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全球通胀背景下的辽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8月29日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新一轮全球性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压力明显加大,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本文通过对我国及辽宁价格上涨的基本形势和特点的分析,对新一轮全球性价格上涨做出了基本判断,并深入分析了其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在全球通胀背景下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辽宁经济正处于关键的“爬坡”阶段,要充分利用辽宁经济发展的反周期优势,在经济调整中,继续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同时以节能降耗为核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培育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形势下实现老工业基地又好又快发展。文中观点仅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进入2008年,全球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如何认识当前价格形势特点,并对其有个清醒的认识;在全球通胀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调整中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又好又快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对当前价格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我国及辽宁价格上涨的基本形势和特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物价经历了负增长到适度增长平稳运行的转变,但2007年上半年全国性的肉禽蛋及制品、食用植物油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打破了多年来物价平稳运行的局面,全国CPI上涨在5月份达到了2.9%,接近了政府年度调控3.0%的目标,并在此后的三个月内连续攀升,到8月份全国CPI上涨达到了3.9%。为了抑制CPI的过快上涨,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在以后的五个月中,CPI虽逐月攀升,至年底全国的CPI仍控制在5.0%以下。但由于今年初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因素以及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相互叠加的影响,1月份全国CPI急速升至7.1%,2月份CPI升至7.9%。CPI上涨趋势上也开始由食品价格拉动转向全面的价格上涨,3月份CPI上涨达到8.0%。辽宁CPI走势大体与全国相同,由于受经济结构影响,趋势上当价格平稳或涨幅回落时,辽宁物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当物价快速上涨时,辽宁物价上涨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CPI全国和辽宁累计比指数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也开始出现加快上涨趋势。一季度受煤炭、原油和钢材价格涨幅不断扩大的影响,全国工业品价格呈现加速上扬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3月份上涨8%),涨幅比2007年全年扩大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其中,3月份上涨11%),涨幅比2007年全年扩大5.4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明显增强。辽宁工业品价格涨势要高于全国,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7%,涨幅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涨幅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二)当前新一轮全球性价格上涨的基本认识

   

  1、新一轮价格上涨是全球性价格上涨

   

  新一轮价格上涨不仅仅体现在我国和辽宁地区,它是一种全球性价格上涨。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CPI同比上涨率从1月的3.9%升至3月的4.1%、。其中,美国CPI上涨率在4.0%以上,欧元区从1月的3.2%升至3.6%,英国从2.2%升至2.5%,均超过央行设定的通胀界限。发展中国家CPI平均上涨率从7.6%升至8.2%,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南非等国家价格上涨十分明显,印度CPI上涨率从1、2月的5.5%猛升至3月的7.9%,、巴西、墨西哥消费价格也稳中有升。趋势上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压力要大于发达国家。通胀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世界主要国家CPI上涨率(%,同比)

   

 

 

2008年

1月

2月

3月

全年预计

美国

4.4

4.1

4.0

3.0

欧元区

3.2

3.3

3.6

2.8

英国

2.2

2.5

2.5

2.5

日本

0.7

1.0

1.2

0.2

韩国

3.9

3.6

3.9

3.4

新加坡

6.6

6.5

6.7

4.7

印度

5.5

5.5

7.9

5.2

俄罗斯

12.6

12.7

13.3

11.4

巴西

4.6

4.6

4.7

4.8

墨西哥

3.7

3.7

4.2

3.8

南非

9.3

9.8

10.6

8.7

   

  2、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元贬值是新一轮全球性价格上涨最主要内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上世纪末期对金融分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消除和金融创新、对冲基金的发展,可流动的资金总量大大增加;另外美国布什政府一直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去年引发的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影响情况下,美联储多次地采取降息、退税、向市场注资等手段刺激美国经济。与之同时,世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和以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组成的“远景五国”(VISTA)为代表的世界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在前几年物价涨幅相对平缓的前提下,都采用了不同程度的宽松或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并由此与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共同推动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同时由于美元不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不断拉升等因素影响,共同促成了新一轮全球性价格上涨。

   

  3、全球化使不同国家之间物价上涨的结构同一性与趋势同步性更为明显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流的不断加强,经济之间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各国价格上涨的国际传递变得十分明显。在本轮全球性物价上涨中,不同国家之间物价上涨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同一性和趋势同步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全球性初级品价格普遍提升。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元贬值、热钱投机、地缘政治及许多国家利益操纵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上能源、食品、矿产资源等剧烈波动,特别是石油、玉米、大麦、大豆油脂类、有色金属等价格呈现全球性快速上涨;二是表现在许多国家的CPI上涨主要受食品、能源两大类价格波动的影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相似这一特点十分明显。这一情况与中国和辽宁基本相同。三是不同国家价格上涨的进程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中国、俄罗斯、印度之间的CPI明显上抬集中在去年的三季度,美国CPI突破3.5%的控制线是在去年的10月份,与中国仅相隔3个月时间。

   

  4、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价格上涨已普遍开始出现传递迹象

   

