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是珠海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深层矛盾。在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趋势的形式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经济增长模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方面转变。珠海市委六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体、大学园区和高新区为依托的区域创新体系。”本课题主要分析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通过和周边城市的对比研究,找出珠海市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利于珠海市的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珠海的社会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GDP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从当年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的海滨式花园城市。2007年,珠海国内生产总值达895.9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2.9:55.2:41.9。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123.7亿元,占工业产值的47.7%。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海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217件,增长4.7%,其中发明专利458件,增长14.2%。专利授权量1657件,增长32.5%。
综观珠海经济发展史,珠海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增长,第二产业中又主要依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发展。2007年,珠海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4.7%。2000年R&D资源清查数据表明,珠海自主创新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R&D经费支出占全部的89.5%,接近九成。因此,本课题主要从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和周边城市的对比研究,珠海市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珠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2007年,珠海拥有工业企业5389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10家,开展科技活动的59家,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8.1%,比上年增长37.2%;大中型工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67971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471人,占3.2%;筹集科技活动经费总额13.86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93亿元,技术改造经费支出3.6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9.37亿元,企业专利申请927件。
珠海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珠海的工业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并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二)特点
1.科技创新活动集中在三大行业。珠海有科技活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详见表1:
表1 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行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
企业 个数 (个) |
|
科技 活动 人员 (人) |
|
科技活动 经费筹 集总额 (万元) |
| |
有科 技活动 |
其中: R&D 人员 |
企业 资金 |
政府 资金 | ||||
合计 |
210 |
59 |
8471 |
3877 |
138621 |
127760 |
2966 |
其中:医药制造业 |
6 |
5 |
216 |
94 |
12262 |
11435 |
82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27 |
11 |
3820 |
1251 |
76648 |
71884 |
692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60 |
24 |
3240 |
2143 |
35939 |
32283 |
1034 |
(续)
科技活动经费 内部支出(万元) |
|
技术改造 经费支出 (万元) |
新产品 销售收入 (万元) |
专利申 请数(件) | |
R&D 支出 |
新产品 开发经费 | ||||
149329 |
77016 |
80475 |
36009 |
1937061 |
927 |
13441 |
8666 |
11517 |
5322 |
18829 |
11 |
80405 |
36509 |
37242 |
6755 |
1726146 |
469 |
39929 |
24823 |
22487 |
7192 |
170993 |
420 |
从表1中可看出,59家科技活动企业中,医药行业6家,占科技活动企业的8.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家,占18.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4家,占40.7%,三大行业合计占67.8%。从业人员三大行业占了85.9%;经费筹集总额占90.1%;经费支出占89.6%;新产品销售收入占98.9%;专利申请数占97.1%。
2.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主城区。从地域分布看,珠海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主城区香洲。详见表2。
表2 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区域科技活动情况表
|
企业 个数(个) |
|
科技 活动 人员(人) |
|
科技活动 经费筹集 总额(万元) |
| |
有科 技活动 |
其中:R&D 人员 |
企业资金 |
政府资金 | ||||
合计 |
210 |
59 |
8471 |
3877 |
138621 |
127760 |
2966 |
香洲区 |
117 |
46 |
6518 |
2595 |
111903 |
108155 |
1976 |
斗门区 |
42 |
5 |
702 |
616 |
12870 |
8740 |
130 |
金湾区 |
51 |
8 |
1251 |
666 |
13848 |
10866 |
860 |
(续)
科技活动经 费内部支出(万元) |
|
技术改造 经费支出(万元) |
新产品销 售收入(万元) |
专利申请数(件) | |
R&D 支出 |
新产品 开发经费 | ||||
149329 |
77016 |
80475 |
36009 |
1937061 |
927 |
114072 |
54628 |
65206 |
26031 |
|
917 |
13260 |
10510 |
4941 |
3000 |
|
4 |
21997 |
11879 |
10327 |
6978 |
|
6 |
从上表可看出,59家科技活动企业,香洲区有46家,占全市78%;科技活动人员香洲区占76.9%;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占80.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76.4%;专利申请数占98.9%。
2007年,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3.86亿元,占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的0.8%;占全部工业企业产值的0.6%;占GDP1.6%。
3.科技经费筹集以企业为主。据资料显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筹集主要是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企业自筹资金占全部筹集资金的82%以上,特别是2003年,企业自筹资金达到了全部资金的97%。
4.大型企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珠海市三驾马车之一,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自主创新。特别是踏入21世纪以来,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体制,以立足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形成了“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2007年,该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就达20多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的5.4%以上,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其在珠海本地科技活动投入达7亿多元,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一半以上。多项技术在世界达到数一数二的水平。
5.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提速。2002年,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70.78亿元,2007年则达到1123.71亿元,五年增长3倍多,年均增速达32.9%。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7.7%,几乎达到一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快,得益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三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值分别占总数的39.2%、35.8%、7.6%。
