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乳企供应渠道多元化 恒天然在华独大局面动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9/2013 16:55:51   来源:网易财经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的基础奶粉买家开始减少对新西兰乳企恒天然的依赖,为美国和欧洲乳制品企业打破恒天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的垄断地位开拓了道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料到2017年时翻番,达到250亿美元。

  业界人士对路透表示,旺旺集团表示,公司计划减少进口,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至少两家跨国婴儿配方奶粉企业要么减少来自恒天然的供应,要么计划将中国市场的原料供货渠道多元化。

  新西兰今年早些时候的干旱限制了奶粉的产量,凸显出过度依赖一家供应商的风险。这种担心在8月份升级,当时恒天然表示公司在其中一款产品中发现了潜在的致命病毒,在中国等多个市场引发婴幼儿配方奶粉和运动饮料的召回。

  中国乳制品行业从业人员表示:“中国的进口基础奶粉都来自一家公司(恒天然)。这不是一种健康状况。”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由于对本土厂商的不信任,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奶粉的需求飙升。愈发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和中国牛类的疾病也抑制了中国今年国内的奶粉产量,促使进口的奶粉数量在今年1-10月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一。

  恒天然则表示,一些需求快速增长的客户寻求其他供应选项是很自然的:“随着全球的贸易增长超过新西兰的供应增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寻求不同的供应商。这与对恒天然是否满意没有任何关系。”

  全球逾60%的奶粉出口来自新西兰,新西兰长期以来是中国进口奶粉的最主要来源。自2009年以来,新西兰产品平均占到中国每月进口奶粉总量的80%-90%。今年6月,就在恒天然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前,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奶粉数量跳增,特别是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奶粉。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到9月份,来自欧美国家的奶粉占全部进口奶粉的一半强。

  全球乳业网络(GlobalDairyNetwork)高管JohnShaskey表示:“任何非新西兰的乳制品供应商在中国都受到了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