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温州:引导民间资金流向 提升创业层次高度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24日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作为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经济,民间投资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扩内需、保增长的成效,也直接影响到温州市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温州民资规模日渐庞大,据温州市金融办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温州市流动性民间资本总额超过4500亿元,并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因此,在民间资金的规模能级不断扩大的新阶段,利用好这块巨大的资金资源,发挥正面的乘数放大效应,对于加快温州转型升级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新政下温州市民间资本投资的新动向

 

  当前不少领域至今仍为国有企业所垄断,民营资本面临准入壁垒,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和工具并不多,而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该意见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无疑为民间资本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改变民间资本始终处于“游资”的尴尬地位,为实现民资与国资、外资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新的环境。

 

  今年以来在股市、楼市逐步趋冷以及新政出台的背景下,温州市民间资本依然表现活跃,正向多种投资渠道拓展,主要呈现以下新动向:

 

  一是投向房地产市场的资本明显趋缓。1-5月,温州市以民间资金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76.16亿元,同比增长0.4%,增幅较一季度回落13.5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开发贷款也随房地产投资的锐减出现较大下滑,5月末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2.92亿元,同比少增16.38亿元;受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实施、限制个人投资投机购房信贷影响,二季度的个人购房贷款需求萎缩,增幅出现放缓迹象。据统计,个人购房贷款4月份仅增加14.58亿元,较3月份的35.89亿元少增59.3%,5月份该项数据继续下降至14.02亿元,环比下降3.8%。

 

  二是逐步进入黄金市场等保值和投资热点。今年以来,温州市黄金零售市场购销十分活跃。据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温州市金银珠宝类月零售额增长环比幅度在120%以上,1-5月份累计实现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0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5月份,温州市金银珠宝类零售总额达4353.6万元,同比增长82.8%,增幅同比提高67.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金价也连创历史新高,基础金价在短短几月间每克涨了几十元。

 

  三是开始涉足私募、创投等形式的资本运作。购买公司股权是相对长期、稳定和能得到国家支持的投资项目,私募股权基金则是现在较好的途径和模式之一,如首华创投、恒生资产等正引领温州市民间资本发展走出一条新路。而私募基金的组建,也标志着温州民间金融从私下借贷向组织化、正规化投融资机构的提升和向全国性资温州市场的扩张。目前,在温州本土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大概有7至8家,在外地创办的私募企业也达到10余家。

 

  四是担保公司等边缘性金融服务机构呈现高速扩容态势。温州市农村经济的率先起步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民间资本对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边缘性金融服务机构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截至2009年12月末,温州市在市经贸委和工商局登记在册的各类担保机构就多达150家,据对104家限上其他金融业企业(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金融服务机构)统计显示,2月末企业资产总计50.9亿元,同比增长83.3%,1-2月实现营业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1.6倍,营业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3.4倍,从业人员1053人,同比增长22.0%。

 

  五是多个面向民间资本的运营平台已初具雏形。今年6月4日,市股权营运中心已挂牌运作,将搭建起民间资本和非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融资新平台,目前约有20家温州民营企业有意向进入该中心运作;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也于6月22日正式开业运营,旨在实现资本与项目、资本与高科技、资本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和转换,促进温州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此外以股份制筹集形式,由侨资牵头组建的“温州华侨银行”也在酝酿成立,以减少侨汇资金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盲目性。

 

  二、当前温州市民间资本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间投资总体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影响经济发展后劲

 

  目前温州经济运行步伐在回升中趋向稳健,但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快回落,特别是民间投资总体仍处于低位徘徊的状态,民间资本对产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依然较低,将成为影响温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阻碍。1-5月份,温州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2.1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民间投资仅增长3.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限额以上全部投资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53.9%回落至53.6%。从民间投资的投向看,基础设施领域的民间投资大幅锐减,在去年全年下降43%的基础上,1-5月份同比降幅更是扩大为58.3%,成为民间投资低位运行的主要因素。同时民间工业性投资业不容乐观,仅增长7.7%,远低于同期工业投资25.9%的平均增长水平;1-5月份民间房地产投资58.24亿元,同比增长0.2%,比房地产投资平均增幅低0.2个百分点,比国有控股的房地产投资增幅低1.7个百分点。

