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放缓。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转型升级成为中小工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对在转型升级方面有一定代表性的山东40家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转型升级成为中小工业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集中体现在产品升级、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转型等方面。
一、调研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一)转型升级比较成功,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较好
面对宏观经济、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山东中小工业企业积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谋求转型升级,总体发展较好。2008年,已成功实施转型升级的40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增长10.1%;实缴税金1.8亿元,增长20.0%;利润总额1.3亿元,增长5.5%;资产总额37.1亿元,增长20.1%;出口产品交货值1.6亿元,增长14.3%。
(二)企业信用较高,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比较先进
中小工业企业注重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积极提高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争取更大发展空间。40家企业中,信用级别为AAA的企业9家,占22.5%;信用级别为AA的企业17家,占42.5%;信用级别为A的企业6家,占15.0%。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先进的企业27家,占67.5%。被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家,占47.5%。
(三)市场开拓力度大,用工需求基本稳定
在开拓市场方面,中小工业企业积极作为。40家企业中,有26家企业销往本地以外的产品超过50%,占65.0%;有14家企业拥有外贸市场,占35.0%。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14家企业全部计划下一步增加国内市场份额。
在用工方面,40家企业2008年从业人员为13241人,比上年同期减少0.4%,保持基本稳定。其中,有17家企业外地员工所占比例上升,占35.0%,为减少农民工返乡做出了贡献。
(四)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
企业在总体较好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遭遇困难,生产经营下滑。2008年,40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7.6%,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有1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占30.0%;有18家企业利润同比下滑,占45.0%;有11家企业资产同比减少,占27.5%;有5家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减少,占14家外贸企业的35.7%。
在资金方面,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偿还银行贷款能力下降,银行贷款余额增加。2008年,40家企业的银行贷款余额为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有31家企业目前存在资金短缺情况,缺口3.8亿元。所需资金用于流动资金的企业14家,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5家,用于技改项目的企业8家,用于新上项目的企业4家。
二、企业转型升级情况
(一)企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方面,有35家企业选择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占87.5%;有11家企业选择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占27.5%;有11家企业选择找到新的市场渠道和新技术,占27.5%;有7家企业选择企业市场萎缩,占17.5%;有6家企业选择产能过剩,企业成本难以消化,占15.0%;有4家企业选择企业所在行业发展前景黯淡,占10.0%。
(二)企业转型升级集中体现在产品升级和管理转型、商业模式转型、创业者转型方面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方面:选择产品升级的有36家企业,占90.0%。其中,开发新产品的企业32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企业31家,打造名牌产品的企业24家,从生产向研发战略转移的企业6家。
选择管理转型的有30家企业,占75.0%。其中,实施新人才战略的企业18家,建立新人才激励制度的企业12家,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23家,实现专业化生产的企业16家,战略重点从生产转向资本运作的企业2家。
选择商业模式转型的有24家企业,占60.0%。其中,采用新营销模式的企业12家,改善售后服务的企业14家,从生产向营销战略转移的企业10家。
选择创业者自身转型的有27家企业,占67.5%。其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进职业经理人的企业6家,提升创业者自身战略决策水平的企业25家。
选择产业转型的有20家企业,占50.0%。其中,主业不变而进入新行业的企业1家,在本行业中向上游产业延伸的企业16家,在本行业中向下游产业延伸的企业4家,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企业1家。
选择进入新市场的有23家企业,占57.5%。其中,开拓新国际市场的企业11家,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的企业1家,从低端市场转向高端市场的企业18家。
选择企业类型转型的有12家企业,占30.0%。其中,从合伙或独资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3家,从集体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4家,从有限责任公司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5家。
(三)品牌建设和产品技术开发促进企业升级
在企业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使用方面,全部使用自己注册商标的企业28家,占70.0%;部分使用自己商标部分贴牌生产的企业6家,占15.0%;全部贴牌生产但有自己注册商标的企业1家,占2.5%;无注册商标的企业5家,占12.5%。制订了品牌创建计划的企业30家,占75.0%。中国名牌产品企业3家,占7.5%;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家,占2.5%;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企业均为15家,占37.5%。
企业产品主要依靠自主开发的企业27家,占67.5%;依托大专院校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企业5家,占12.5%;委托加工的企业4家,占10%;依靠模仿的企业4家,占10%。在与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方面,共建研发中心的企业14家,占35.0%;聘请兼职技术顾问的企业18家,占45.0%;委托开发的企业8家,占20.0%;购买技术的企业7家,占17.5%。
2008年,40家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4236万元,从事研发的员工817人。拥有专利数量162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外观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116。已投入实际生产的专利146件。
(四)信息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现代发达的通讯技术,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的提高,为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推波助澜”。在利用互联网络方面,获取市场信息的企业31家,占77.5%;宣传和树立企业形象的企业33家,占82.5%;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的企业16家,占40.0%;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14家,占35.0%;保持并改善与客户关系的企业17家,占42.5%。