  资源性、基础性价格上涨导致结构性CPI上涨的在许多国家已持续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去年底及今年初,全球价格上涨由初级产品向中下游产品传递的面积开始扩大。从各国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分析,美国在2007年12月与今年1月的PPI分别达到106.2和107.7,分别是去年年度PPI103.8的1.6和2.0倍;在欧元区,今年1月份的PPI已达104.9,是去年年度数据的1.58倍;在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今年初的PPI都已超出了两位数,在中国2月份的PPI,今年1、2月份也分别达到103.6和104.0,与去年全年的102.4相比已有明显的上升,这也许是新一轮全球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最严峻问题。

   

  总体上世界经济已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中,近期有加剧的趋势。因此,通货膨胀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全球通胀条件下对辽宁省经济的影响分析

   

  全球性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趋动荡,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必然会对中国及辽宁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通胀背景下正处于爬坡阶段的辽宁经济面临更严峻考验

   

  全球性价格上涨,尤其是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使得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这使得处于“爬坡”阶段的辽宁经济面临更严峻考验,突出表现在:

   

  ——发展趋势上与沿海省市持续20、30年经济高增长相比,辽宁经济长期处于调整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辽宁经济增长速度排位一直在全国后25-27位徘徊,“九五”时期以后开始出现转机,前出至18、19位。进入新世纪,辽宁经济才出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后,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一些重要经济指标,逐步赶上甚至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经济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但也应看到经济高增长基础还很薄弱,辽宁经济高增长真正从2003年算,也仅有4、5年时间。与沿海省市持续多年经济高增长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趋势上如果受经济调整影响过大,经济回落过多,经济发展就有重新回到在全国滞后发展的可能。

   

  ——辽宁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与沿海省市相比,市场化改革还不够充分,仍有很多体制性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辽宁市场化改革真正起源小平南巡讲话后,比沿海省市至少要晚十年以上,而实质性改革是在“九五”时期,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后才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快速增长为市场化改革重大突破奠定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市场化改革也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进入经济调整期,如果经济回落过多,就可能使进入关键阶段的市场化改革功亏一篑。

   

  ——对于一个成熟的国家(地区)经济不仅在本国,在国际市场上都要有国际竞争力的成熟产业集群做支撑。与沿海省市大都形成了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相比,辽宁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以重点原材料、重点机电产品为代表的现代原材料、现代装备工业正在形成过程中,产业基础还不够稳固。外部环境趋紧,竞争加剧,无疑将对高速成长中的现代产业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对于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辽宁经济,在经济调整中,一旦处理不好,导致经济的过渡滑坡,就如同巴西等南美国家在经济爬坡阶段经济增长滑坡后,出现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样。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输入型通胀将会对重化产业结构的辽宁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石油、铁矿石等资源性基础产品涨价,这种输入型通胀,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辽宁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辽宁作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发达,冶金、石化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重工业增加值的88.0%,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8%。

   

  大量国际市场上进口的石油、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国家无法控制,但为控制这些产品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家对以这些产品为原料的国内重要原材料价格将采取更严格的价格干预政策,这也使辽宁主导产业石化、冶金工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今年2月份,受铁矿石进口价格在2007年基础上调65%影响,全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厂价格涨势迅猛,比去年同月上涨30.9%,而同期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7.9%,盈利空间缩小,但由于辽宁省自产矿石比重较大,加之冶金产品价格也有一定上涨,对一季度的影响还不显著。随着我国通胀压力的加大,影响会进一步显现。

   

  辽宁石化工业所用原油大部分依赖进口,由于国际原油大幅度涨价,年初石化企业平均每加工1吨原油,要亏损1800多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公司等辽宁省五大石化企业前两个月净亏损62.7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五家利润总额为12.46亿元。一季度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净亏90.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110.6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0.2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95.0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净亏1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18.6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64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22.4亿元。飙升的国际油价已经对辽宁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

   

  (三)老工业基地形成的历史地位在国家采取的宏观政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辽宁历史上就是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大,中直企业多,因此在历次经济调整中,辽宁都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特别是今年由于受国际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影响,我国PPI也开始出现加速上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CPI的上扬,这种传导已出现全球化趋势,为控制物价过快上张,国家宏观上将对以这些进口资源为原料的重要原材料价格实行更严格的调控;同时也抑制重要原材料的出口,以平抑国内市场价格。

   

  2008年一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0.7%,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指数110.6%。企业创利空间明显减小,部分工业品原、燃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出厂价格指数,从39个工业行业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水平的有22个行业。从调查的企业分析,有67.3%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比上年同期上升29.9个百分点。受价格、成本因素影响,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9.1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5.1亿元,下降42.2%;实现利税259.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7亿元,下降11.2%。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1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倍。

   

  据省海关统计,一季度全省出口总额86.58亿美元,增长19.3%,增长幅度下降11.2个百分点,增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重点出口商品出口量下降的影响。钢材、成品油是辽宁出口量最大的商品,一季度两者出口量均负增长,同比下降6.5%和16.7%。

   

  客观上分析辽宁省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出口增速回落,相当大程度是受国家政策性调整因素影响。当前防止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见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辽宁将为全国经济稳定承担更大的责任。

   

