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高度重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山东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快速提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乡面貌的改善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一、山东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以来,山东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投资政策措施,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建设资金的渠道不断拓展,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初步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投资管理体系正在形成。山东投资建设不断谱写新的篇章,投资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
从1978年至2007年三十年间,山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324.9亿元,年均增长22.7%。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六五”时期完成595.5亿元,年均增长22.7%;“七五”时期完成1531.9亿元,年均增长11.6%;“八五”时期完成4362.8亿元,年均增长31.5%;“九五”时期完成10172.0亿元,年均增长14.0%;“十五”时期完成29816.4亿元,年均增长32.9%,成为自“六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2007年,山东经济增长14.3%,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
三十年间,山东城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9113.7亿元,年均增长19.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2%。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六五”时期完成156.8亿元,年均增长15.2%;“七五”时期完成496.1亿元,年均增长23.1%;“八五”时期完成1364.9亿元,年均增长24.8%;“九五”时期完成3424.5亿元,年均增长18.1%;“十五”时期完成9456.7亿元,年均增长22.1%。经过三十年的投入,山东经济全面振兴,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瓶颈”制约大幅度缓解,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发展潜力增强。
二、基础产业建设成就辉煌
基础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生产所需的共同的、基本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部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三十年间,山东基础产业投资7871.7亿元,年均增长18.4%,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2%。其中,1990年至2007年十八年间,山东基础产业投资完成7550.5亿元,广东完成2749.1亿元,江苏完成3818.1亿元,浙江完成1608.9亿元。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山东基础产业投资比三省分别高4801.4亿元、4369.4亿元和5941.6亿元。
(一)大规模的农业投入,确保了农业高产稳产、连年丰收
三十年间,山东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500.0亿元,年均增长23.4%,占全部基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6.4%。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490.6亿元,广东完成209.0亿元,江苏完成144.3亿元,浙江完成122.6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高281.6亿元、346.3亿元和368.0亿元。
经过三十年的投资建设,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07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4148.6万吨,油料328.6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棉花产量100.1万吨,蔬菜产量8342.3万吨,水果产量2541.2万吨,肉类产量618.7万吨,水产品产量713.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
(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三十年间,山东采矿业投资完成3216.5亿元,年均增长14.1%,占全部基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40.9%。其中,1990年至2007年,全省采矿业投资完成3042.7亿元,广东完成314.8亿元,江苏完成329.2亿元,浙江完成29.1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采矿业投资分别高2727.9亿元、2713.5亿元和3013.6亿元。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完成732.6亿元,年均增长23.5%,占全部基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9.3%。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完成717.2亿元,广东完成464.1亿元,江苏完成190.6亿元,浙江完成199.8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分别高253.1亿元、526.6亿元和517.4亿元。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完成801.2亿元,年均增长16.7%,占全部基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10.2%。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完成790.8亿元,广东完成471.2亿元,江苏完成907.5亿元,浙江完成358.3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比广东和浙江分别高319.6亿元、432.5亿元,比江苏低116.7亿元。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完成384.5亿元,年均增长23.3%,占全部基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4.9%。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完成376.3亿元,广东完成173.3亿元,江苏完成159.9亿元,浙江完成69.9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高203.0亿元、216.4亿元和306.4亿元。
化学原料制造业投资完成2237.1亿元,年均增长22.3%,占全部基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8.4%。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化学原料制造业投资完成2132.9亿元,广东完成1116.8亿元,江苏完成2086.7亿元,浙江完成829.5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化学原料制造业投资分别高1016.1亿元、46.2亿元和1303.4亿元。
经过三十年的投资建设,山东能源、原材料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7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14518.3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原油产量2702.3万吨,生铁产量4841.2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水泥产量16263.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粗钢产量4406.9万吨,钢材产量4959.4万吨,均居全国第3位。
三、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
一般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的、大众性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公共工程、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娱乐设施等。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缺口大、供水不足、排水设施落后、城市汽化率低、能源供应长期不足、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山东基础设施投资仍显不足。
三十年间,山东基础设施投资11242.0亿元,年均增长19.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0%。其中,1990年至2007年十八年间,山东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984.9亿元,广东完成18110.1亿元、江苏完成14248.4亿元、浙江完成13738.6亿元。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山东基础设施投资分别低7125.2亿元、3253.5亿元和2753.7亿元。
(一)电力工业投资建设效果显著
三十年间,山东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3191.5亿元,年均增长19.1%,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8.4%。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3105.3亿元,广东完成4773.6亿元、江苏完成3735.3亿元、浙江完成3587.3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低1668.3亿元、630.0亿元和482.0亿元。
到2007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5594万千瓦,占全国的比重为7.8%,三十年间年均增长10.7%。2007年全省发电量2690.7亿千瓦小时,占全国的8.2%,比广东、江苏分别多99.1和16.3亿千瓦小时,发电量居全国第一位。城市供水总量271151万立方米,用水人口2629万人,用水普及率98.8%,用气普及率97.1%。
(二)建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三十年间,山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完成3563.2亿元,年均增长20.0%,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31.7%。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完成3467.9亿元,广东完成6782.1亿元、江苏完成4606.2亿元、浙江完成4705.4。与三省相比,山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低3314.2亿元、1138.3亿元和237.5亿元。
到2007年,全省铁路通车营业里程337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122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33.1公里,公路密度147.0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明显改善。客运量123982万人,旅客周转量1071亿人公里,占全国的4.9%。货运量195259万吨,货运周转量6413亿吨公里,占全国的6.3%。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57542.2万吨,占全国的14.8%。邮电业务总量1234.7亿元,占全国的6.2%,邮政所3046处。
(三)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以及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分布广泛的公用电信网络
三十年间,山东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完成655.5亿元,年均增长18.4%,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5.8%。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完成652.9亿元,广东完成1725.2亿元、江苏完成800.2亿元、浙江完成947.8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分别低1072.3亿元、147.3亿元和294.9亿元。
到2007年,全省固定电话用户264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23万户,国际互联网总网民数1256万人。
(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三十年间,山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1875.7亿元,年均增长19.4%,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16.7%。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1846.7亿元,广东完成2588.8亿元、江苏完成3254.2亿元、浙江完成2905.9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低742.1亿元、1407.5亿元和1059.2亿元。
到2007年,全省城市道路面积4967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27092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8.66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25615公顷,城市污水年处理量165888万立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46076公顷,公园517个。
(五)社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三十年间,山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投资完成1956.2亿元,年均增长22.6%,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17.4%。其中,1990年至2007年山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投资完成1912.2亿元,广东完成2240.5亿元、江苏完成1852.4亿元、浙江完成1592.2亿元。与三省相比,山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投资低于广东328.3亿元,比江苏和浙江高59.8亿元和320.0亿元。
2007年,全省高等学校在校生数144万人,占全国7.6%。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6.5万张,占全国7.7%。医生数15万人,占全国7.5%。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34.6万人,占全国7.2%。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注重调整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特别是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了腾飞的基石,经济社会获得空前发展和全面进步。今后,应继续立足长远发展,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投资多元化进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平台。要积极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