二、五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发展情况
2002-2007年,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无论是企业个数、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科技项目数、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呈负增长态势。详见表3。
表3 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发展情况(2002-2007)
|
单位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07比 02年增长 |
年均增长 |
企业数 |
家 |
101 |
113 |
137 |
158 |
181 |
210 |
107.9 |
15.8 |
科技活动人员 |
人 |
4475 |
4541 |
4613 |
6112 |
7445 |
8471 |
89.3 |
13.6 |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 |
万元 |
146996 |
150417 |
64549 |
88351 |
120662 |
138621 |
-5.7 |
-1.2 |
科技活动内部支出 |
万元 |
127308 |
127994 |
63715 |
85411 |
129888 |
149329 |
17.3 |
3.2 |
科技项目数 |
项 |
680 |
735 |
140 |
1626 |
1690 |
2307 |
239.3 |
27.7 |
新产品产值 |
万元 |
886150 |
906017 |
2357029 |
2319500 |
4167857 |
2248559 |
153.7 |
20.5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万元 |
674693 |
691537 |
2185606 |
2145196 |
3853565 |
1937061 |
187.1 |
23.5 |
专利受理量 |
件 |
825 |
989 |
1370 |
1680 |
2118 |
2217 |
168.7 |
21.9 |
专利授权量 |
件 |
599 |
703 |
696 |
931 |
1251 |
1657 |
176.6 |
22.6 |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2-2007年,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个数、科技项目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都呈倍数增长,并且都增长了一倍以上,特别是科技项目数,增长达2倍以上,是各项指标中增速最快的。
从五年的平均增速来看,除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呈负增长态势,科技经费支出增长呈个位数外,其余各项指标都呈双位数的增长。
三、与重点发展城市比较
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于2008年被省政府定为重点发展城市。
表4 2007年珠海与重点发展城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比较
项 目 |
计量单位 |
中山 |
佛山 |
东莞 |
珠海 |
GDP |
亿元 |
1238.05 |
3605.11 |
3151.91 |
895.9 |
人均GDP |
元/人 |
49488 |
61199 |
46027 |
61693 |
企业数 |
家 |
489 |
657 |
1169 |
210 |
占规上企业数百分比 |
% |
11.4 |
9.8 |
23.4 |
19.0 |
科技活动人员 |
人 |
13535 |
39811 |
19700 |
8471 |
每万人口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 |
人/万人 |
53.9 |
67.2 |
28.4 |
58.2 |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 |
万元 |
260071 |
735843 |
332937 |
138621 |
经费筹集总额占GDP比重 |
% |
2.1 |
2.0 |
1.1 |
1.5 |
科技活动内部支出 |
万元 |
240972 |
738262 |
311670 |
149329 |
科技活动支出占归上工业增加值 |
% |
2.9 |
3.2 |
2.2 |
3.1 |
项目数 |
项 |
1867 |
4363 |
1394 |
2307 |
新产品产值 |
亿元 |
187.66 |
803.52 |
133.1 |
224.86 |
新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百分比 |
% |
5.72 |
9.55 |
2.27 |
9.54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亿元 |
182.01 |
485.08 |
131.47 |
193.71 |
在科技创新中,人力、资金投入是核心因素。从上表中可看出,珠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四个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人力投入:2007年末,四个城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珠海市科技人员8471人,总量比其他三个城市都少。但按照每万人口拥有量来看,珠海市有58.2人,仅次于老工业基地佛山,高于中山和东莞。
资金投入:2007年末,四个城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资金投入总量排名分别是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珠海资金投入总量虽然最少,但在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占归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则高于东莞和中山。
从研发项目看,珠海的项目数仅次于佛山,高于中山和东莞。
而从新产品产值看,珠海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4%,与佛山相比,不差上下,比中山高3.8个百分点,比东莞高7.2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珠海大中型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从以上的对比可看出,珠海与老工业基地佛山市,与邻居中山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四、与苏州、无锡比较
表5 珠海与苏州、无锡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项 目 |
计量单位 |
苏州 |
无锡 |
珠海 |
GDP |
亿元 |
5700.85 |
3858.54 |
895.9 |
人均GDP |
元/人 |
64627 |
65203 |
61693 |
企业数 |
家 |
1568 |
625 |
210 |
占规上企业数百分比 |
% |
18.2 |
11.7 |
19.0 |
科技活动人员 |
人 |
61853 |
36657 |
8471 |
每万人口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 |
人/万人 |
70.1 |
61.2 |
58.2 |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 |
万元 |
2133246 |
1190226 |
138621 |
经费筹集总额占GDP比重 |
% |
3.7 |
3.1 |
1.5 |
科技活动内部支出 |
万元 |
1943013 |
1014338 |
149329 |
科技活动支出占归上工业增加值 |
% |
5.6 |
5.1 |
3.1 |
项目数 |
项 |
4955 |
2873 |
2307 |
新产品产值 |
亿元 |
1562.95 |
906.02 |
224.86 |
新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百分比 |
% |
9.8 |
10.1 |
9.5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亿元 |
1522.65 |
873.25 |
193.71 |
专利授权量 |
件 |
9157 |
4530 |
1657 |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
% |
27.5 |
32.3 |
47.7 |
与东部沿海城市苏州、无锡相比,珠海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有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珠海稍微占有优势。
从与省内重点城市,与东部沿海城市苏州、无锡的比较中可看出,珠海与佛山、苏州、无锡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城市定位、政府政策、地域差异、人才构成等因素。历史上,无论是佛山,还是苏州、无锡,都是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发达,佛山陶瓷、苏州刺绣、无锡轻纺闻名于世,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而在后续的城市地位、决策等方面,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吸引了大批人才聚集,从而使这三个城市的发展上新台阶。佛山市4个区、苏州5个市、无锡2个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显示了非常强的实力。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建市以来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城市定位不确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珠海长远发展。
五、存在问题与差距
1.科技人才总量偏小。从表4和表5中可看出,珠海的人才总量是最少的。以每万人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进行对比,珠海除与东莞、中山相比占有优势外,与老牌城市佛山相比少9人,与苏州和无锡相比,则分别少11.9和3人。国际经验表明,人才聚集是技术聚集、项目聚集和产业聚集的基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决定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珠海近5年来科技活动筹集资金呈负增长态势,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只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0.9%,相比发达城市(如广州、深圳)的5%,有很大的差距。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有好技术、好产品而没有足够的资金对其进行商品化和产业化,则无法将科技成果转化。
