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解长春市工业企业创新与自我发展情况,把握长春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摸清研究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了解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创新情况专项调查。调查了企业基本情况、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创新费用支出、创新效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以及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信息来源和影响程度、有关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企业今后几年企业将要采取的创新策略等情况,为研究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依据。
一、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现状
(一)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
企业的规模越大,创新能力和意识越强。在全部被调查的8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4年--2006年期间,有248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1%;其中,有227家企业开展了产品创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6%;有132家企业开展了工艺创新,占15.5%;有111家企业既开展了产品创新又开展了工艺创新,占13%。其中大型企业创新意识最强,有创新的企业占81.3%;中型企业次之,占56.5%;小型企业所占比重最低,占23.9%。
有510位企业家将会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技术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占全部被调查企业家的59.8%,其中,114位企业家将会采取的技术战略为“在企业所涉及的产品领域中保持创新领先地位”,占全部被调查企业家的13.4%;有60位企业家将会采取的技术战略为“赶超国内同行业创新领先企业”,占全部被调查企业家的7%,有239位企业家将采取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实力的战略,占全部调查企业家的28%。
(二)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规模成正比
企业规模越大,创新投入的费用总量越多。被调查的企业全部创新费用投入307.4亿元,其中,大型企业投入268.1亿元,占87.2%,户均投入创新费用16.8亿元;中型企业投入创新费用18.7亿元,占6.1%,户均投入创新费用0.3亿元;小型企业投入创新费用20亿元,占6.6%,户均投入创新费用0.1亿元。
企业规模越大,创新投入所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越大。被调查企业创新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1.6%,其中大型企业占2%,中型企业创新投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的0.6%,小型企业占0.7%。
(三)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作用明显
对853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中,有387位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占全部企业家的45.4%;454位企业家,占全部企业家的53.2%认为,创新对企业“起了一定作用”。从创新的形式所起的作用看,完成产品创新的227位企业家中,有213位企业家较为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本企业有同时回答了三个问题,对于“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增加了产品品种或功能”认同;对于“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或质量”有213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产品创新开拓了新市场或扩大了市场份额”有214位企业家较为认同。由此可见,企业开展创新不仅增加了产品品种或功能、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或质量,而且直接带来了市场利润――开拓了新市场或扩大了市场份额。其次,从工艺创新对企业各种影响及程度看,本企业有完成工艺创新的132位企业家从七个方面对工艺创新回答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创新对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有109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有119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创新降低了人力成本”有107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创新节约了原材料”有105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创新降低了能源消耗”有82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创新减少了环境污染”有103位企业家较为认同;对于“创新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安全性”有11位企业家较为认同。由此可见,工艺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包括能源、环保和安全等社会效益。具体情况见下表:
企业家对创新影响的判断情况表
创新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的重要程度: |
高 |
中 |
低 |
没有影响 |
企业家 合计人数 |
一、产品创新的影 |
|
|
|
|
|
1.增加了产品品种或功能 |
172 |
41 |
8 |
6 |
227 |
2.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
171 |
41 |
5 |
10 |
227 |
3.开拓了新的市场或扩大了市场分额 |
169 |
45 |
7 |
6 |
227 |
二、工艺创新的影响 |
|
|
|
|
|
1.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 |
69 |
40 |
6 |
17 |
132 |
2.提高了生产效率 |
80 |
39 |
2 |
11 |
132 |
3.降低了人力成本 |
62 |
45 |
9 |
16 |
132 |
4.节约了原材料 |
61 |
50 |
6 |
15 |
132 |
5.降低了能源消耗 |
59 |
46 |
14 |
13 |
132 |
6.减少了环境污染 |
65 |
38 |
9 |
20 |
132 |
7.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安全性 |
69 |
41 |
6 |
16 |
132 |
(四)工业企业创新投入对产出的拉动和影响明显
企业投入创新经费,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开发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生产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出口收入等是重要的创新产出指标,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果的重要指标。255家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102.1亿元,无创新活动的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为0。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1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而有创新企业实现的新产品产值10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可见,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对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增加企业新产品生产与销售,拉动企业新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调查证实,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创新企业)比没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无创新企业)相比,经济效益更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意味着经济战略、思想意识和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任何一项成功的创新都意味着新技术或改进的技术在产品或工艺上的应用并通过市场获得效益。
(五)企业创新以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
从创新内涵上可将企业的创新活动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类型。据调查,在2004年至2006年间实现了产品创新的248家企业中,有151家企业有原始创新,有128家有集成创新,有185家为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企业,医药企业消化吸收多上些。在2004年至2006年间实现了工艺创新的113家企业中,有25家企业有原始创新,有38家有集成创新,有69家为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企业。具体情况见下表:
企业创新按内涵分行业分布表
|
企业数 (合计) |
产品创新 |
