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西三角经济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6月8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近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期。2009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联合重庆、成都、西安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通过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打造西部最大增长极的“西三角经济圈”,发挥占西部经济总量20%的“西三角经济圈”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步伐,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早日在西部地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西三角经济圈”的内涵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成都和西安,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目前经济圈经济总量近1.2万亿,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20%。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个增长极。“西三角经济圈”地处中国西部腹地,是西北、西南通往沿海、中原的交通要道,具有很大的地缘优势。同时,该地区资源种类多样,储量巨大,优势产业集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科技、旅游业都有巨大优势。“西三角经济圈”效应若能够在 “十二五”规划期内显现,必将会惠及“三地”城乡居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将会得到充分保障。

   

    三、“西三角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西三角经济圈”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重庆居民收入在“三地”之中处于劣势。

   

  (一)“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居民收入现状

   

  1、农村居民。2008年,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126元、6481元和5212元,199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8.6%、9.4%和9.8%,分别比全国平均年均增速快0.4、1.2和1.6个百分点。

   

11998-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人

年 份

全国

重庆

成都

西安

1998年

2162

1801

2631

2052

1999年

2210

1836

2783

2203

2000年

2253

1892

2926

2344

2001年

2366

1971

3178

2490

2002年

2476

2098

3377

2641

2003年

2622

2215

3655

2838

2004年

2936

2510

4072

3142

2005年

3255

2809

4485

3459

2006年

3587

2874

4905

3808

2007年

4140

3509

5642

4399

2008年

4761

4126

6481 

5212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2、城市居民。2008年,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709元、16943元和15035元,199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11.1%、10.1%和10.2%。

   

21998-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市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人

年 份

重庆

成都

西安

1998年

5467

6446

5670

1999年

5896

7098

5999

2000年

6276

7649

6364

2001年

6721

8128

6705

2002年

7238

8232

7184

2003年

8094

8823

7749

2004年

9221

10394

8544

2005年

10243

11359

9628

2006年

11570

12789

10905

2007年

13715

14849

12662

2008年

15709

16943

15035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上述资料表明:1998年以来,在“西三角经济圈”地区,重庆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较慢,其主要原因是受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市情所限,农村人口占比较高,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难度也较成都、西安市大。

   

  (二)“西三角经济圈”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比情况

   

  表3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地区间城乡收入比最大,收入差距十分明显,且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在“三地”中最为明显,虽然近两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有缩小的迹象,但很脆弱。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是主旨,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31998-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乡

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为1

 

年 份

重庆

成都

西安

1998年

3.04

2.45

2.76

1999年

3.21

2.55

2.72

2000年

3.32

2.61

2.72

2001年

3.41

2.56

2.69

2002年

3.45

2.44

2.72

2003年

3.65

2.41

2.73

2004年

3.67

2.55

2.72

2005年

3.65

2.53

2.78

2006年

4.03

2.61

2.86

2007年

3.91

2.63

2.88

2008年

3.81

2.61

2.88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三)“西三角经济圈”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1、农村居民。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2007年的水平还低14元,仅比成都市2004年的水平高54元,比西安市2007年的水平低273元。1998年以来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排在最后,在“三地”之间仍处于洼地,且重庆与全国、成都和西安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可见千方百计增加重庆农村居民的收入,既是重庆市的第一要务,但又任重道远,必须鼓实劲、出实招、看实效、测实惠。

   

41998-2008年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成都、西安的差距

  单位:元/人

年 份

重庆与全国的差距

重庆与成都的差距

重庆与西安的差距

1998年

361

830

251

1999年

374

947

367

2000年

361

1034

452

2001年

395

1207

519

2002年

378

1279

543

2003年

407

1440

623

2004年

426

1562

632

2005年

446

1676

650

2006年

713

2031

934

2007年

631

2133

890

2008年

635

2355 

1086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2、城市居民。从表2可以看出,“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而言差距较小。2008年,重庆城市居民收入比成都市低1234元,比西安市高674元,1998年以来重庆城市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排在首位。

   

  (四)“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比较

   

  1、农村居民。2008年,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达到2885元、4565元和3938元,199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7.4%、8.2%和9.7%,重庆市和成都市分别比全国平均年均增速慢1.3和0.5个百分点,西安市比全国平均年均增速快1个百分点。

