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速经济隆起、构建和谐鞍山主题,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国民经济逐步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鞍山市产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
一、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结构变化特点
几年来,鞍山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拓宽发展空间,加强项目建设,发展工业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鞍山市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2007年,鞍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5亿元,比2005年增长3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2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4.6:55.8:39.7。从数据看,第二产业增加值的绝对量与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绝对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8%,增速分别比一产、三产快9.9个和5.3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今年前9个月,鞍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4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3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6.1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6.9亿元,增长17.2%。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3.7∶57.5∶38.8。从数据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仍然最高,达到5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高出二产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发展速度的变化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主要特点是:
1. 第一产业逐步下降。2005年至2007年,鞍山市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5.4%和4.6%,到今年前9个月这一比重为3.7%,显示鞍山市第一产业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到4个百分点,表明鞍山市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对一产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2.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鞍山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至2007年,鞍山市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54.8%和55.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7.1%、66.4%和65.5%。到今年前9个月第二产业比重和贡献率分别为57.5%和57.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第二产业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数以上,同时在GDP增长中第二产业的贡献接近或超过六成,表明第二产业仍是全市经济的主体,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
第二产业之所以成为全市经济的核心力量,与钢铁工业特别是鞍钢在鞍山市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2005年至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1.5%、50.9%和51.6%,而鞍钢就达到24.9%、25.4%和24.4%,可以说鞍钢生产形势的好坏直接左右第二产业,进而影响全市经济。2008年前的几年里,鞍钢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产品结构和档次不断升级;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国内、外市场对钢铁需求大幅增加,促使钢材价格不断攀升,在此双重因素影响下鞍钢产品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鞍钢良好的生产形势带动了鞍山市工业快速发展,使工业成为鞍山市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主要份额。
3.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占全市GDP比重基本稳定。2005年至2007年,鞍山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9.5%、39.8%和39.7%,仅在0.3个百分点上下浮动,显示鞍山市第三产业占GDP份额基本稳定。从总体上看,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增幅有快有慢,与鞍山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特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教育业、批发零售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5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分别为22.5%、20.1%、15.1%和14.6%,成为推动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行业。
二、工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及结构变化特点
近年来,鞍山市坚持“工业强市”方略,加快工业载体建设,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形成了以钢铁、装备制造、轻纺和矿产品加工业组成的“一个基地、三大产业”为主导,其他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2005年,鞍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5.1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润121.4亿元,同比增长14.6%。今年前9个月,鞍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5.8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长26.1%。工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民营工业快速发展。几年来,通过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发展,鞍山市国有工业和民营工业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和改进。一是国有控股工业比重逐年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仍未改变。在今年前9个月实现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5.8亿元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289.1亿元,占58.3%;而在2005年该比重高达69.7%。与2005年相比,国有控股工业占全市的比重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其绝对优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国有控股工业占全市比重仍超过半数,处于主体地位。二是民营工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全市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前9个月,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11.4个百分点,达到41.7%,表明鞍山市工业已经形成了“以国有控股工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 支柱产业贡献突出,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前9个月,“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3.7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7%;装备制造业54.5亿元,增长34.8%;矿产品加工业55.8亿元,增长41.6%;轻纺工业32.9亿元,增长13.6%。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89.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7.3%,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6.5个百分点。
3.市地方工业快速发展,逐步缓解鞍山市过份依赖中省营企业的状况。今年前9个月,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高出中省营工业19.6个百分点。同时,市地方工业增加值的绝对量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的近五成,达到45%,而在2005年,这一比例仅为33.5%,提高了11.5个百分点。正是由于鞍山市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占据全市工业分额的增加,逐步打破鞍山市工业过份依赖中省营工业的格局,提高了鞍山市工业生产自身控制的能力。
4.工业结构仍呈现“重型化”。鞍山市重工业始终占据全市工业的主体地位,工业增长也以传统重工业拉动为主,2005年至2007年,重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分别为94.1%、93.5%和93.6%。
5.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生产效益提升。今年前9个月,鞍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69.5亿元,同比增长26.1%,比2005年快1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1.4%,比2005年提高44.3个百分点。2007年末,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4.23亿元,比2005年减亏0.2亿元。
三、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1、政策导向促使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和推进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统筹兼顾、协调三次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市场竞争的影响。为适应逐步加剧的市场竞争,鞍山市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部分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率低、停产半停产的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此同时,鞍山市根据自身拥有的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优势,通过加大科技和技改投入,引进新项目、消化新技术,促使鞍山市传统产业的活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形成了“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地方经济以非公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格局。
3、城市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鞍山市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通过企业搬迁、居民动迁、村屯移迁,结合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鞍山市“一带五区”工业发展空间、“一区四带”商业发展空间和“集中连片”居民发展空间基本形成,有效的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破解了鞍山发展的空间瓶颈。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使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进而推动了工业、交通、贸易、餐饮、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鞍山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尽管鞍山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产业结构中部分失衡与不合理现象,但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是:
1.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鞍山服务业总量不足、领域狭小、结构不合理。从总量上看,2005年和今年前9个月,鞍山市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9.5%和38.8%,不到四成,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这一比例在60%至80%之间。从内部结构看,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金融保险、流通、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吸纳就业能力不强。
2.工业“重型化”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严重。基于全市经济结构“重型化”的特征,鞍山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耗较高,尽管近年来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做了大量工作,节能减排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能耗过高的局面。今年前9个月鞍山市支柱行业之一的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长12.7%,但耗电量增长13.2%,高出增加值增幅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0.6%的钢铁工业却消耗掉全市工业74.8%的电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以实际出发,积极应对。为此,一要尽快转变观念,引进竞争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行业管理体制,鼓励并规范服务行业有序发展。二要改革传统商业的运营模式,加快推行连锁经营,逐步推进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方式。三要加快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产业,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同时,大力促进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培养出新的消费热点。四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不断为优势企业、优势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加强节能的技术改造,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气等充分回收利用,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及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方式。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