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广东能源消耗增幅回落 能耗水平持续下降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5月22日   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内容摘要:一季度,受工业增长速度回落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广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创“十一五”以来的最大降幅,但后续工业节能降耗压力仍然巨大。

   

  2008年一季度,受电力供应紧张及国际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影响,广东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同比增长5.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3个百分点,创“十一五”以来最大降幅。

   

    一、工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一)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回调。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3048.24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2903.16万吨标准煤增长5.0%,与2007年全年平均增速相比回调了6个百分点,其中深圳、清远两市出现能源消费负增长。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以下8个市(见表1)。

   

1 一季度分地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单位:万吨标准煤

地 区

2008年一季度

2007年一季度

同比增长(%)

全 省

3048.24

2903.16

5.00

广 州

559.07

556.75

0.42

深 圳

281.11

308.69

-8.93

韶 关

164.33

162.27

1.27

惠 州

116.05

111.90

3.71

湛 江

110.55

105.73

4.55

茂 名

215.86

207.38

4.09

清 远

115.82

129.21

-10.36

潮 州

50.17

48.10

4.28

   

  注:本表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上述8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省总量一半,并且集中了广东一大批重点耗能企业,如韶关钢铁、广州钢铁、茂名石化、广州石化、惠州壳牌、清远海螺水泥、广州造纸等,这些市今年一季度能源消费量增幅回调,拉低了全省综合能源消费增速。

   

  (二)单位产值能耗大幅下降。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3.0%,与2007年全年下降9.0%相比扩大了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下降19.98%,制造业下降14.35%,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下降4.58%,均超过2007年全年降幅。单位产值能耗大于0.3吨标准煤/万元的高耗能行业下降幅度明显,成绩突出(见表2)。

   

2 一季度分行业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行 业

2008年一季度

2007年一季度

同比增长(%)

全部工业

0.2273

0.2599

-12.56

纺织业

0.3516

0.4027

-12.68

造纸及纸制品业

0.5172

0.5708

-9.4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5761

0.7218

-20.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050

1.3622

-18.8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5642

0.6905

-18.30

   

  注:本表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在广东工业综合能耗比例中,制造业约占全部工业综合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而上表5大高耗能行业又占了制造业30个行业大类能耗之和的60%,几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明显下降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水平降低。

   

  (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降低。去年全年,广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下降5.37%,今年一季度,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57%,为完成全省200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的既定目标创造了良好开局。在21个地级以上市中,珠海、汕尾和揭阳三市一季度在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上升了13.76%、33.01%和42.29%,但由于其他地区下降明显,全省单位工业值能耗比去年同期降幅3.71%扩大了一倍。详见表3。

   

3 一季度各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单位:%

地 区 

降低率

地 区 

降低率

全 省

-7.57

东 莞

-3.33

广 州

-8.96

中 山

-5.49

深 圳

-16.76

江 门

-5.81

珠 海

13.76

阳 江

-6.44

汕 头

-10.22

湛 江

-6.90

佛 山

-13.18

茂 名

-2.72

韶 关

-12.92

肇 庆

-10.89

河 源

-5.64

清 远

-29.14

梅 州

1.48

潮 州

-8.20

惠 州

-6.40

揭 阳

42.29

汕 尾

33.01

云 浮

-3.29

   

  注:本表为一季度核算数。

   

  深圳市和清远市由于综合能源消费负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较大。

   

    二、存在问题

   

  (一)地区间节能不平衡。广东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在产业结构和能耗水平上也能得到充分体现。如表4 所示,广东单位产值能耗按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依次递增,其中山区五市单位产值能耗是珠三角地区的四倍左右。

   

4 一季度分区域单位产值能耗表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分区域

2008年一季度

2007年一季度

同比下降(%)

珠三角九市

0.1779

0.2025

-12.168

东 翼

0.298

0.3055

-2.462

西 翼

0.5677

0.698

-18.6699

山区五市

0.7411

0.9696

-23.566

   

