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珠海市委、市政府为应对当前经济困难,保持珠海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了《珠海市2009-2010年“保增长、定格局”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的实施,是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也必将大大加快珠海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城市协调化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将会使珠海西部地区成为规划科学合理、产业集聚充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一、珠海西部地区工业化的现状
工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珠海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原以单一种植业为主,辅以少量的食品加工业,工业的发展起点低。但是,自2002年之后,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门类增多,结构日趋优化,西部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2008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形成了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化原料及制品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业等优势产业。在西部地区,一个现代工业的框架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主要经济指标见附表:
2008年珠海市东西部主要统计指标比较
项目 |
全市 |
东部 |
西部 | ||
绝对数 |
比重% |
绝对数 |
比重% | ||
常住人口(万人) |
148 |
85 |
57.5 |
63 |
42.5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992 |
610 |
61.5 |
382 |
38.5 |
人均GDP(万元) |
6.76 |
7.12 |
6.06 |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2668 |
1189 |
45.7 |
1414 |
54.3 |
全部工业企业数(个) |
5389 |
3391 |
62.9 |
1998 |
37.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个) |
1106 |
603 |
54.5 |
503 |
45.5 |
#"三资"企业数(个) |
691 |
380 |
55.0 |
311 |
45.0 |
#大中型企业数(个) |
210 |
117 |
55.7 |
93 |
44.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360 |
291 |
80.8 |
69 |
19.2 |
人均消费品零售(万元) |
3.40 |
1.10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372 |
101 |
39.3 |
156 |
60.7 |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148 |
132 |
89.0 |
16 |
11.0 |
*注:东部地区泛指香洲和万山区,西部地区泛指斗门区和金湾区,全部工业企业数2007年数据。
二、珠海西部地区工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化所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相对于珠海东部的香洲地区来比较,斗门、金湾在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远离城市经济中心。原来传统农业经济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不甚强烈,因而积累起来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平台,西部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决定其欠缺吸引投资的吸引力,其招商引资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也不可避免受到制约。投入巨资建设的海港和空港因为路网等配套工程的不完善近乎孤岛,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缺乏使用效率的基础设施难以通过资本积聚、增值进行基础设施的扩建或完善,步入恶性循环。
2.企业规模小,对外依存度高,风险加剧。2007年底,珠海市工业企业单位数为538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106家。西部地区斗门和金湾的工业企业1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3家,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37%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5%;按工业规模分,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仅占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而小型企业占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2%。全市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691家,其中西部地区311家,占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2007年现价工业总产值1161亿元,占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2%。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歧视、限制措施日益加剧,产品以出口国际市场为主的我市西部三资工业企业无论在企业个数抑或企业的产值都占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绝大比重,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今后企业的发展的风险加剧。
3.政绩考核取代产业布局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低下。我市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规划本来欠缺深度,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了强调工业化的建设进度,体现招商政绩,放宽落地项目的准入条件,来者不拒,工业园区的土地被各种项目瓜分了,但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关联不大,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条件,导致园区单位土地产出强度下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例如,南屏工业园根据规划和区域产业布局,本应是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品质生活服务产业的区域,现在驻园是电子信息、服装、制药、食品、化工、汽车销售等企业,企业各不相干,互不关联,更产生不了产业上下游配套链接效应。
4.产业定位飘移不定,产业聚集和配套程度较低。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得不到彻底执行,一方面是出于政绩考核无奈,另一方面是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本身定位飘移不定,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常常因为党政领导更替而变化,无相应的体制或制度确保产业规划得到落实,规划成果得不到传承和稳定。导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特色不明,重点不突出,产业间上下游关系不配套,企业与企业之间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依存度不高。
5.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处于自发的、零散的原始状态,远不适应本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工作日的周一到周五,在市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珠海大道上,形成了早上从市区赶园区,晚上从园区返市区的雄壮车流,部分企业竟将接送员工周末从厂区往市区休闲购物作为单位的一项福利待遇。西部的金湾和斗门两区约占全市陆地面积2/3,常住人口占全市的42%,地区生产总值仅人市38.5%,社会商品零售额不到全市比重的二成,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目前仍未形成较高级别的商业中心;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8亿元,西部的斗门和金湾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占全市比重11%;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交易价格6726元/.O,其中香洲7922元/.O,斗门3059/.O元,金湾区3375元/.O,西部地区的商品住房价格不到香洲地区的一半。工业园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未能为园区的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提高了园区工业生产的综合成本,削弱园区产业的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西部园区工业化进程的途径
1.组织强势、权威的领导机构,规划、协调西部园区工业化进程。西部园区分散在斗门和金湾行政区内,具有大致相同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不同的园区对产业和项目渴求必然存在竞争关系,如果缺乏一个强势、权威的规划和协调,势必导致各自为政,互为竞争。因此必须组织强势、权威的领导机构,在全市一盘棋的大战略下,对西部园区进行整合,集中统筹安排产业布局、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园区间产业雷同和无序竞争。
2.优化园区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优先,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的要求,加快全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开发、集约发展”原则,科学编制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对已明确的园区发展规划必须保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一套完善的园区发展规划体系,使其从编制、执行、监督都有一套程序化的机制来保证。
3.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加快修编《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集约高效用地的要求,保障各经济功能区、工业园区以及配套的新城区开发建设用地需求,珍惜、慎用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坚持集约开发,对各工业园区闲置工业用地进行清理回收和征收土地闲置费,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坚决杜绝无项目圈地、小项目大圈地、圈而不用等圈地炒地行为。
4.要搞好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培育产业集群。园区产业发展要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立足园区自身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突出自身特色,重点培育若干主导产业,引导同类企业聚集。中山市三乡的休闲服装制造,古镇的灯饰制造,小榄的小五金制造等都是颇具特色产业集群。在我市,三灶镇的生物医药制造业,新青工业园的IT制造业,南屏工业园的耗材制造业和高栏港区的重化制造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产业优势逐步彰显,政府严格管理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对入园企业严格把关,构建以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格局,逐步将这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工业集聚效应。
5.政府主导资金投入,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立国之初,新加坡政府通过国家控股公司花巨资建设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周转慢的公共基础设施,如港口、机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如今樟宜机场成了全球最频繁的空港,吉宝港成了货物吞吐量排名世界前列的集装箱货柜码头,众多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新加坡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的基础。借鉴新加坡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的经验,我市各的级政府必须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主导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取得回报,但它一旦建成,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并且是持续稳定发挥效能,“路通财通”就是最通俗的比喻。市委、市政府明确今明两年投入3000亿巨资实施的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绝大部分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
6.要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加速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建设,必须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要明确工业园区是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前导,西部地区城市化必然是围绕工业园区进而发展,是将来西部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西部城市化水平,完善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减轻东部地区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为珠海的工业经济的增长创造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较长的扩张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