票价要告别两元时代了。

  不只公交价格,自价格改革加快步伐以来,油价、水价、电价等涉及公众生活的诸多方面,总要不时“调一调”。甚至有人断言,“一开听证会就会涨价”。于是,反感和质疑的声音,扑面而来,好像价格改革就是涨价的另一个马甲。

  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定涨价。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变动就是明证。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下发通知,下调汽油和柴油价格。至此,国内油价已经实现了“八连跌”。

  价格改革有利于维护供给端和需求侧的合法权益,让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更充分,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兴业的动力,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供消费者选择,最终惠民生。

  价格调整之后,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从而让整个社会的收益都能不断增大,最终实现整体层面的“共赢”。以北京地铁此次调价为例,上浮的收入可以刺激公交运营企业提高运营积极性,进而改善运营环境、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北京地铁也承诺,到2017年,实现5环内步行1公里就能找到地铁站,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事实上,公众对于价格调整越来越抱理解的态度,很多时候不再一调即骂了。比如,今年以来医保目录内700多种低价药价格上调,反应平稳。公众理解,如果不上调,低价药将绝迹。而高铁定价之初被诟病太贵,但现在卖得很好,说明高质量的服务能获得广泛认可。

  如果不调价,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低价运营所仰仗的,是政府财政源源不断的补贴。可是蛋糕就那么大,资源就这么多,财政都用来补公交了,其他公共服务怎么办?“靠公吃饭”带来的低效率和浪费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当然,作为公共产品,城市公交的定价要考虑公益性问题。在价格调整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特殊群体权益的保护。孩子乘车免票身高提高至1.3米,盲残人士等特定人群免票,还有专门为通勤族定制的阶梯折扣优惠……这些规定说明北京这次调价并非一刀切。

  不过,无论价格是涨是落,该有的监管,该公开的信息,该跟进的制度规范,哪一条都不能少。相关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经营情况、财政状况,完整及时地公开。还得增强公众的知情权,扩大舆论监督范围,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和政府规范的作用。至少我们要知道,每个月多掏的那些钱,是不是真的用在“刀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