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山西:投资消费两手抓 双轮驱动保增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7月27日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内容提要: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也至关重大。在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揽子保增长措施的积极作用下,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比上年同期增长35.5%的好成绩,相比之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显得不够快,导致二者增幅相差17.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差幅扩大了13.7个百分点。在后半年投资动力趋强的形势下,应特别关注投资与消费的走势及平衡关系,以确保山西省经济平稳过渡,力争尽快回归经济增长快车道。

   

    一、新世纪以来,山西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强化趋势

   

  GDP既是前期投资和消费的成果,又是后期投资与消费的源泉。资本形成(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与最终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表示GDP运用于投资和消费的份额,这两个比例不仅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的使用结构,也是影响到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2007年山西投资率居全国第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消费率居全国第2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山西投资率居第一位,消费率居最后一位。2002至2008年,我省投资率上升了10.2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并由投资率低于消费率6.3个百分点,演变为投资率高于消费率14.3个百分点。高积累低消费趋势明显。

   

  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最终作用看,投资的经济成果最终体现为资本形成,消费的经济成果体现为最终消费。在每年新增的GDP中,新增的资本形成和最终消费所占的比率分别代表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山西投资与消费交替引领经济增长,此消彼长。新世纪以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了21.2个百分点,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明显。

   

    二、在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消费倾向偏低对投资效应的影响

   

  投资与消费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联系在乘数效应中得到充分体现。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量与消费增量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投资乘数越小,投资效率越低。根据2008年最新统计数据计算,山西省居民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为5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既新增收入100元中,用于消费的有58元,在中部居第五位。利用投资乘数计算显示,我省每增加1亿元固定资产,将带动GDP增加2.39亿元(表1),在中部地区居第五位,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4.75%。显而易见,在每年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决定着投资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和时效。如果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及收入预期下降而抑制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如果居民愿意将多收入的100元在原来消费58元的基础上增加消费10元,每增加1亿元投资而增加的GDP将由2.39亿元提高至3.14亿元,提高了31.4%,由居民消费倾向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12008年中部六省及全国投资效益比较亿元

  

全国

山西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2.82

2.39

3.54

2.37

2.44

2.45

2.88

   

    三、投资结构偏重资本分配部分,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形成挤压作用

   

  由于社会资源的限制,投资方向一般大多流向对其他产业拉动作用较大的行业,而忽视了对就业拉动较大、能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的行业。2007年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山西投向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56.2%,在全国居第二位,仅次于山东,投向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0.8%,在全国居第29位。在2007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于工业的39个大类行业中,投资于煤炭、焦炭、化工、冶金、电力的比重高达44.0%,而这些行业的人均装备都在前十位。第三产业中,投资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比重占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0.8%,其余金融、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投资比重仅占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11.1%。根据就业弹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我省第三产业每增长1%,拉动就业人数增加5.1万人,比第二产业高出1.5万人。我省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较多,而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少,GDP中资本-利润和折旧-投资分配的功能趋强,而劳动-收入-消费分配的功能趋弱,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200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占到人均GDP的82.5%和33.3%,2008年分别占到64.3%和20.1%,人均GDP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倾向高低决定着投资的宏观效果,投资增加客观上会产生对消费的挤压,而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又反过来制约投资效果的发挥。消费与投资这种既联系又矛盾的特征决定了投资不能忽视消费的影响。

   

    四、金融危机下,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影响消费倾向上升

   

  近年来山西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态势,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快速提升。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2002年的69.75%降至2008年的45.37%,农民边际消费倾向由2002年的68.55%上升至2008年的96.29%。2008年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高达2066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6倍,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下降,储蓄倾向增强。这种情况隐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高收入群体一般日常消费充分满足,缺乏消费热点,消费倾向偏低,2007年高收入户消费倾向比2000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城镇低收入户未来收入预期降低支出预期提高而节衣缩食。二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3%,2008年降至31.2%,农民增加的收入部分基本都用于消费。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增速比上年下降了5.76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3.8%,增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6.5%,增速下降了18.08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4.21%,增速下降了13.03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消费增长受限,会弱化经济体系的连锁反应,导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逐渐下降

   

    五、2008年以来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有利于调整投资消费比例关系

   

  1.投资结构向一、三产业倾斜,投资方逐步向农村转移。2008年山西省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2005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三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0.4%和64.1%,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3.6个和1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3%,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城镇投资中,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8:59.2:39转变为今年上半年的2.3:49.3:48.4,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了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9.9个百分点。从城乡投资结构看,2000年至2005年,我省用于农村的投资比例下降了3.1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5年提高了0.65个百分点。

   

  2.一、三产业经济增速远远高于第二产业。2002年至2007年山西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均高于第三产业,加之第二产业基数大,导致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2008年第一产业增长2.5%,第二产业增长7.4%,第三产业增长10.6%,出现了第三产业增长快于第二产业增长的态势。2009年上半年由于第二产业下降15.1%,导致全省生产总值下降4.4%,但第一产业增长4.5%,第三产业增长11.2%,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是有利的。

   

  3、财政收入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幅差大大缩小。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是2003年以来差幅最小的一年。2004年和2005年,财政收入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幅在28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财政收入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幅分别是13.1和14.7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在山西财政收入下降2.6%情况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然增长6.5%,虽然三者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居民收入远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长,这种情况实属难得,有利于调整三者分配结构。

   

  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已触底回升,山西省经济增长也在步步走出下行通道。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经济增长的要求必然推动投资的持续快速上升,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空间有限。从资源配置的源头上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倚重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双拉动的方向转变,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