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黑龙江能源生产及节能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11月18日   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局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承担着支持全国能源需求和平衡全省用能的两大任务,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全省上下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切实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能源生产、节能降耗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能源生产及消费发展现状

   

  (一)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生产总量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石油、煤炭等能源生产基地,2007年生产的原油、原煤和天然气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2.3%、3.2%和3.7%。黑龙江省“一五”时期以来,原煤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90%以上,到1967年,原煤生产量退居第二位,占41.8%,石油占54.6%。从1958年大庆油田第一口井喷油到2007年,已开采原油19.5亿吨。原油占全省一次能源比重最高的年份是1976年(首次超过5000万吨),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3.3%。之后,连续24年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2002年以来,原油产量开始下降,2007年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44%,而原煤产量(7189.5万吨标准煤),已占能源生产总量的53.1%。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构成

   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能源生产总量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5

13717.9

6955.3

50.6

6421.6

46.7

324.6

2.3

54.1

0.4

2006

13922.4

7344.4

52.8

6200.8

44.5

326.2

2.3

51.0

0.4

2007

13542.2

7189.5

53.1

5957.0

44.0

339.2

2.5

56.5

0.4

   

  (二)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在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比重由1952年的98.3%,下降到2007年的66%,但仍居首位。这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有70%以上主焦煤资源集中在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一带,煤炭储量占全省的70%,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优势将延续二十年左右,能源消费仍将以煤为主。2007年全省共消耗能源9374万吨(标准煤,下同),比上年增长7.4%,其中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957.9万吨,比上年增长3.9%; 原煤消费量5250.5万吨,增长5.2%,原油消费量2340.5万吨,增长1.9%,天然气消费量328.5万吨,增长3.6%,水电消费量38.4万吨,下降24.7%。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

  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5

7619.6

4909.7

64.4

2340.6

30.7

315.2

4.2

54.1

0.7

2006

7657.3

4991.9

65.2

2297.3

30.0

317.1

4.1

51.0

0.7

2007

7957.9

5250.5

66.0

2340.5

29.4

328.5

4.1

38.4

0.5

   

  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2007年黑龙江省单位GDP综合能耗为1.354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093%,降幅比上年提高1.053个百分点,降幅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7位,但低于国家核定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降低20%)年平均降低4.4%的进度目标0.31个百分点,比全国单位GDP能耗平均水平仍高出16.7%,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三)工业节能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大,成为全省能源消费的主导产业。近几年,由于全省上下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高耗能产业,着力抓好煤炭、电力、水泥、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年综合能耗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综合能耗和加快淘汰关闭高污染、高耗能落后产能工作,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出能耗增速趋缓、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的万元现价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占73.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2.0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9%。从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看,第二产业消费能源比重明显下降,一、三产业消费能源比重略有降低。2007年全省第二产业用能5318.3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终端消费总量的64.5%,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用能分别为335.8万和1088.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终端消费总量的4.1%和13.2%,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1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消费用能1509.1万吨标准煤,占终端消费总量的18.2%,所占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及生活消费能源构成

  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能源终端消费总量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生活消费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5