  一般认为,产值能耗较高的地区节能潜力较大,能耗下降速度应该快于其他地区。广东也基本呈现这一趋势,但东翼地区一季度产值能耗下降仅为2.46%,虽然有揭阳靖海电厂去年5月投产的翘尾因素存在,汕头和潮州产值能耗下降均不到全省12.56%的平均水平,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珠三角九市综合能源消费占全省2/3,在能耗水平下降空间缩小能耗降低要求逐年升高的严峻局面下,珠三角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必须严抓不放。

   

  (二)能耗水平下降存在不可持续的因素。一季度广东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都创造了一个可喜开局,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季度的能耗下降存在暂时的不可持续的因素。

   

  首先,一季度广东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大幅回落,如表5所示。由于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广东一季度电力供应形势紧张,1、2月份全省工业企业普遍实行“开四停三”错峰用电,建材、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更是成为限电重点。虽然不少企业销售收入仍有增长,但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和存货销售,企业并没有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一旦二季度供电得以缓解,高耗能产品的大幅增加势必拉高全省产值能耗。

   

5 2008年一季度主要耗能产品增长情况

   

产 品

计量单位

本季产量

本季同比增长(%)

2007年增长(%)

钢材

万吨

487.48

6.0

13.8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9.20

9.4

38.7

水泥

万吨

2303.96

-0.8

14.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371.32

-7.2

19.9

卫生陶瓷

万件

341.94

2.8

46.5

日用陶瓷

万件

71152

26.8

14.0

亿米

6.35

6.0

206.2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86.90

19.6

16.3

乙烯

万吨

53.81

14.6

46.9

火电

亿千瓦小时

528.90

9.1

14.8

煤气生产量(煤气)

亿立方米

29.61

6.3

13.8

   

  其二,虽然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全省一季度工业用电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不到一个百分点,但部分企业使用的自发电并没有纳入电网公司统计口径,由于优先保证大电厂发电用煤,同时柴油供应短缺,许多企业自备的发电机组在一季度没有投入使用,一季度能源消费受到压制。随着煤炭运力恢复和国家补贴炼油企业的政策出台,预计二季度工业电力消费会有反弹。

   

  其三,一季度广东轻重工业增幅发生逆转,轻工业增加值增速14.8%,重工业增加值12.8%。由于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是轻工业的2.5倍,如果一季度后重工业重新迎头赶上,工业能耗水平也会随同上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运用市场化手段刺激企业节能。当前,工业节能降耗在各级政府受重视的程度远高于企业本身,节能降耗日益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沉重压力,节能目标未完成政府当然有责任,但真正责任应该在全社会,政府部门必须改变大包大揽的传统计划经济做法,努力运用市场化手段刺激企业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主体。具体而言应该逐步实行能源价格市场化,在综合考虑发展稳定协调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能源差别定价,使之基本反映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当务之急是对企业进行更严厉的差别电价,使其真正感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对居民同样使用差别定价,促使其形成全新的节约消费模式,并最终传导到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二)加强重点行业和主要能源品种节能降耗。就广东而言,每年全社会能源消费2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工业生产消费约为1.3亿吨标准煤,抓好工业能源消费就是抓住了全社会节能的重点。在工业消费的主要品种中,广东一季度原煤消耗2917万吨,其中发电使用1981万吨,其余1000万吨的三分之二由水泥、造纸、纺织行业消耗;779万吨原油95%由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使用;制造业使用了404亿度电力中的348亿度。因此,可以沿着能源形态转化的流程抓好分品种的节能工作,煤的节约主要抓电厂,节能目标直接明确为多少吨原煤;原油消费主要抓石化企业,明确加工转换效率要提高多少百分点;电力消费成为其余企业的监管重点,明确为节约使用多少度电。节能目标深入到企业自身生产流程,节能降耗工作的针对性会更强,更有效。

   

  (三) 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切实掌握工业能源消费动态。加强能源统计监测,是解决上下级政府、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为防止节能减排数据弄虚作假,必须加强能源统计巡查,这是节能减排考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2007年能源统计年报显示,全省年综合能源消费15万吨以上企业110家,综合能源消费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三分之一强,对这些企业必须进行统计巡查,重点审核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是否规范,能源统计数据是否真实,严肃企业统计态度,促进企业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排除对能源消费数据人为干扰,以掌握真实准确的工业能源消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