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陕西经济延续了上年企稳回升的态势,经济发展正逐步进入稳步增长时期。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一、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季度,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0.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6元,增长11.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就居民收入构成而言,呈现“三增一降”的态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3.2%、12.1%和15.7%,人均经营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微降4.4%(见表一)
表一:一季度陕西城镇居民收入情况表
指标 |
2010年 |
2009年 |
增加额(元) |
增长% |
家庭总收入 |
4576.4 |
4072.7 |
504 |
12.4 |
可支配收入 |
4250.3 |
3814.7 |
436 |
11.4 |
(一)工资性收入 |
3233.3 |
2855.5 |
378 |
13.2 |
(二)经营净收入 |
136.9 |
143.2 |
-6 |
-4.4 |
(三)财产性收入 |
54.4 |
47.0 |
7 |
15.7 |
(四)转移性收入 |
1151.7 |
1027.0 |
125 |
12.1 |
#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
893.9 |
803.9 |
90 |
11.2 |
1、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稳步增加,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
一季度,陕西城镇居民人均来自工资性收入3233.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8元,增长13.2%。人均来自转移性收入1151.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5元,增长12.1%。其中,人均来自转移性收入中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893.9元,同比增长11.2%,是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构成。
期内,城镇居民人均来自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5.8%,是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绝对支撑,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十个百分点以上。易见,陕西城镇居民收入受政策性增资因素影响依然较大。
2、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经营净收入略有下降,两项收入绝对额不大,对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有限
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来自财产性收入54.4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出租房屋收入42.5元,同比增长27.6%,成为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人均来自经营净收入136.9元,同比下降4.4%。城镇居民人均来自财产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4.2%,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有限。
3、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2009年四月份以后,部分市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生活补贴和工作津贴逐步兑现的翘尾因素,影响陕西城镇居民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个百分点。
二是2010年元月起,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连续六年稳步提高(较上年增长10%以上),拉动居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影响陕西城镇居民收入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
三是2010年初,随着全省经济稳步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提升,职工工资、奖金和加班费也有增加。同时,为了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和状况,政府不断扩大城市低保范围,提高低保人群的生活保障金,发放物价补贴、取暖补贴等,拉动了转移性收入增长。上述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1个百分点左右。
由于陕西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排位由前几年的第22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8位,但居民收入的绝对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稳步增加,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5.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11元,增长7.5%。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见表二)。
表二: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表
指标 |
2010年 |
2009年 |
增加额(元) |
增长% |
家庭总支出 |
4218.2 |
3616.5 |
602 |
16.6 |
消费支出 |
3015.1 |
2803.7 |
211 |
7.5 |
一、食品 |
1201.8 |
1090.6 |
111 |
10.2 |
二、衣着 |
426.6 |
354.6 |
72 |
20.3 |
三、居住 |
247.3 |
249.7 |
-2 |
-1.0 |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183.3 |
155.5 |
28 |
17.9 |
五、医疗保健 |
194.1 |
180.9 |
13 |
7.3 |
六、交通和通信 |
284.5 |
293.9 |
-9 |
-3.2 |
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
356.5 |
358.8 |
-2 |
-0.6 |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 |
121.1 |
119.7 |
1 |
1.1 |
上表显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八大类支出呈现“五增二平一降”态势,其中:人均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食品、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分别增长20.3%、17.9%、10.2%、7.3%和1.1%;人均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人均交通和通讯类支出284.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呈现两大特点:
(一)“吃、穿、用、医”等生活必须类支出,呈现不同幅度的刚性增长态势
1、食品类支出稳步增长
今年一季度,受全省城市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5.8%因素影响(其中粮食、淀粉、蛋、糖、鲜菜、鲜果上涨拉动所致,猪肉、食用油价格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201.8元,同比增长10.2%,食品类消费结构呈现新的态势(见表三)。
表三: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食品类主要指标消费情况表
类别 |
支出额(元) |
增长% |
消费量(公斤) |
增长% |
消费价格% |
粮食类 |
103.6 |
33.3 |
- |
- |
13.9 |
鲜菜类 |
99.4 |
9.5 |
24.2 |
-0.6 |
17.1 |
鲜果类 |
57.1 |
14.8 |
11.3 |
1.3 |
20.2 |
肉类 |
156 |
6.5 |
6.8 |
- |
-3.7 |
食用油类 |
24.4 |
0.8 |
1.9 |
-1.5 |
-1.5 |
上表可见,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省城镇居民食品类消费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粮食、鲜菜和鲜果类支出在消费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支出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3.3%、9.5%和14.8%。二是肉类和食用油类在消费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人均支出金额也略有增加。
2、衣着类支出迅猛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意着装的品位。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26.6元,同比增长20.3%,增幅居首。其中:人均服装类支出319.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3%。人均鞋类支出91.2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其他衣着用品和衣着加工服务费的支出有不同程度下降。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83.3元,同比增长17.9%。其中: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支出80.7元和78.6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3%和19.9%。城镇居民人均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具材料类支出,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住、行”等类支出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呈现适度抑制的态势
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类支出247.3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住房装潢支出(下降64.5%)、建筑类维修材料(下降27.6%)类支出在内的住房类支出46.4元,同比下降16.8%。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类支出284.5元,同比下降3.2%。
三、非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
非消费支出包括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购房与建房支出等。是城镇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开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居民家庭总体生活质量和水平。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非消费支出人均1203元,同比增长48%,占居民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为28.5%,比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影响城镇居民非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投资意识增强,财产性支出大幅度增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支出10.84元,同比增长35.5%;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交纳所得税增多,加之居民个人间的往来支出水涨船高,造成转移性支出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支出641.2元,同比增长39.7%;三是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也随之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282.6元,同比增长22.1%;四是城镇居民购建房热情不减。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购建房支出268.4元,同比增长1.3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