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2008年甘肃人口低速增长 社会保障建设迈出新步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3月31日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2008年甘肃人口低速增长,社会保障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人口

   

  (一)常住人口

   

  2008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628.12万人,与2007年末常住人口2617.16万人相比,增加了10.96万人,增长0.42%。

   

  (二)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008年,甘肃省人口出生率为13.22‰,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全年出生34.71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68‰,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全年死亡17.54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4‰,比上年上升0.05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17.1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三)城乡构成

   

  甘肃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44.94万人,占32.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83.18万人,占67.85%。与2007年相比,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5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18.18万人。

   

  (四)性别构成

   

  甘肃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348.75万人,占51.32%;女性为1279.37万人,占48.6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42,比2007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72,比2007年下降0.11个百分点。

   

  (五)年龄构成甘肃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56.37万人,占21.17%;15-64岁的人口为1872.54万人,占7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9.21万人,占7.58%。与2007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09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2008年甘肃省各市州人口主要数据

  

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增率(‰)

0-14岁人口(万人)

15-64岁人口(万人)

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甘肃省

2628.12

13.22

6.68

6.54

556.37

1872.54

199.21

32.15

兰州市

331.01

9.98

5.02

4.96

48.77

252.56

29.68

59.66

嘉峪关市

20.98

11.54

6.04

5.5

3.37

15.67

1.94

90.3

金昌市

47.29

10.81

5.02

5.79

8.47

35.83

2.99

57.58

白银市

175.12

11.97

5.15

6.82

52.01

115.4

7.71

35.2

天水市

342.59

12.78

5.85

6.93

95.12

224.07

23.4

28.25

武威市

191.14

12.45

5.76

6.69

44.59

134.6

11.95

33.54

张掖市

128.16

12.19

6.55

5.64

22.42

100.55

5.19

34.5

平凉市

219.58

12.21

6.06

6.15

61.85

145.52

12.21

29.81

酒泉市

101.32

11.52

5.98

5.54

22.8

73.45

5.07

57.31

庆阳市

252.16

13.57

6.13

7.44

68.82

166.88

16.46

25.76

定西市

293.51

13.16

6.89

6.27

71.79

200.34

21.38

12.73

陇南市

261.79

13.06

6.92

6.14

61.76

179.27

20.76

19.22

临夏州

195.44

14.5

7.03

7.47

56.68

128.99

9.77

12.42

甘南州

68.03

15.28

7.8

7.48

14.96

47.81

5.26

17.75

   

二、劳动就业

   

  200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实现了全社会就业人员的稳定增长,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稳步推进。

   

  (一)全社会就业人员稳定增长

   

  2008年甘肃省常住人口中,全社会就业人员为1446.58万人,比上年增加31.5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7.74万人,增加15.0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1048.60万人,增加16.57万人。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901.79万人,增加15.31万人;第二产业218.63万人,增加6.37万人;第三产业325.92万人,增加9.9万人。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2.35%、15.12%、22.53%。与2007年相比,一产下降0.3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0.12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19个百分点。

   

  (二)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甘肃省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比上年增长12.7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7万人,比上年增长27.17%,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8万人,比上年增长33%。甘肃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23%,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

   

  (三)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

   

  2008年,甘肃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转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指导,加强劳务协作,加强技能培训,拓展境外输转,使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2008年,甘肃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25.91万人,比上年增长8.81%,其中,有组织输转183.52万人,比上年增长11.47%,有组织输转率达43.08%。创劳务收入2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1%。甘肃省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15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55万人,技能培训60万人。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2008年,甘肃省社会保障建设迈出新步伐,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2008年,甘肃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7万人,比上年增长6.22%;2008年甘肃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2.99万人,比上年增长0.12%;2008年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8.94万人,比上年增长12.41%;2008年甘肃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88万人,比上年增长10.91%;2008年甘肃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9.14万人,比上年增长10.94%。

   

  (二)居民低保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甘肃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甘肃省72.67万人(2007年为72.18万人,增长0.68%)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最低生活保资金13.17亿元(2007年为8.78亿元),增长50%。甘肃省161.64万人(2007年为148.54万人,增长8.82%)农村困难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最低生活保资金7.5亿元(2007年为1.8亿元),增长316.67%。

   

    四、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使沿海发达地区对原料、能源的需求减少,导致甘肃省部分有色、钢铁、能源行业企业效益下滑,有可能导致失业人数增加,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压力加大。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给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城镇社会保险尚未覆盖到所有人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三)劳动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适应城乡发展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劳动保障投入严重不足。

   

    五、建议

   

  (一)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失业调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失业动态监测。综合运用社保、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尽量不减员、不裁员。

   

  推动全民创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就业工作机制。要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二)围绕覆盖城乡目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要加快制度建设。以国家出台供销系统参加养老保险政策为契机,制定出台未参保集体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以国家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为契机,推进农村的养老保险。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二要加强扩面征缴。养老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参保集体企业上,失业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解决事业单位参保不缴费和财政性欠费问题上,医疗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促进优势行业参保、解决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难的问题上,工伤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农民工、事业和社会组织以及服务业参保上,并努力解决"老工伤"纳入社会统筹的问题。

   

  三要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通过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劳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