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咸宁市加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质量提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10月15日   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央提出要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咸宁市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对推动咸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咸宁市产业结构的积极变化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速继续加快

   

  2007年咸宁市GDP总量286.81亿元,是建市初期的2.7倍,在2006年咸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大关(达1129美元)的基础上,2007年跃上了一个新的高点(达1379美元),标志着咸宁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GDP从2004年开始,呈增速发展态势,步入一个明显的上升轨道,四年年均13.4%。2007年更是创9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增速15.9%。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兹涅茨研究,现代经济具有产业结构不断趋向高级化的基本规律,即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结构重呈上升趋势。咸宁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三次结构变化也在逐步印证这一规律。咸宁市于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在四年之后的1999年又完成了产业结构第二次升级(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一二三产业之比为30.80:36.67:32.53。2007年咸宁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1.8:34.3。与1999年比较,第一产业下降了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5.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77个百分点,产业进一步优化。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从业人员劳平GDP达20519元,比1999年的8868元增长2.3倍,比1996年的7568元增长2.7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人平劳动生产率达119648元,比上年提高26000元,增长35%。

   

  3、各产业内部结构从优,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1)农业特色经济初步形成。一是通过农业内部调整和优化,种植业、林业比重下降,牧业、渔业比重上升。2007年种、林、牧、渔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3.7:4.9:25.3:14.9,与2004年61.5:5.3:20.2:12比,种植业下降了7.8个百分点、林业下降了0.4个百分点、牧业上升了5.1个百分点、渔业上升了2.9个百分点,多元型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二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优势产业:桂花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年产桂花15.5万公斤;茶叶产量1.73万吨,居全省第二位,占全国茶叶总量的1.87%;楠竹采伐量1600万根,占全省的43.7%,居全国第七位;苎麻产量2.78万吨,占全省的49.5%,是全国三大苎麻产区之一。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以咸宁苗木、嘉鱼无公害蔬菜、崇阳瑞发雷竹、赤壁猕猴桃果汁、通城生猪、通山柑桔等区域性绿色生态基地。目前,全市有茶叶、水果、蔬菜、雷竹等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达6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8个。三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规模。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8家,比去年增加14家,增长22%;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增加6家,达到17家。

   

  (2)工业支柱产业作用进一步显现。一是在第二产业中工业主导作用增强。2007年,工业占GDP比重达37.4%,占第二产业比重89.6%,工业的主导作用凸显。二是工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通过多年的发展,咸宁市初步形成纺织、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加工、造纸及纸制品、医药制造等六大支柱行业。2007年六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7亿元,同比增长30.6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

   

  (3)服务业不断完善发展。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98.52亿元,比2004年增长45%,年均增长13.4%,保持了与GDP同步发展。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交通、商品)比重下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电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等快速发展;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业、文化产业、家政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的快速发展。以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旅游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教育、科学研究等产业的上升。服务业的积极变化,使服务业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增加值(亿元)

占比(%)

 服务业 (第三产业)

98.53

10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50

12.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9

4.9

 批发和零售业

23.20

23.5

 住宿和餐饮业

3.84

3.9

 金融业

1.63

1.7

 房地产业

11.76

1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33

4.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25

1.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61

2.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9.65

9.8

 教育

7.19

7.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5.80

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60

1.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8.38

8.5

   

    二、咸宁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007年,咸宁市产业结构比为23.9:41.8:34.3,与武汉城市圈(以下简称城市圈)产业结构9.06:45.81:45.13比,咸宁市产业结构滞后于城市圈(详见表2)结构,城市圈第三产业比较接近二产业比重,三次产业即将完成第三次优化。咸宁市第一产业比重比城市圈高1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城市圈低4.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城市圈低10.78个百分点,三产业与二产业比重差距较大,产业优化程度不及城市圈高。从圈内城市看目前武汉市已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三次优化,达到高级产业结构模式;其他城市都正在由第二次优化向第三次优化过度。

   

22007年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情况

   

 

 

 

GDP绝对值

占比

GDP

(现价)

 其中: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增

加值

第三

产业

其中:

第一产业

第二

产业

工业

增加值

第三

产业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

%

%

%

咸宁

286.81

68.43

119.86

107.35

98.52

23.86

41.79

37.43

34.35

武汉

3141.5

129.15

1440

1197.5

1572.4

4.11

45.84

38.12

50.05

黄石

466.68

37.52

247.62

229.59

181.54

8.04

53.06

49.20

38.90

鄂州

208.71

32.02

108.29

99.69

68.4

15.34

51.89

47.76

32.77

孝感

480.79

109.14

190.87

163.67

180.78

22.70

39.70

34.04

37.60

黄冈

473.74

150.35

157.38

121.07

166.01

31.74

33.22

25.56

35.04

仙桃

190.40

40.28

85.96

78.16

64.16

21.16

45.15

41.05

33.70

潜江

156.63

33.36

70.44

63.44

52.83

21.30

44.97

40.50

33.73

天门

151.48

40

56.38

51.34

55.1

26.41

37.22

33.89

36.37

城市圈

5406.4

489.9

2476.8

2111.8

2439.7

9.06

45.81

39.06

45.13

   

