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影响传导路径及对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5月5日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各国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全球经济放缓。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投资渠道、汇率渠道和预期渠道等对四川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总体看,四川外贸依存度不高,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间接影响仍不容忽视。目前,在国家和四川相继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后,四川经济增长已出现企稳回暖信号。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传导路径

   

  按照金融危机的传导机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投资渠道、汇率渠道以及预期渠道四个传导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四川的经济发展。

   

  (一)贸易渠道传导

   

  国际金融危机的贸易渠道传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影响四川出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主要依靠进口来维持国内消费。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消费支出减少,通过收入效应作用于有直接贸易关系的国家,进口需求直接减少,由此造成出口国企业利润下降,经济受到冲击。四川对美国的外贸出口仅占四川外贸进出口总额的9.8%,但仍有部分出口企业因此而遭受亏损。

   

  其次,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影响欧日等国经济贸易,进而影响四川出口。美国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也影响着欧日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日等国家的出口。四川产品出口地主要是亚洲和欧洲,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四川出口所受影响也逐步显现。

   

  第三,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出口贸易,进而影响四川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生产。我国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较大,许多企业面临停产或倒闭威胁,用工需求减少,造成大量四川农民工失业返乡。同时由于四川支柱产业大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受东部地区工业调整的时滞影响,一些承接东部订单、提供生产原料等的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目前,这是对四川经济影响最大的传导路径。

   

  第四,欧美等国实行贸易保护,影响四川经济贸易。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直接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可能会实行贸易保护,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的限制,也将给四川的贸易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二)投资渠道传导

   

  首先,美国金融机构遭受巨额损失,为了达到最低资本金充足率和保证金要求,亏损的金融机构大幅收缩对另一个国家的贷款,将危机传导至下一个国家。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美国可能将部分海外资本撤回以确保国内市场的稳定,从而加剧了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也开始将国外投资撤回国内。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1季度我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了20.6%。同时,司法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2至2009年2月,法院受理的外商撤资外逃案件数量同比上升了19.62%。截止2008年底,四川与19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628家,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投资渠道传导效应也逐步显现。其次,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金融系统最完善和最安全的投资市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持有美国债券、股票及其他金融资产。目前,四川也有不少企业扩展海外投资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其投资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三)汇率渠道传导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不断调整利率,使得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加剧,最终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生产企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四川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受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四)预期渠道传导

   

  金融市场大幅调整,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形成对未来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期。在这种预期的推动下,大多企业采取防御策略,收缩投资,而居民减少消费,持币观望。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由于四川地处内地,与沿海相比,直接的国际间贸易和经济交往较少,因此金融危机对四川的直接影响较小,间接影响较大。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1、外贸出口增势减缓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川对外贸易增速回落。自2008年11月起连续三个月出口增速减缓,2009年1月外贸出口同比仅增长17.5%。工业出口交货值大幅下降,2009年1季度,四川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0.7%,其中3月份增速为-14.9%。同时,纺织服装业、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出口订单急剧减少,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停产或半停产。

   

  2、收汇风险加大

   

  金融危机导致收汇风险加大。许多国际国内客户出现拖欠、拒收等现象,或者开证银行破产无力偿付债务,给企业资金周转、汇兑损益等带来了严重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都营业管理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该公司在川短期出口险业务报损436.2万元,同比增长了357%。

   

  3、外商投资额减少

   

  四川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季度外商投资额有所下降。2009年1季度,四川省合同外资4.3亿美元,同比下降85.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同比下降了85.7%;外商投资增资项目仅26个,增资金额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86.8%,而去年同期外商投资增资项目为52个,增资金额为1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96.4%。

   

  4、入境旅游市场低迷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旅游市场低迷。不少国家经济放缓,消费缩减,影响了旅游消费者的出游欲望,整个国际旅游市场都出现疲软状态,给遭受地震重创的四川旅游业带来新的挑战,自2008年12月起,入境游客人数和外汇收入大幅度减少。2008年12月,入境游客人数5.18万人次,同比下降65.79%,外汇收入686.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85.14%;2009年1-2月,入境游客人数更少,仅2.80、2.08万人次。

   

2 四川入境游客人数变化图

   

  

   

3 四川旅游外汇收入变化图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1、经济景气大幅下滑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受金融危机的预期渠道传导的影响,2008年四季度,反映四川宏观经济形势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4.4点,同比下降42.1点,创四川自1998年开展企业景气调查以来的单季最大跌幅。而反应四川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00.4点,同比下降38.7点。

   

  2、工业增速减缓

   

  首先,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对四川经济的贸易渠道传导效应以及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对四川传导效应的显现,四川工业增速减缓,2008年9-11月环比分别下降3.8、2.9、4.1个百分点。其次,工业生产产销率不高,部分工业产品自2008年9月起产销率开始有所下降。第三,机械设备制造等制造企业订单大幅减少,钢材、有色金属库存压力较大。

