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马建堂出席“纪念孙尚清诞辰八十周年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2/2010 08:31:59   来源:中国信息报

  为纪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同志诞辰80周年,学习孙尚清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和态度,借鉴他在我国经济结构等领域取得的丰富和深刻的研究成果,8月28日,纪念孙尚清诞辰80周年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孙尚清是一位有杰出成就,受人敬仰的经济学家和国家高级干部。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自己培养的著名经济学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威望。在他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40年时间里,结合各种现实经济问题,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经济结构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生前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应邀出席会议并作“继承优良学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专题发言。马建堂深情回顾了孙尚清先生在40年经济研究生涯中所秉持的严谨治学态度,所坚持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务实创新、追求真理的可贵工作精神。马建堂强调纪念孙尚清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继承他的优良学风,进一步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马建堂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在总量上已经居于世界前列,这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发奋图强的结果,是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在充分评价这一伟大历史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务艰巨。

 

  马建堂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有效的经济政策,更需要科学的理论引导。孙尚清先生是我国经济结构理论奠基人之一和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的主要组织者。1979年6月,为了更好地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洪和孙尚清先生组织400余名实际工作者和200多名理论工作者,历时10余月,对我国十几个省市的经济结构的演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虽然时光过去了半个甲子,但它对我国经济结构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调整建议的实际意义,不仅为30年经济史所证明是深刻准确的,甚至在国内外情形已天翻地覆的今天仍不失其价值。当年提出的经济结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有的已经解决或缓解,但仍有不少至今仍然存在,或者以新的形式困扰着我们。

 

  马建堂在阐述当时所列经济结构存在的八大问题后指出,从今天来看,有些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也有些问题仍然存在,甚至在新时期以某种形式更加突出。如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短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以工促农任重道远;不少地区片面强调重化工业发展道路,重化工业与其他行业发展不相协调;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型现代服务业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外贸总量虽然跃居世界前列,但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投资规模偏大,部分项目投资效益不高,等等。尤其是对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这一主要矛盾的认定,与今天生产、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调的分析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今天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就是30年前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不协调演变的结果。如果说当年我们要把解决两大部类的失衡作为结构调整的出发点的话,今天我们仍然要把解决投资与消费的失衡作为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要结构性矛盾来抓。

 

  马建堂在发言中详细列出了当年马洪和孙尚清先生从我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所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十条建议:一是全面发展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快轻工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三是调整重工业结构,充分发挥机械工业在技术改造中的作用;四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确定长期稳定的能源政策;五是逐步实行建筑单位企业化和建筑物商品化;六是适当降低积累率,合理调整投资结构;七是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八是作好经济区划,建立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发挥各地经济优势;九是运输先行,是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条件;十是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马建堂指出,上述当年所提出的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建议,不仅切合当时实际,对当时及相当长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轻工产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节约能源,坚决关停长期耗能高的“五小”工业,适当降低积累率,讲求投资效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制定经济区划,建立合理的地区结构,所有这些思路和建议,至今仍然闪烁着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智慧之光,对我国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改革管理体制,“没有经济体制的彻底改革,建立农轻重协调发展的合理经济结构是不可能的”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马建堂指出,30年前的调研,在马洪和孙尚清的组织下,600多名实际工作者和理论专家,历时十余月,深入到十几个省区,分专业深入调研,还组成了100多人的经济结构综合调研直属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户,了解实际,掌握实料,为此才形成了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理论研究和结构调整实际30余年的伟大理论成果。这种不畏艰辛、不惧困难、深入实际、追求真理的工作作风是今天每一位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必须学习和继承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在致辞中表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更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目标。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调整经济结构既要着眼于当前经济运行,更要面对未来,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增加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巩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的能力,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他说,孙尚清先生对中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当时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关键性的决策依据。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马洪、孙尚清等同志进一步推进和组织对中国经济结构的研究,在经济结构的主要比例关系、检验经济结构合理与否的客观标准、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经济结构对策体系等各主要方面形成了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孙尚清的一系列学术成就不仅奠定了经济结构理论研究体系,而且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主持。会上,鲁志强、张卓元、吴敬琏、王茂林、李克穆、乌家培、王广谦、李伟、冯昭奎、丁宁宁、李泊溪、高铁生、李延江、张泽厚、程秀生、李晓西、李善同等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缅怀了孙尚清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对党的忠诚,对家庭的挚爱,对同事的热情和对学子的不倦教诲,高度评价了孙尚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学识贡献和大家风范。(记者 朱新武 孙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