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了河南工业发展的六大优势产业,即食品工业、有色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为了分析研究河南省工业六大优势产业生产经营现状,更好地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就六大优势产业组织市级调查队开展调研分析工作,撰写系列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按照规模化、系列化、集群化、外向化的原则,发挥企业优势,加快产业整合,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以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车轮、汽车电子等5个品系为重点壮大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南阳、安阳、许昌、鹤壁等8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实现河南省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
此次调查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是纳入全省企业(集团)统计的9家企业(集团),其中,有3家属于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郑州宇通企业集团、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河南森源集团);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安阳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河南中轴集团);3家改装、车身挂车及摩托车制造行业(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少林汽车集团、洛阳北方企业集团)。通过对9家大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分析当前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的对策和方法。
1、资产规模逐年扩大,经营能力持续增强。至2007年底,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资产总计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2%;营业收入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7%。近年来,郑州宇通集团、郑州日产、新乡航空工业(集团)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为全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汽车产业逐步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利税总额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2007年,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其中,汽车整车制造实现利润13.6亿元,比上年增长66.4%,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实现利润1.1亿元,比上年下降32.1%,改装、车身挂车及摩托车制造实现利润1.4亿元,比上年增长97.1%。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实现利税总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1%。
2007年,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资产收益率达17.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达6.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6.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19.4%,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15.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3、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销售效益凸现。2007年,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投入研究开发费用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新产品销售收入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郑州宇通企业集团和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7.4%和78.5%。全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1%,其中,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达60%。少林客车研发的新产品SLG
4、加大对外投资规模,出口创汇快速增长。2007年,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累计对外投资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倍,本年对外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倍,其中,郑州宇通企业集团对外投资达6.7亿元。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汽车产业逐步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河南省客车、专用车已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竞争优势,郑州宇通客车与德国曼公司合资合作,对重庆、甘肃等省市客车企业进行整合,不仅在国内产销量保持了同行业第一的地位,而且实现了向古巴、牙买加等国的批量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荣登《福布斯》2007“中国顶尖企业榜”,成为榜单惟一一家入选的客车企业。
5、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2007年,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劳动生产率为67.8万元/人,比上年增加17.7万元/人,增长35.3%;9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7亿元,增长16.6%,人均月收入1989元,增长28.1%。研究开发人员的人数与报酬也呈增长趋势,全年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的研发人员为3123人,比上年增长13.6%,研发人员的劳动报酬为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人均月收入2549元,增长8.1%。9家企业(集团)人均月收入最高的三家企业依次是: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2931元,增长15.4%;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2883元,增长16.8%;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2308元,增长1.2倍。
6、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汽车生产规模。“十五”以来,河南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支持重点企业提升产业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建,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较快,一方面,整车生产规模不断增加,使立足本地化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一批零部件企业起点较高、产品质量优良、规模效益明显,在全国同行业占有较高地位,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至2007年底,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2%,有6家企业(集团)固定投资完成额超过1亿元,有3家企业(集团)实现成倍增长,其中,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倍。
二、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南省汽车工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9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大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资产规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用银行贷款开发新建项目,其中只有2家同时以股票、债券形式向资本市场融资。2007年,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银行贷款达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4%,财务费用达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其中,利息支出达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1%,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加。有4家企业(集团)认为资金短缺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5家企业认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