6836.85

309.5

4.5

4506.1

65.9

949.0

13.9

1071.9

15.7

2006

7753.39

325.8

4.2

5148.9

66.4

1033.4

13.3

1245.4

16.1

2007

8251.40

335.8

4.1

5318.3

64.5

1088.2

13.2

1509.1

18.2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有所提高。2007年,全省工业企业用于二次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达10475.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4%,二次能源产量为706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 加工转换效率为67.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加工转换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的深加工能力增强,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序进行,节能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哈尔滨热电厂完成了节能技术改造,年可节约16.6万吨标准煤。青冈龙凤玉米余热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年节约3.4万吨标准煤,鹤岗煤层气综合利用、碎花热电联产等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七台河市宏源公司煤矸石空心砖等55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节能项目支持计划,可获得国家补助和奖励资金6亿元,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50亿元,节能180万吨标准煤。全省33个落后产能项目中有27个按计划实施,为建设高效节能环保大项目腾出了空间。已关停小火电机组总容量20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关停任务。累计公告关闭小煤矿706处,4户落后钢铁产能企业签订了关停协议。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重大投资改造项目和10个节点项目正积极推进。七台河市、望奎县望奎镇、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伊春朗乡林业局已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四大煤城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鸡西市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洗煤项目,原煤入洗规模不断扩大;双鸭山市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鹤岗市将秸秆、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七台河市依托煤炭、电力、焦化、建材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和五大生态园区,建设了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矸石发电和发展新型建材等一批重点项目。

   

    二、节能降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三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一、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降低资源和环境依托型产业的比重,特别是高耗能的重工业比重,对能源需求结构的改善和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至关重要。尤其是三产具有低能耗、少污染、高就业的特点,应加快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占7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也在40.3%,而黑龙江省这一比重仅为33.9%,仍有很大调整空间。

   

  (二)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不仅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步,而且政府要有目的地介入和引导,制定相应的经济、产业和技术政策,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黑龙江省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从产品单耗看, 2007年全省火电厂供电每千瓦时煤耗365.66克标准煤;每吨钢可比能耗625.83公斤标准煤;每吨水泥能耗111.61公斤标准煤,分别高于国际先进水平17.2%、2.6%和41.8%。这说明黑龙江省工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比较粗放,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工作潜力巨大。

   

  (三)努力改变初级能源品种为主的调出结构。黑龙江省调出的能源品种主要是原油和原煤,分别占总产量的60.9%和17.3%,这种产品结构的输出,提高了运输成本,降低了附加值,而且初级能源与优质能源的价差巨大,因此,黑龙江省在大力开发初级能源的同时应注重优质能源的生产,努力增加优质能源的输出量,提高全省宏观经济效益。

   

  (四)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能源使用中,煤炭的热效率大大低于油、气,如在铁路运输上,煤炭热效率仅为8%,油则为33%;在居民生活中,煤炭热效率为32%,而燃气达60%左右。2007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占66%、原油占29.4%、天然气占4.1%、水电占0.5%,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大力提高天然气、水电、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五)完善节能优先畅销机制。早在2000年前,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对于目前黑龙江省的能源供需格局,不能头枕着资源大省酣然入睡,也不应把节能仅仅当作能源短缺时的缓解和弥补手段,而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一是要明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工作措施,来更长效地利用能源资源,包括在农业节水、工业企业节能、建筑业节材等方面都要形成厉行节约的风尚,制定总体调控的指标,实行定期监测检查制度。二是抓住工业行业的高耗能重点环节,严格执行《节能法》对全省年耗能万吨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尤其是26户全国“千户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努力降低物料、能源消耗。

   

  (六)促进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从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未来二十年内以煤炭为主的消费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这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我们要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政策扶持为依托,以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为突破口,有效控制煤炭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陷、地下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瓦斯大量排放等生态和环境问题,加大劣质煤、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力度,开发煤层气资源,以土地复垦为重点,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示范基地。提高矿井水、含油废水等“三废”的资源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城市天然(煤)气、可再生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气化率和汽车燃用清洁燃料直接列入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构筑黑龙江“蓝天碧水”的小康社会。

   

  (七)充分利用市场、行政等手段实现节能降耗。一是适时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提高电力、燃气、石油等能源价格,使企业、居民感到节能的动力和压力,珍惜“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与此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降耗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对能源消费的危机意识,改变黑龙江省粗放式的用能格局和思维模式。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能耗考核和节能监察机制,将能源节约目标逐级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通过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基础建设。三是健全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和现象。

   

  黑龙江省肩负着缓解全国能源瓶颈和平衡全省用能的双重压力,能否抓住未来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能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充分供给。因此,应该坚持在发展中节能、在发展中环保,同时加快对“油城”、“煤城”替代产业的发展,立足资源,做大做强替代产业,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