工艺创新 | ||||
原始 创新 |
集成 创新 |
消化吸 收再创新 |
原始 创新 |
集成 创新 |
消化吸 收再创新 | ||
总计 |
853 |
151 |
128 |
185 |
29 |
46 |
57 |
采矿业 |
17 |
0 |
0 |
0 |
|
|
|
制造业 |
798 |
150 |
127 |
184 |
|
|
|
农副产品加工业 |
83 |
7 |
5 |
7 |
|
|
|
医药制造业 |
72 |
22 |
19 |
24 |
|
|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25 |
42 |
36 |
66 |
|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8 |
1 |
1 |
1 |
|
|
|
二、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创新基础薄弱,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
在企业研发方面,全市85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仅有74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企业创新人才是创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据了解,多数企业受创新条件限制,高技术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又留不住,给企业的创新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次被调查的企业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4.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2.7%,高学历人才明显偏少,是制约企业创新的主要原因,且多数企业受创新条件限制,激励机制措施不力,难以吸引人才为长期的企业创新发展献策效力。
(二)创新企业资金筹集方式有待完善
创新投入应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银行贷款为支撑的投入体系。此次调查中,在企业技术创新费用来源构成中,97.6%来源于企业内部筹集;0.13%来源于银行贷款;国外资金为0.13%;政府资金只占到创新投入总费用的1.7%;创新费用来源仅有0.13%来源于减免税。可见企业创新活动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筹集,政府资金投入偏小,税收方面的政策,由于办理手续繁杂、政策吸引力不强和其他原因,对企业的扶持很小,同时缺少风险投资,使得企业创新资金筹集压力较大。可见,社会对于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机制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企业创新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从创新的新颖性和企业R&D强度等指标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还比较低,深度有限。首先,从企业产品创新的新颖度来看,在853家企业中,只有9家企业推出的产品创新属于国际市场新,从企业产品创新的自主创新的内涵来看,在253家企业中,只有29家企业推出的产品创新属于原始创新。全部创新企业的新产品出口额占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只有5.7%。这表明企业创新产品的档次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其次,从企业R&D强度(R&D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R&D投入强度为0.6%。上述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当前企业R&D强度处于很低的水准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一个深层原因,同时也是企业技术创新深度有限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有关政策宣传不到位
这次问卷调查134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对关于“企业有关开发或引入新产品(新工艺)的信息和构想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其重要程度如何?”的多项选择问题回答时,按信息来源与重要程度分,只有29家企业认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对其创新影响高,占21.6%;在研究成果的保护上,只有67家企业申请了专利,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6.5%;73家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8.9%;16家企业申请了版权登记,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6.3%。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较少有专项研究国家对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有一半以上企业在选题时回答“对有关政策不是很清楚,办理有关手续繁杂”,致使不能有效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创新工作。
三、对加强工业企业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开展符合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从各方面营造企业“百家创新,百舸竞流”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是给予企业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对于一些大型技术、高精尖技术、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技术等,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扶持。其次,要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进一步参与市场和扩大开放。企业一方面要走出去,积极溶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另一方面要引进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管理,加以消化吸收,以创新开拓求进步。
(二)完善激励机制,加快成果转化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从而赢取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备外部效应,可以推动本地区甚至本行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也应该多措并举。一方面,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将员工的利益同企业未来收益和发展联系起来,利用股权、增加岗位工资、提高奖金或提成等措施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完善政策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如针对重点发展的行业和创新项目提供税收返还和税率优惠等政策;同时,要简化有关手续,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开展创新活动,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科研经费的投入,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建立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加大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首先,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自主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其次,政府要在税费减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营造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针对创新企业制定完善的创新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第三,完善融资机制,可以拓宽筹资渠道,从很大程度上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进行。金融机构对有信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提供贷款时,要求的抵押物应从土地、房产等有形资产扩大到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战略作用
要打造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优秀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掌舵者,甚至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创新型的企业家必将锻造一个创新型企业。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吸纳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保证,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创新企业,在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时,更要重视加强科技人才培训方面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服务,从而不断占领和巩固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打造百年企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