 

  (二)贷款高位增长与民间实体投资低迷形成反差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温州市信贷投放连续几年高位增长,尤其是2009年新增贷款高达1088.63亿元,同比增长85.2%。一方面民间投资停滞不前,一方面贷款增速加快,主要原因在于温州民间投资大量进入了楼市、股市、矿产资源等虚拟经济领域。今年5月末温州市个人新增贷款346.98亿元,增长53.3%,占温州市新增贷款总量的62.4%,同比增长19.5个百分点,其中新增个人购房贷款101.76亿元,增长6.4倍。而制造业新增贷款仅增长21.0%,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新增贷款更是出现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73.4%和53.8%。

 

  近两三个月,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楼市新政,包括4月17日国务院发出的房地产“新国十条”。一系列调控政策均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据相关学者估算,自“国十条”颁布后,从房地产领域流出的资金可能达到几百亿元,加上从股市及未来房地产业中继续流出的资金,其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如此庞大规模的民间流动资本如果不进入实体经济,而是任凭其在资温州市场或非实体经济领域反复折腾,将加剧经济泡沫化。

 

  (三)民间借贷利率高涨增加中小企业融资负担

 

  今年以来,国家已连续三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目前银行准备金率已高达17%,银根收紧趋势已较为明显。从对温州市企业融资的影响来看,已有所显现。5月末新增单位贷款202.54亿元,同比少增69.51亿元,占温州市新增贷款比重的36.4%,比重同比下降了个15.1百分点;1-5月份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息净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例为84.8%,企业明显感到资金链吃紧。同时,企业资金回收难度也在加大,1-5月份,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689.40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提高了16.0和3.5个百分点。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小,符合抵押、担保条件的资产不足,最终取得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不少企业转向民间借贷,从而致使民间借贷再次活跃,民间借贷利率也随之上涨。1-4月份,温州市民间借贷加权平均月利率10.93‰,同比上升0.18个千分点,除3月份短暂回落外,1、2、4月平均月利率环比分别上升0.11、0.03、0.06个千分点,这与央行六个月以内的贷款利率4.86‰比较,两者差距甚大,民间借贷利率的持续升高势必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三、积极引导,拓展多种民间投资渠道

 

  (一)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升民资投资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信心。积极引导民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应着力推出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等近中期温州市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为温州市民间投资工业提供对接平台。目前,一些具有先进理念的温州民企已经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回归,转型之路更多地凸现了品牌的提升和营销的创新,如正泰集团将版图扩张到了太阳能等新领域,企业太阳能订单更是排到了年末;华仪集团也在积极探索风能领域的突破。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民间投资创新发展。政府应对民间投资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引导民资投入,切实解决影响民资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行业垄断,完善市场公平准入机制,放开一批领域的经营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打破部门垄断,采取政企分开、取消特殊优惠等措施推向市场,民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

 

  (三)实现充裕民间资本与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温州市民间资本此前已经在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领域有所涉足,但由于受政策限制,进入的资本较少。此次出台的“新36条”为民间资本的进入在法律层面扫清了障碍。因此,下阶段应重点发展有利于民间资本得到良好发展的金融服务业,逐步把游离于体制外的民间资本、民间金融活动纳入到管理有序的规范可控范围内。一是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允许和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各类金融业,特别是允许创办小金融机构。从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组织开始,有步骤地让民间资金参股甚至控股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金融企业。二是拓宽面向民间资本的金融服务渠道。健全担保体系,完善抵押制度,扩大信贷供给。积极引导支持网络融资等新业务,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民间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民间资金市场利率监测,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出台加强民间资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当民间市场利率显著高于同期银行利率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封堵力度。同时要强化风险管控,防止企业超越自身实力和管理能力的盲目扩张、过度多元化和高负债经营,杜绝违规集资、借贷行为。此外,要规范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向,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信贷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设备更新等贷款,继续安排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广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各种贷款抵押产品,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