通过自建商务网站开展网络商务活动的企业30家,占75.0%。开展网上贸易活动的企业17家,占42.5%。其中,网上贸易额占企业贸易额比重10%以下的企业7家,10%-20%的企业7家,20%-30%的企业2家,30%-40%的企业1家。
(五)企业对当前形势下转型升级态度不一
认为当前形势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是转型升级有利时机的企业12家,占30.0%;认为当前形势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但强化了转型升级决心的企业13家,占32.5%;认为转型升级有很大风险,不会考虑转型升级的企业1家,占2.5%;认为本行业发展前景良好而不考虑转型升级的企业9家,占22.5%;没有考虑进一步转型升级的企业5家,占12.5%。当前形势下,希望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17家,希望进入与本行业相关联产业的企业15家,希望进入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3家,希望进入有稳定市场的传统产业的企业3家,希望进入装备制造业的企业2家。
当前妨碍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困难,认为资金投入太大的企业30家,占75.0%;认为缺乏高端人才的企业22家,占55.0%;认为市场风险太大的企业20家,占50.0%;认为缺乏进入新产业门路和不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均为14家,占35.0%。
三、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一)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在对未来发展进行评估时,企业家对于企业销售额增长、利润增长、设备利用率等抱有较高信心,选择一般或较好的企业超过60%。
(二)企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化解危机
面对当前形势,企业积极应对。在开拓国内新市场、研发新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加强管理、压缩成本等方面,有38家企业将要采取措施,占95.0%;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企业家素质等方面有34家企业做出选择,占85.0%;有30家企业打算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占75.0%。有37家企业不会暂时停产歇业,占92.5%,有28家企业不会考虑减产裁员,占70.0%,为保增长、保民生做出了贡献。
(三)企业未来投资比较谨慎
未来一年中有24家企业没有投资计划,占60.0%,其中,9家企业是因为资金不落实,6家企业是因为看不准投资方向,9家企业是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有投资计划的16家企业,87.5%的企业都选择在本行业投资,不敢贸然跨行业投入。
(四)企业未来发展主要困难是资金紧张和缺乏人才
在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方面,选择资金紧张的企业36家,占90.0%;选择缺乏人才的企业30家,占75.0%;选择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低的企业19家,占47.5%;选择经营管理团队能力不强的企业10家,占25.0%;选择企业用地难以解决的企业8家,占20.0%;选择国家政策变化的企业7家,占17.5%;选择国际环境变化的企业6家,占15.0%;选择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的企业4家,占10.0%。
(五)对于政府的帮助,企业感受程度不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级政府纷纷加大了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多数企业对于政府的积极作用比较认可,认为帮助很大,但少数企业认为政府服务还有待加强。如下表所示:
政府作用评估表
项目 |
没有帮助 |
一般 |
帮助很大 | |||
个数 |
比重 (%) |
个数 |
比重 (%) |
个数 |
比重 (%) | |
政府鼓励和支持经营信心提升方面的作用 |
6 |
15.0 |
8 |
20.0 |
26 |
65.0 |
政府工作人员进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19 |
47.5 |
11 |
27.5 |
10 |
25.0 |
政府在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作用 |
9 |
22.5 |
15 |
37.5 |
16 |
40.0 |
政府在解决企业用地方面的作用 |
13 |
32.5 |
9 |
22.5 |
18 |
45.0 |
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 |
11 |
27.5 |
13 |
32.5 |
16 |
40.0 |
政府在改善市场环境方面的作用 |
8 |
20.0 |
14 |
35.0 |
18 |
45.0 |
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中小工业企业扶持政策 |
5 |
12.5 |
14 |
35.0 |
21 |
52.5 |
四、推动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中小工业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产品初加工的传统行业,附加值低,整体竞争力较弱。转型和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一)做好中小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
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排出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配套措施,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些实施方案还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三大产业规划等其他规划相衔接,并充分考虑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并建设一批能源、交通、物流、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
(二)加大中小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建立统一的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引进培育人才等。同时,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优秀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
(三)落实工业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用足用好用活一系列推进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政策。有关部门在落实各项政策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兑现。
(四)加强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和帮助
中小型工业企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同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的协作,建立健全指导联系和会商制度,参与推动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如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组织科技人员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专利申报、新产品开发等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按照统筹规划的要求,指导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中小型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要有风险意识。受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中小型工业企业一方面要加快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注重化解各种风险。一是注重防范企业资金链的风险。二是注重防范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三是注重防范市场涨跌多变的风险。四是注重防范合作或重组的风险。五是注重防范跨国发展的风险。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