2、生产成本的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近年来,随着原材料、燃料等购进价格的不断上涨,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2007年,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的营业成本为182.9亿元,增长21.5%,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76.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企业集团原材料购进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却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几乎没涨价甚至在降价,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2007年年初的7.8073一路飙升到7.3046,升值幅度达6.4%。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导致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在逐渐缩小。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深受影响,由于出口产品都是根据客户对客车配置等的独特性要求订制,产品的销售从合同签订到实现销售有一定的时间差,其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增大了企业销售利润的不确定性。
3、科技研发费用低,创新能力亟待提高。2007年,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研发费用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9%,有4家企业(集团)的研发费用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投入比例(3%-5%)。在调查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中,有8家建立了技术中心,其中,6家是企业独立组建,国家级认定的技术中心仅有1家。在对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困难的看法上,有7家认为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弱,6家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4家认为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就无法完全适应国际采购系统化、模块化供应的要求。
4、信息化应用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全省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团)只有3家在实际中通过电子商务获得了营业收入,占这3家大企业集团全部营业收入的21.1%,其中有1家通过电子商务购入原材料占全部原材料的比重达到80%,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在对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看法上,有8家企业认为信息化技术力量薄弱,4家认为缺乏信息化建设人才,4家认为资金投足不足,7家建立商业网站的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占营业收入的3.9%。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难以改变整体竞争力较弱的状况及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5、养车成本上升和高油价时代,考验汽车行业市场。虽然汽车价格目前仍较为稳定,但是由于燃料、零配件价格上涨,消费者买车之后的养车与用车成本无疑将会增加。从长远看,人们养一辆车的成本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一方面是油费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保养售后费用的增加,目前像润滑油等价格已经出现小幅上扬。此外,随着CPI的上涨,包括汽车在内的诸多行业都面临或多或少的压力,高油价时代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考验着河南省汽车行业市场。
6、环保因素制约行业发展。汽车在能源消耗和在大气污染排放中的分担率上都占有很大比例,而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更是日趋严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河南省汽车产销进入快速增长期,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许多家庭提前圆了轿车梦,但汽车大量增加又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促进汽车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企业(集团)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加快3大汽车基地建设。加快以宇通客车为主的客车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少林汽车巩固提高中型客车竞争优势,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加快以郑州日产为主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郑州、洛阳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轿车产业,争取形成10万辆以上的生产能力,实现河南省轿车生产零的突破。加快以一拖集团为主的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建设。深化与奔马、彪马公司的合作,提高轻中型载货车的生产规模和水平。
2、以突出特色和增强优势为目标,建设专用车、低速汽车等专业车辆制造体系。
加快专用车制造体系建设。以现有骨干生产厂家为依托,积极引进省外资本,推动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半挂车、自卸车、冷藏车、厢式运输车、工程用车、市政医疗用车等专用车产品,壮大一批优势企业。新飞专用车等在整合基础上,重点发展冷藏车、低温液体运输车和厢式运输车。
加快低速汽车制造体系建设。适应“十一五”农村公路和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继续发挥低速汽车“四中一高”(中小吨位、中小功率、中低速度、中低技术含量、高通过性)的技术特色,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扩大低速汽车企业规模。
3、围绕5大品系,培育8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按照专业化、系统化、模块化、规模化的要求,提高省内整车本地化配套水平,增强国内重点汽车企业供货能力,推进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比较优势突出的产品,支持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车轮、汽车电子等5大汽车零部件品系快速壮大。从产业布局上,积极引导零部件企业和社会资本向优势区域集聚,加快重组整合,壮大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南阳、安阳、许昌、鹤壁等8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三门峡、开封、商丘等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高档铝合金轮毂、车用铝铸件、高档系列液压座椅调节器、拨叉、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等特色零部件产业发展。
4、加强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形成“比翼双飞”。目前河南省整车发展较弱而零部件工业发展较好,但零部件的大发展归根结底还需要整车生产的带动。整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龙头,必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推动规模快速扩张。制定有利于地产整车销售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在新增设备所得税、加速折旧、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增加生产规模、降低使用成本,促进整车产品本地化生产,零部件企业要积极介入整车企业的车型开发和产品改造,及时掌握新车型对零部件性能质量的要求,鼓励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同步开发、同步技改、同步发展,适应全球采购、全球供应的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省内整车企业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下优先采购省内零部件产品,提高省内综合配套率。
5、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完善国际质量保证体系。
加大技术开发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对开发具有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省有关部门要优先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加快推进产业化。引导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提升产品和技术开发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确保向整车厂提供优质产品,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做好贯标和认证工作,特别是要重视ISO/TS16949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通过认证的企业,政府要给予奖励。
6、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汽车企业集团化发展,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信托资金、上市融资、企业债券、金融租赁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用地指标、环保审批、设备减免税上有关部门给予优先安排,加快汽车行业重点项目建设。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内对汽车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内部整合加快、市场细分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只要河南省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带动,一定能把河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实现河南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