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物价总水平出现了大幅下挫,粮食价格涨势受到了明显抑制。今年以来,受经济复苏和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的影响,粮食价格又出现了连续上扬。为了解吉林省粮食价格变动的主要特征及内在联系,近期,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对近两年吉林省粮食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粮食价格外向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动影响较大,粮食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后期走势仍需关注。
一、近两年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变动特征
(一)玉米价格逐季上扬
2008年吉林省玉米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了3.7%,2009年前三个季度,吉林省玉米价格涨幅分别为3.1%、8.5%和4.8%。
玉米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抑制了玉米价格涨幅。玉米作为大宗商品,受金融危机影响商品需求锐减,但国家出台的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作用明显,使2008年吉林省玉米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扬的局面。二是经济形势好转拉动玉米价格上扬。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玉米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多,另外,逐渐恢复的生猪生产对饲料需求逐渐增大,而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必然上涨。三是减产进一步推动玉米价格涨幅逐渐走高。今年我国多个粮食主产区受到了干旱等气候侵袭,玉米减产导致价格逐渐攀升。
(二)粳稻价格持续上涨
2008年吉林省粳稻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了2.1%。2009年前三个季度,粳稻价格继续保持了快速上扬态势,涨幅分别为8.6%、12.4%和10.8%。
粳稻价格持续上扬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连续调高最低收购价标准。2008年年初,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为0.79元/斤,年末调高至0.82元/斤,2009年又将最低收购价提高至0.95元/斤。二是受粮食主产区遭受干旱等气候影响,粮食产量相对减少,而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价格上扬。三是种植成本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涨。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2007年上涨的基础上继续大幅上行,上涨了27.3%,为近12年来最高。尽管2009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回落,但与2007年相比仍上涨了23.0%。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增加了种植成本。
(三)大豆价格降幅逐渐扩大
2008年1-3季度吉林省大豆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58.4%、37.4%和30.8%,4季度则出现了负增长,下降了4.0%。进入2009年吉林省大豆价格呈现了逐季下滑态势,前三季度大豆价格分别下降了12.9%、14.8%和19.6%。
大豆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本地大豆受转基因大豆冲击较大,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种植面积逐年递减,市场需求不旺。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降,进一步拉动大豆价格下行。三是油脂市场出现疲软,油脂价格持续下降,对大豆价格起到了一定的下行压力。
二、粮食价格上涨的作用和影响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
调查资料显示,由于2008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为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价格上涨,使农民出售粮食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农民出售粮食的综合平均单价为1.29元/公斤,与上年相比增长了6.6%,农民出售粮食收入增长31.9%;今年1-9月份,吉林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4364元,同比增加433元,增长11.0%。其中,出售粮食现金收入为2674元,同比增长18.8%。出售粮食的现金收入依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体。
(二)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
受市场价格变动影响,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近年来,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减少。2009年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660.1万亩,比上年增长了1.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4435.8万亩,比上年增长1.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6.6%;水稻播种面积为1002.7万亩,比上年增长1.5%,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5.1%;大豆播种面积为657.1万亩,比上年下降4.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9%。
(三)为市场物价总水平回暖提供了支撑
以粮食为首的食品类价格走势与物价总水平变动相关程度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受玉米、粳稻等粮食价格上涨影响,2009年前10个月吉林省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9.9%,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0.5个百分点。其中,大米零售价格连续10个月小幅攀升,累计上涨了13.5%,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0.3个百分点。粮食类价格上涨对推动吉林省市场物价水平回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粮食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以及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实施,预计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一)玉米价格将继续上行
一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向好,市场对能源需求逐渐走强。玉米作为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变动与石油价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今年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对石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石油价格还会出现上扬,玉米价格也将随之上涨。
二是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减产。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吉林省粮食产量更是创下了568亿斤的历史新高。然而2009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情,玉米减产必然推动其价格继续上扬。
(二)粳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
一是供求关系决定粳稻价格将保持稳定。从长期来看,大米作为居民的日常主食,市场需求相对刚性,因此,粳稻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二是种植成本增加将进一步稳定粳稻价格高位运行。尽管2009年1-10月份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下滑,但相对于2006年和2007年的农资水平仍处高位,种植成本仍然相对偏高。
(三)大豆价格有望上扬
一是国储收购价格有望上调。目前,产区大豆现货价格稳中攀升,国产大豆产量下降,贸易商囤货意愿提升,农民惜售情绪较重,各方普遍预期大豆的国储收购价格有望上调。
二是美国大豆收割进度较慢将推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美农业部报告显示,截至11月1日,美国大豆收割完成51%,远落后去年同期85%和过去五年同期平均87%的收割进度。另外,作物区的频繁降雨低温天气同样不利于大豆收割工作。国际市场大豆供给趋紧,大豆价格有进一步走强的可能。
四、相关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2009年吉林省的粮食生产经受了巨大考验,入秋时的严重伏旱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耕地防汛抗旱能力,科学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农户适时售粮
吉林省多数农户在售粮时主要是根据市场价格高低,而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容易出现“卖跌不卖涨”的现象。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粮食信息流通网络,实时提供粮食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并及时预测后期价格走势,指导农民选择适当的时机出售粮食。
(三)建立价格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粮食价格波动与市场物价总水平关联度很高,而物价总水平的高低对社会经济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抽选部分地区的粮油交易市场,进行日常价格监测,形成立体价格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变化趋势和苗头,提前预判,保障粮食安全。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