   

51998-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地区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元/人

年份

全国

重庆

成都

西安

1998年

1590

1417

2078

1565

1999年

1577

1389

2065

1492

2000年

1670

1396

2201

1605

2001年

1741

1475

2353

1676

2002年

1834

1498

2549

1782

2003年

1943

1583

2721

1803

2004年

2185

1854

2954

2277

2005年

2555

2142

3074

2603

2006年

2829

2205

3344

2709

2007年

3224

2527

3998

3381

2008年

3661

2885

4565

3938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8.8%、西安的73.3%、成都的63.2%,这组数据证实了收入决定消费的硬道理。

   

  2、城市居民。2008年,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2269元、12850元和11594元,199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9.4%、8.9%和9.2%。

   

61998-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市

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情况表

  单位:元/人

年 份

重庆

成都

西安

1998年

4977

5482

4807

1999年

5444

5798

5361

2000年

5570

6423

5446

2001年

5874

6801

5816

2002年

6360

6874

6419

2003年

7118

7063

6805

2004年

7973

8997

7428

2005年

8623

9642

7900

2006年

9399

10302

8987

2007年

10876

11703

10098

2008年

12269

12850

11594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五)“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率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居民消费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重庆城市居民消费率达到78.1%,在“三地”之间最高,而农村则只有69.9%,在“三地”之间最低。

   

71998-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率

  单位:%

年 份

 

重庆

成都

西安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1998年

91.0

78.7

85.0

79.0

84.8

76.3

1999年

92.3

75.7

81.7

74.2

89.4

67.7

2000年

88.7

73.8

84.0

75.2

85.6

68.5

2001年

87.4

74.8

83.7

74.0

86.7

67.3

2002年

87.9

71.4

83.5

75.5

89.4

67.5

2003年

87.9

71.5

80.0

74.4

87.8

63.5

2004年

86.5

73.9

86.6

72.5

86.9

72.5

2005年

84.2

76.3

84.9

68.5

82.1

75.3

2006年

81.2

76.7

80.6

68.2

82.4

71.1

2007年

79.3

72.0

78.8

70.9

79.7

76.9

2008年

78.1

69.9

75.8

70.4

77.1

75.6

   

  资料来源: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四、“西三角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0多年来,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稳步增加,但收入总额还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成都市、西安市2008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10年前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而重庆市2008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1995年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现状与直辖市、省会城市的身份不尽相符,对提高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的聚集、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不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西三角经济圈”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重庆最大,1998年至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2.9%、31.1%、30.2%、29.3%、29.0%、27.4、27.2%、27.4%、24.8%、25.6%、26.3%。

   

    五、对提高“西三角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的建议

   

  (一)建立“西三角经济圈”一体化市场,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

   

  一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全国经济大转型的背景下,“西三角经济圈”要加快交通建设步伐,打通重庆、成都和西安之间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的交通瓶颈,形成“西三角经济圈”硬件骨架,为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运用行政手段,打破省际分割和地域界限,消除壁垒,从行政体制上解放市场。建立一种协商共议的平台和机制,将原有的城市定位、地方保护等诸多问题在大经济圈的背景下赋予新的认识,互补互惠,取长补短。三是放手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内动力,促其形成覆盖“西三角经济圈”的各种要素市场,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商贸网络,加大商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

   

  (二)发挥“西三角经济圈”各城市产业特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充分发挥西安及其卫星城的航空航天、能源、资源、科研优势;成都城市群的电子、商业和科研优势;重庆城市群的装备、制造、机械业优势,形成三大城市群之间的互补和内在经济联系的格局。一是围绕大市场需求调结构,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来引导生产,调整结构。二是围绕提高产品品质调结构,大力引进、选育和推广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特新品种,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全面提高产品档次。三是围绕区域优势调结构,“西三角经济圈”应在发展本城市群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上下功夫。力求通过优化区域布局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与本地资源相适应,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化、集约化、多元化生产格局。

   

  (三)实施“西三角经济圈”大市场牵动战略,依靠拓展流通空间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一是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现代信息网络体系,为政策宏观决策和城乡居民生产经营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健全“西三角经济圈”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培育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为支撑,以要素市场为辅助的贯通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管理规范、高效通畅的产品市场体系,各地应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真正起到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