3.产学研结合度不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三大主体要素,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参与者。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服务者。由于珠海大学园区建立不久,7所高等院校中,只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于今年落户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等教育需要积累和沉淀,因此,珠海高校目前还未能像广州、上海等地的高校一样为企业提供技术进步服务。
4.科技创新机制不够,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政府导向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珠海市关于引进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扶持与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企业的发展,但这种导向作用不能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来实行,而是要通过立法、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等具体措施,通过加强政府的供给、完善政策平台来加强政府导向作用。二是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珠海市委六届四次会议提到了引进创业人才、领军人才等,但除了有
5.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香洲区,斗门、金湾区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只占全市22%。
六、对策与建议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竞争能力的强弱,关系企业的成败,关系地区的贫富,关系国家的兴衰。改革开放以来,珠海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9年增长206.1倍,年均递增21%。追寻珠海经济发展奇迹的原因,其中有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但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形成的。当前珠海市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科技人才总量偏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产学研结合度不高、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目前珠海市绝大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即使是一些被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事实上也主要占据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附加值不高。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决定》,提出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力,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公平,既有魅力又有实力的城市,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市。我们认为,珠海要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市,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当前特别是要以提高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使珠海成为科技创新的示范市。
(一)切实提高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当前,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区域竞争的主战场。从国际上看,美国于2004年提出“国家创新基础计划”,加紧推行一系列重大研究计划,确保其“一超”地位;日本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确立了“科技创新立国战略”;韩国2004年提出要通过对5大要素的改革和创新,在今后10年内进入世界科技8强和经济10强。从国内看,上海市近年提出科技进步是振兴上海的“华山天险一条路”,把“科教兴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北京市实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以科技资源辐射环渤海;深圳早在2005年就提出创建创新型城市,并于2008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面对当前区域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珠海市各级政府必须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政府应充分利用高新区这一平台,制定和规划科技创新短期(如一年)、中长期(如五年、十年)发展目标。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媒体培育良好的自主创新文化和政策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政府和社会要尊重特立独行、标新立异,鼓励自由探索、百家争鸣,扶助自主开发、创新创业,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勇于突破、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珠海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如资产评估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孵化器、技术服务机构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政府、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是要搭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的交流与采购,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和服务。四是要建立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加紧制定符合创新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实施技术入股、按利润分成、奖励股份、一次性奖励等多种奖励形式,充分调动企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提高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结合珠海市实际情况和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按照支柱产业优先、关键共性技术优先、实用技术优先的原则,坚持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创新相结合,重点在石化产业、家用电气、电子信息、重型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软件与集成电路、印刷及办公自动化耗材八大产业,选择主要目标进行重点突破,通过组织推动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多层次的企业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和投向对其他渠道对企业的投入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在资金与政策方面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投资力度,采取财税优惠等有效措施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要切实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增加科技和产业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与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在全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和科技总投入分别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3%和5%的基础上,保持逐年有所增加。其次,要扩大和完善自主创新的金融担保机制,拓展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对科技的投资力度。再次,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积极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成立具有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加强对创新风险的分析研究,建立风险资本投资体系。
(五)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理念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为此,一是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根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制定好创新人才的长远规划,引导优秀人才向优势产业聚集,向人才紧缺的产业领域转移,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队伍。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着力引进发达国家和国内的优秀人才,重点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提高引进人才的工作水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