  通过城市圈的有关数据分析,咸宁市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相对较慢,有如下几个表现:

   

  一是工业化水平偏低。2007年,咸宁市工业化率为37.43%,比城市圈的39.06%低1.63个百分点,低于黄石、鄂州、仙桃、潜江、武汉,位居第六位,比GDP总量所居位次低一位。工业化水平低的同时也反映我们的劳动率低。2007年,咸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人平劳动生产率达119648元,比全省的138036元低18388元。

   

  二是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低。2007年,咸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率48.15%,比全省的49.6%低1.5个百分点(详见表3),四年的平均投资率咸宁比全省低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系数38.1%,比全省的34.6%高3.5个百分点,四年的平均投资系数咸宁比全省低2.4个百分点,即四年间咸宁每百元投资比全省少产出2.4元GDP。

   

3:咸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率、系数与全省比较表

   

年份

咸宁固定

资产投资率(%)

咸宁固定

资产投资系数(%)

全省固定资

产投资率(%)

全省固定

资产系数(%)

2003年

40.0

22.8

39.6

28.9

2004年

41.8

31.0

41.8

37.2

2005年

40.7

28.9

43.5

31.3

2006年

44.3

28.9

47.1

29.7

2007年

48.1

38.1

49.6

34.6

平均值

43.0

29.9

44.3

32.3

   

  三是支柱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2007年,咸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3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工业增加值1490万元,比全省每个企业的3116万元少1626万元。同时咸宁市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增加值11亿元,只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3%,支柱作用不显著。咸宁市企业规模偏小,支柱作用不显著,使咸宁市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四是支柱产业发展滞缓。咸宁市的工业支柱产业从九十年代以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为支柱产业,到2007年纺织业仍是第一支柱产业。与同时代的

   

  全国的工业支柱产业比,差距较大。全国制造业中各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纺织业由过去第一位下降到第六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一位。说明咸宁的新产业、新产品增长缓慢,是咸宁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

   

  五是服务业发展慢。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比GDP增长慢0.1个百点。咸宁市在完成产业结构第二次优化后,服务业仍持续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反映了咸宁市城市化水平、城市服务水平低。1999年到2007年,服务业年均增长12.3%,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2%低0.9个百分点。

   

    三、加快咸宁市产业优化的建议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质量和协调性的集中表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咸宁市产业由二次优化向第三次优化过程中,工业主导作用还不够和服务业没有及时跟进,造成经济发展不够和产业优化程度不高。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应把工业的发展放在首位,积极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光大现有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培植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质量,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发展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全面解放思想,加快服务职能转变。在市场经济较为

   

  发达的今天,市场是经济的主体,产业结构优化依赖市场优化。所以,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组织方式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树立大发展的意识,建立创新的开放体制,只要是有利咸宁发展、有利市场主体和民生发展的就应鼓励,鼓励全民创业。其次加快政府服务职能转变。下大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克服本位主义、部门主义,治理不作为行和慢作为,建立政府服务市场制度,服务各种经济发展,壮大咸宁经济实力,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再次要大力优化环境。环境是有很强的能动性因素和充满了未知参数的巨大变量。所以应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规范环境秩序,才能进一步促进、拓宽投资、融资和引资渠道。建立公平、平等的市场体制,提高市场信用,建立一站式服务或办理各种手续服务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二是积极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兴工强市”战略地位,优化工业结构。一是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把优化投资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低消耗、轻污染、高科技含量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加大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与污染治理力度,按照“两型”社会要求,谋划咸宁的产业布局,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二是要加快本地资源企业整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聚,提高生产集中度和产业集约化水平,促进本地企业向特色品牌发展,向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上发展。

   

  三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迅速壮大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最终要落实到产品结构的调整,只有产品结构合理,大多数产品有了销路,产业结构调整才算成功。咸宁有众多的名牌,只是市场份额少。农业有茶叶、苎麻、桂花、楠竹;旅游有赤壁古战场、九宫山、温泉等,工业有田野、联乐、玉立、天化、福人等。加大措施促进现有本地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一县一品或全市一品,形成资源规模优势,做成中部和全国有影响基地,占绝对的市场分额,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咸宁大发展。

   

  四是提升城市品位,做大旅游业。加快中心城区和城镇建设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全国文明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建设,以城市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突破性的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娱乐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特色和规模,加快各种旅游资源的推介,逐步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推进咸宁向旅游强市发展。

   

  五是发挥区位优势,做大现代物流业。咸宁地处长江中游地区,长江境内里程126公里,目前还没有深水码头,制约沿江经济发展。一是要加快沿江的开发和产业布局,促进码头经济和沿江经济的发展,辐射内陆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筑以三重配送圈组成的鄂南商贸物流网络、构筑以鄂南为中心、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重要农产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