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辽宁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日趋理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6月11日   来源: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

  根据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近日对全省23个国家调查县、195个调查村的1950户农民家庭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辽宁农民明显偏爱种植价格较高、效益较好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另外,价格、效益预期较高的烟叶和药材等非粮食作物也倍受青睐。这充分说明,广大农民越来越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依据市场信息理性安排自己的种植业生产,向着预期效果好的方向空间挺进。

 

  一、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谷物中偏爱种植玉米和水稻。调查资料表明:预计今年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5680万亩,比上年增长0.21%。其中:粮食作物面积预计在4655万亩左右,比上年增长2.2%。今年农民种植农作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调整种植结构。今年1月份以来,辽宁玉米集贸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其价格由1月份的每公斤1.22元提高到5月份的每公斤1.58元,上涨29.5%;水稻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也属于在较高价位上运行。由于这两个品种产量比重大,因其价格高,效益好,直接拉动今年农民偏爱种植这两个品种,使这两个作物的种植面积占谷物的比重达到了92.3%。其中: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在988万亩左右,与去年持平;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增长4.3%,全省将增加122万亩以上,种植面积在2949万亩左右。另外,随着辽宁小杂粮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居民消费膳食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谷子和高粱等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种植效益大幅提高,受此影响,两个品种的种植面积改变了近几年持续减少的态势,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谷子比上年增长8%,种植面积增加9万亩,预计将达到123万亩;高粱比上年增长24%,种植面积增加26万亩,预计将达到135万亩。小麦和其他谷物由于价格低,成本高,效益不佳,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小麦因种植成本高以及北方气候不宜小麦生长等原因,今年种植面积将大幅度下降,预计比上年下降18.7%,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其他谷物种植面积比上年下降19.4%,减少11万亩,预计将减至44万亩左右。

 

  二、粮食作物中豆类、薯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去年下半年,受国际大豆和豆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大幅走低,同时,由于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加之受国际有机大豆进口增加的影响,市场对国产大豆需求相对疲软,导致供求矛盾突出,进一步加剧了大豆和豆油价格下行的压力。调查资料显示,上年6月份至今年4月份,辽宁大豆和豆油集贸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其中:大豆价格从每公斤6.5元降至4.03元,下降38%;豆油价格从每公斤16.97元降至7.87元,下降53.6%。由于价格低,效益差,农民今年种植豆类积极性受挫,导致其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预计全省减少82万亩,下降26.9%,减至223万亩左右,其中,大豆下降9.8%,全省种植面积将减少27万亩。另外,今年薯类减少11万亩,种植面积将降至128万亩,其中,马铃薯面积下降6.6%,预计减少6万亩。

 

  三、油料和瓜果等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也将大幅下降。由于受价格下跌、种植成本增加和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油料、瓜果类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改变了近几年持续增加的态势,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豆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推动下,油料类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花生仁集贸市场价格从上年6月份的每公斤11.33元降至今年4月份的6.27元,下降44.7%。调查资料表明: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今年将下降29.9%,全省减少122万亩,种植面积在286万亩左右。其中,花生种植面积将下降30.2%,推算全省减少114万亩;芝麻种植面积将下降77%,全省将减少0.7万亩。另外,瓜果类作物种植面积也将比上年下降11.9%,减少8万亩,种植面积预计在59万亩左右。其中,西瓜种植面积下降幅度最大,预计全省减少6万亩,比上年下降17.5%。其他作物种植面积预计比上年下降21.8%,将降至45万亩左右。棉花和糖料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

 

  四、蔬菜面积继续增加,烟叶和药材种植面积止跌回升。由于受价格上涨的拉动和对未来高效益预期影响,蔬菜、烟叶和药材面积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蔬菜(含菜用瓜)预计增长0.58%,全省将增加3万亩,种植面积达到534万亩;烟叶预计增加8.6%,增加1.4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受五味子等药材种植面积增长的影响,药材生产大幅攀升。

 

  五、用好惠农政策,增加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各级政府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了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有效改观,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作物种植结构得到理性调整,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为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农业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的历史欠账还没有彻底还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粮食生产防御风险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级政府部门要继续实施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切实完善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实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应当看到:农民种植日益理性,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发展高效作物,政府有关部门要提供适合本地优势的品种和市场信息,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实施种植计划,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为全年保民生、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实现,提供基础产业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