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安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5.0%
据对安徽31个县1048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调查表明,一季度安徽农产品生产价格止涨转降,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95.0,与上年同期相比,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5.0%,这是农产品生产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季度同比首次下降。
一、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特点
1、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由涨转降。安徽农产品生产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07年后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速度加快,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今年以来农产品生产价格延续了去年的回落态势,一季度同比下降5.0%,这是自2006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以来,首次出现季度同比下降现象。价格指数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回落7.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29.0个百分点。
2、农林牧渔业产品生产价格呈“一升三降”的态势。四大类农产品中除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8.3%外,其余农产品生产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6.5%,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11.7%。
3、牧业产品生产价格跌幅较大成为拉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带动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受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的拉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下降4.0个百分点。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化趋势及原因
1、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小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主要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跌多涨少,其中,油料、豆类、棉花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粮食生产价格上涨5.9%。分品种看,小麦上涨10.7%;稻谷上涨6.7%;玉米下降13.0%。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家提前公布了2009年小麦及稻谷最低收购价上涨的消息,筑牢了收购价格底部,对市场粮价起到提振作用。二是严重的旱情加重了农户存粮观望的心理。去冬今春安徽遭受严重旱灾,由于人们预期严重的旱情将会造成小麦减产,农户普遍存在存粮观望的心理,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价格的上涨。主要粮食品种中玉米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影响,玉米深加工企业步入寒冬,终端产品销售不旺导致原料采购出现萎缩现象,此外,养殖业不景气,玉米饲料需求大幅下降。
豆类生产价格下降27.3%。豆类中大豆下降27.3%。大豆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大豆丰收增产,市场供给充裕。二是豆油、豆粕价格下跌,加工收益下降,油厂收购大豆积极性受挫。三是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的影响。
油料生产价格下降29.7%。分品种看,油菜籽下降35.7%;花生下降25.6%;芝麻下降1.2%。油料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油脂价格全面下滑,油脂加工企业为降低原料成本,压低油料收购价格。二是受国际市场油料食油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
棉花生产价格下降23.1%。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减产、停产,导致棉花收购部门库存大量积压,外调受阻,棉花价格持续走低。
蔬菜生产价格上涨6.7%。分品种看,叶菜类上涨8.3%;块根茎菜类上涨12.4%;茄果菜类上涨16.5%。蔬菜生产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安徽先是遭受严重旱灾,后又遭遇长时间持续连阴雨天气,蔬菜大量减产,市场供应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扬。
2、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6.5%。分品种看,木材下降7.1%;竹材下降4.1%。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林产品市场购买力下降,国内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木材消费市场萎缩,需求骤减导致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3、畜产品生产价格降幅较大。与上年同期相比,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11.7%。分品种看,活猪下降19.8%;活牛下降9.8%;活羊下降0.8%;家禽上涨2.7%,其中,肉禽上涨0.7%,禽蛋上涨7.0%。活猪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供给增加。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的优惠措施,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供给增加导致活猪价格明显下跌。二是养殖成本下降。作为生猪生产的源头产品仔猪的价格有所下降。三是宏观经济不乐观,猪肉消费需求受到影响。畜产品中家禽价格小幅上涨,主要是受家禽中价格相对较便宜的肉鸡和鸡蛋消费需求增加,价格上扬的拉动。
4、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攀升。与上年同期相比,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8.3%。渔业产品中淡水鱼类产品上涨8.8%,其中,青鱼、草鱼、鲤鱼分别上涨12.2%、7.8%、19.9%,鲢鱼和鲫鱼上涨3.7%和4.2%。淡水虾蟹类产品上涨5.6%。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档水产品消费需求减少,中低档水产品需求增加,部分品种价格涨幅较大,拉动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大,国内农产品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农产品价格下跌,一方面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另一方面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将来的农产品供应。对于当前农产品价格的下滑趋势应给予高度关注。
1、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近两年,农民收入之所以稳定增长,除了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和农业持续增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及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国内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的趋势,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玉米、大豆、生猪等,都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2、猪价暴跌对生猪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据调查,目前一些地区生猪收购价仅为10.40元/公斤,比春节前下降24.0%,比去年同期下降38.8%。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养猪利润不断缩小,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养猪户已经出现减少补栏、压缩存栏的意向,生猪生产又出现滑坡的迹象。
四、后期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剧,2009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十分艰难的一年。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占的比重比较高,全国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将对安徽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预计后期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在低位运行,走出低谷尚待时日。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需求下滑将导致价格走低。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走低,相应影响国内价格。但是也应该看到二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回暖的迹象,如果经济持续好转,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将带动农产品价格逐步走出低谷。后期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分析如下:
1、粮食价格总体保持相对平稳。有利的一面是国家宏观政策保障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力度,大幅度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意味着国家将强力拉动粮食市场价格,以确保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不利的一面是下游需求呈现萎缩不旺态势,拉低粮食价格。粮食下游产业,如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市场销售明显减少,饲料企业受养殖业拖累对原料收购不积极,此外,农民工大批返乡导致粮食销区商品粮需求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后期粮食市场价格总体上将保持相对的平稳,价格将小幅上涨,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2、棉花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需求更加低迷。虽然国家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降。同时,居民消费价格(CPI)中,衣着类价格同比呈下降趋势,2月份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2.3%,其中,服装价格下降2.7%。受需求疲软影响,后期棉花价格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
3、油菜籽价格走势疲软。一是国内菜籽油供应十分充裕,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二是全国油菜面积扩大,总量增长,产需矛盾进一步缓和。三是国际油脂、油料增产,价格低迷。预计今年新菜籽开秤收购价格将低于去年,如果国家启动菜籽最低价收购政策,菜籽收购价格将在最低收购价附近波动;如果国家不出台菜籽收购政策,国内菜籽收购价格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价格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4、生猪价格走低。由于能繁母猪近年来有较大幅度增长,产仔出栏高峰期延续至2009年,预计后期生猪市场饱和状态短时间内不会很快改变,生猪行情仍将处于低谷。
五、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为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避免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当前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
1、认真执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保护农民利益、规避粮食生产巨幅波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国家非常时期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粮食部门应认真执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对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
2、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调控市场流通量,防止谷贱伤农。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3、强化农产品购销、调运和产销衔接。动员和鼓励农产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行业协会等扩大农产品收购、运销,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并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
4、加强和改善进出口调控。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促进农产品出口,同时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2009年一季度安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 |
(上年同期=100) | |
|
一季度 |
生产价格总指数 |
95.0 |
一、种植业产品 |
97.6 |
谷物(原粮) |
105.9 |
小麦 |
110.7 |
稻谷 |
106.7 |
玉米 |
87.0 |
薯类 |
99.8 |
油料 |
70.3 |
豆类 |
72.7 |
棉花(籽棉) |
76.9 |
蔬菜 |
106.7 |
茶 |
96.6 |
绿毛茶 |
96.6 |
二、林业产品 |
93.5 |
木材采运 |
92.9 |
原木 |
94.3 |
竹材采运 |
95.9 |
三、畜牧业产品 |
88.3 |
牛 |
90.3 |
羊 |
99.2 |
奶产品 |
60.4 |
猪 |
80.8 |
家禽 |
102.7 |
肉禽(毛重) |
100.7 |
禽蛋 |
107.0 |
四、渔业产品 |
108.3 |
内陆水域水产品 |
108.3 |
淡水鱼类 |
108.8 |
淡水虾蟹类 |
105.6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