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年来,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陕西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陕西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在就业方面,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并实行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大力促进了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一、人口控制成效显著
1978年到2007年,陕西的人口发展经历了“低—高—低”的发展过程。人口总量由2779万增加到3748万,增加997万人,增长36.2%,年平均增长1.04%。1978年到1990年,由于人口发展的惯性,总人口的增长在波动中上升,1990年达到改革开放30年人口增长的最高峰,此间人口年增长速度也为最高,达到1.48%;1991年到2007年,人口增速平稳持续下降,年增长速度由1.42%下降为0.35%,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68%, 2007年,人口增长速度已降低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陕西人口增速减缓,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采取各种措施组织陕西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陕西常住人口的增长。
人口数和自然变动情况
年 份 |
总人口 (万人) |
出生率 (‰) |
死亡率 (‰) |
自然增长率(‰) |
总人口增长(%) |
|
1978 |
2779.4 |
17.24 |
6.92 |
10.32 |
1.03 |
|
1982 |
2910.3 |
19.02 |
6.52 |
12.50 |
1.60 |
|
1985 |
3001.7 |
16.09 |
5.99 |
10.10 |
1.21 |
|
1990 |
3316.0 |
23.48 |
6.52 |
16.96 |
3.69 |
|
1995 |
3513.1 |
15.93 |
6.57 |
9.36 |
0.94 |
|
2000 |
3644.0 |
11.51 |
6.36 |
5.15 |
0.72 |
|
2005 |
3719.8 |
10.02 |
6.01 |
4.01 |
0.39 |
|
2006 |
3735.1 |
10.19 |
6.15 |
4.04 |
0.41 |
|
2007 |
3748.0 |
10.21 |
6.16 |
4.05 |
0.35 |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改革开放30年,陕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传统型转化为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过渡型后,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型转化。
随着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陕西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发生重大转变。1978年到1990年,陕西人口再生产经历了第三次生育高峰,人口再生产类型是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人口快速增长类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高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稳步下降,人口出生率由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17.24‰升至1990年的23.48‰后又降至2007年的10.21‰;自然增长率也由10.32‰到16.96‰再到4.05‰,30年时间出生率降低了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低了6.8个千分点,总和生育率降到了更替水平(2.1)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人口快速增长类型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根本转变,成为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三、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地区人口发展轨迹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0-14岁少年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15-64岁人口比重分别为33.06%、4.57%和62.40%,人口年龄构成属于典型的成年型;1990年,0—14岁、65岁以上和15—64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8.88%、5.15%和65.98%,人口年龄构成虽然还是成年型但开始出现了老化趋势;2000年,0-14岁、65岁以上、15-64岁人口比重为25.02%、5.94%和69.04%,老年人和成年人的比重继续上升,人口继续老化;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0-14岁少儿人口比例已经下降到19.7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8.58%,老少比43.42%,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均超过了老年型人口的标准,陕西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完成了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的过程进入老年型人口的行列。
四、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三十年来,陕西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全面实施“科教兴陕”、“人才强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资,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陕西人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以及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明显好转,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T得以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居民的预期寿命也越来越长、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陕西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年份 |
合计 |
男 |
女 |
1981 |
64.81 |
64.09 |
65.68 |
1989 |
69.40 |
67.90 |
71.21 |
2000 |
71.45 |
70.06 |
73.01 |
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82年到2005年,15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初中及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增加,人口受教育程度结构的重心逐步上移,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9%提高到2005年的60%以上,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也由1.29%提高到2.15%,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5.5年提高到8.1年。综合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64.81岁、1989年的69.40岁延长到2000年的71.45岁,突破了人们常说的“人到70古来稀”的观念。
五、就业结构趋向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陕西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不断趋于合理。2007年末,陕西从业人员达2041万人,比1978年的1078万人增加了96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3万人,年均递增2.23%;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57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42万,增加85万人,增长33.07%。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933.5万人,第二产业401.0万人,第三产业706.5万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71.05:17.90:11.04转变为2007年的47.74:19.65:34.62,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23.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3.58个百分点,一、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变动率明显高于第二产业,比重增长较快的第三产业表明陕西就业结构逐步合理化的趋势。
六、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30年来,陕西省委和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形势适时调整就业政策,将促进就业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各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努力扩大就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失业调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各项扩大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由1980年的7.1%降到2007年4.02%的低水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