   

  3、新增存贷款大幅增加

   

  首先,自2008年11月起,新增存款的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2009年1月新增存款高达798.82亿元,一定程度上造成流通现金减少,消费市场不活跃。其次,新增贷款也大量增加,但以基建项目的中长期贷款为主,信贷结构不合理。第三,存贷差大量增长,截止2009年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达7893.12亿元,一定程度上表明金融机构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

   

4 四川新增存贷款情况

   

  

   

  4、资本市场低迷

   

  受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影响,四川资本市场整体低迷。2008年四川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43亿元,其中7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49.7亿元,6家上市公司再融资93.3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直接融资总额减少了96.81亿元。

   

  5、房地产业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影响较大。首先,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08年,四川商品房销售面积320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了34.9%。其次,商品房空置面积较大。2008年末空置面积达808万平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第三,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投资增速快速回落。第四,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行业,如建筑及装潢等材料的零售额大幅下滑。

   

  6、消费市场萎缩

   

  四川消费品市场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总体呈现逐月走低的态势,除1月春节因素影响增幅有所回升外,2月再度回落至16.2%。特别是与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业低迷。消费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欲望和信心不足,对于消费和投资都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消费市场面临较大的考验。

   

  7、就业压力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新增就业岗位减少,2009年四川省高校应届毕业生28.18万人,截至3月底,四川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1.37%。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海归回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此外,四川是全国最大劳务输出省份之一,目前仍有大量返乡农民工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农民工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一)应对金融危机已采取的措施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及时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向,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十项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并部署了扩内需促增长的七项工作,又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改委、交通部等部门也纷纷出台具体的相关措施。

   

  在国家相关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政策指导下,四川也陆续出台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如四川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四川大企业大集团率先实施“两个提高”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并率先在全国试行消费券、培训券等,取得了较好成效。此外,四川拟发行的180亿元地方债券,目前,首期90亿元地方债已开始发行,这必将对当前扩大内需确保稳定增长、对四川灾后重建以及对今后四川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从工业方面、房产市场和金融运行等方面看,四川经济增长已出现回暖信号。

   

  1、经济景气明显回升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1季度,四川企业景气指数为111.8点,较2008年四季度上升11.4点;四川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3.9点,较2008年四季度上升9.5点。四川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开始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渐恢复。

   

  2、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回升信号

   

  自2008年12月起工业增速稳步回升,2009年1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实现工业增加值1315.8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3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亿元,创当月实现额新高,同比增长19.2%。

   

  3、房产市场出现回暖趋势

   

  首先,房产市场销售面积大量增加,截止2009年3月末,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773.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4%。其次,空置房面积大幅度减少,截止2009年3月末,空置面积下降到674.93万平方米。

   

  4、货币市场运行平稳

   

  新增存贷款增长较快,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947.28亿元,同比多增1063.8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054.16亿元,同比多增1102.62亿元。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在灾后恢复重建拉动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积极影响下,四川经济开始出现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势良好。但是四川作为资源大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滞后于东部地区,同时,由于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甚乐观,消费信心不足,资本市场、旅游市场、消费市场面临较大考验,在世界经济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四川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四、应对金融危机传导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鼓励消费,扩大内需

   

  目前,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首先,应加大对内需推动型经济的扶持力度,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其次,应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第三,应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就业问题,努力提高中低阶层收入。第四,应改善消费环境,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应加快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农副产品加工是四川优势产业之一,对四川的经济回暖和发展具有较大贡献,与民生联系紧密,应抓住机遇,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建议组建振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工作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建议指导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生产、质量、服务等各项规范,加大质量安全管理力度,力争通过质量、安全等国际认证,提升四川农副产品附加值。第三,应加强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抓好德阳重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项目建设。第四,应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四川旅游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发展。

   

  (三)促进出口企业健康发展

   

  首先,四川出口企业应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其次,应加大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第三,防范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和管理。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力争建成一批产业重镇、文化重镇、旅游重镇等一系列特色城镇。城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建议专门机构对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和规划。其次,应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铁路、公路、水利枢纽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第三,应加快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抓好藏区牧民定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

   

  (五)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建议在省政府的指导下,由省中小企业局制定具体措施,健全中小企业工作服务体系,落实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确保中小企业平稳发展。

   

  (六)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外市场转移

   

  应把握东部产业转移和灾后重建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区位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谋求产业升级。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激励、留住返乡及东部转移人才。

   

  (七)加快省际物流建设及完善物流统计监测制度

   

  首先,应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统筹规划省际间物流节点设施和物流通道,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其次,应转变观念,从注重对外国的贸易统计转变为对外国的贸易和对外省的贸易统计并重。目前,省际间物流统计数据缺失,应建立完善物流统计监测制度。建议省政府提供工作经费,由相关主管部门向统计部门申报数据,或者由统计部门选择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数据采集,并归入统计部门服监办的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