  当然从另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看,作为全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受内外需求趋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调整是必然的。今年一季度辽宁GDP增长13.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但趋势上与以往历次经济调整中,辽宁经济“热”比其它省慢,“冷”比其它省快的特点,具有明显不同。一季度经济增长仅回落0.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全国回落1.1个百分点的水平,经济增长仍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这也说明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辽宁经济已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宏观经济的调整,反而为具有反周期优势的辽宁经济,提供了一个赶超沿海先进省市的战略契机,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三、通胀背景下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从变化趋势看,国际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加大,加之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未来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因此在通胀预期加大情况下,除强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对主要商品价格监管外,更要从体制上、机制上等深层次上,深化改革,充分利用辽宁经济的反周期优势,在经济调整中抢抓机遇,赶超沿海省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性突破。

   

  (一)珍惜老工业基地来之不易的振兴形势防止经济的过渡滑坡

   

  1、保持国民经济适度较快增长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战略性突破的一个最重要经验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趋势上辽宁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中关键的“爬坡”阶段,必须清醒认识到,一旦辽宁经济出现过度滑坡,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与沿海省市持续经济高增长“过热”本身就需要调整而言,是决然不同的。因此在目前国家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下,辽宁保持13%以上的经济较高增长是适宜的,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考虑到世界经济减速、人民币升值以及我国宏观紧缩政策等不利影响,按现有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应维持30%以上的较高增长。

   

  测算模型:△X*V’=(I-A)’ * (△I+△D+△NE)

   

  式中:△X各部门产出变化量构成的列向量,V’为各部门增加值率构成的对角矩阵,I为单位矩阵,A直接消耗系数,(I-A)’列昂惕夫逆矩阵,△I固定资产投资变化量的列向量,△D消费变化量构成的列向量,△NE净流出变化量构成的列向量。

   

  2、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性补贴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干预政策,实质上也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国有经济比重大,在历次的经济调整中,都承担了更多责任。一季度辽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35亿元,同比减少113.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98.38亿元,同比减少98.18亿元。利润大幅度减少相当大程度上都是国家价格政策干预的结果,最突出的就是石化工业。因此要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性补贴,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以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省里可研究成立价格调解基金,并积极取得国家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低息、贴息等优惠金融服务,在国家进一步收紧银根条件下,保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需要。

   

  (二)以节能降耗为核心建设新型工业化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特别是进入高油价、资源短缺时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1、以节能降耗为核心,强化基础工业的战略升级。要加强对冶金、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淡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打造精品,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另一方面加大企业重组力度,加快发展,构建世界级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对那些高耗能又缺乏市场、效益较差的产业和企业,应采取逐步收缩、重组和后续产业替代的措施。争取“十一五”时期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把辽宁省建设成为新型现代化原材料工业基地。

   

  2、加速发展农业、轻工业特别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当前世界性粮食危机条件下,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平抑物价,稳定社会,是极为必要的,是当前必须抓好的工作。要加速轻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会有效地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高消耗、低效益的畸重产业结构现状,同时对于满足人民生活消费需要,抑制通胀,适应市场化改革需要,拉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行业也都代表着新型工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低消耗、高产出是它的突出特点,其万元增加值能耗基本保持在0.4—0.8吨标准煤之间,而重点原材料工业的能耗大都在3—8吨标准煤之间,大体上是原材料工业的十分之一右左,测算看,如果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单位能耗可相应降低1.4个百分点,相应经济效益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这些产业,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如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通讯、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业、娱乐服务业等。据测算,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增加一个点,万元GDP能耗就下降一个百分点,全社会经济效益大体会增加近2个百分点。这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特别是在通胀背景下,实现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大企业重组力度加速培育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

   

  辽宁大企业集团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2007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00家大企业集团排位看,全国500家大企业集团有383家集中在东部地区,占77%,辽宁只有15家入围,占3%,排在前100位的仅有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等3家钢铁企业,辽宁入围500家的大企业集团平均资产规模为210.7亿元,不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一半。平均营业收入为180.5亿元,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55.2%。

   

  经济调整虽然企业间竞争加剧,但同时也为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契机。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联想、海尔还只是年产值数百万元的民营小企业,上海汽车工业还只是上海机电行业下属的“拖拉机汽车公司”的一个产品,排序还在拖拉机之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这些产业集团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看我国经济的历次调整期,常常都是这些企业快速扩张的高潮期。因此我们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基地等千载难逢的机遇,走出辽宁,走向世界,在调整中加速对省内外装备制造业、原材料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迅速培育出一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

   

  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非公有经济受国家政策影响、承担的责任相对弱一些,在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趋紧条件下,对辽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一季度,辽宁非公有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099.3亿元,同比增长41.7%,高于国有控股企业18.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1.7亿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为89.2亿元,高于总体的原因主要是受国有控股企业亏损的影响),同比多增43.6亿元,为辽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当前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是极为必要的,要进一步拓宽非公有经济进入领域,鼓励非公企业参股国有经济,积极鼓励参与国有企业转制改革,鼓励非公企业不仅参与工、商领域的投资,而且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参与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打破一切条条框框,只要不违背国家明确的政策,就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