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山东工业平稳开局,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但随着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对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带来一定影响,促进与制约工业经济健康运行的因素并存。
一、工业生产平稳起步,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04.3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比上年底回落1.6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增速高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呈现稳中有降、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29.3亿元,同比增长16.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75.0亿元,增长20.3%。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0%,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98.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为97.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为98.5%,列各经济类型之首。有两个行业产销率超过100%,分别为饮料制造业(10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0.2%)。
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总体运行质量仍保持较高水平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12.9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利润869.8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1415.9亿元,增长33.6%;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5、0.7和4.1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上涨影响,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幅为24.7%、19.5,按可比价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低3.2和7.2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6.0,同比提高25.9点,经济效益总体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三、地方工业企业领跑全省工业经济,中央企业对全省利润、利税的贡献增大
一季度,全省地方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96.0亿元,同比增长36.7%;利润750.6亿元,增长35.5%;利税1162.9亿元,增长34.5%,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5.6和0.9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央驻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9.3亿元,同比增长3.4%;利税253.0亿元,增长29.4%,增幅分别比上年底提高9.0和28.8个百分点,利润由上年同期对全省的负拉动,提高为拉动全省增长0.6个点,利税拉动全省增长5.4个百分点,比上年底提高5.3个百分点。但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山东部分中央重点行业利润大幅减少。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47.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净亏损11.9亿元。
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加快;非公有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一季度,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983.7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84.6亿元,同比增长28.7%,分别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制造业平均水平高8.5和8.3个百分点。受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快速增长的带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列制造业各行业之首,同比增长56.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0.6个百分点,比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高37.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96.4亿元,同比增长40.5%;利润187.8亿元,增长42.7%;利税281.6亿元,增长38.2%;增幅分别比上年底提高7.1、1.0和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9%、21.6%,分别比上年底提高0.4和0.7个百分点。
一季度,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完成增加值2194.8亿元,同比增长21.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私营工业增速居首,一季度完成增加值940.6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40.8亿元,同比增长38.0%,利润488.9亿元,增长38.1%,利税734.1亿元,增长37.3%,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8.2和3.7个百分点。在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中,有8912家企业从事装备制造业,占全部非公工业企业数量的27.6%,比重比上年底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多41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1.2亿元,同比增长45.4%;利润134.5亿元,增长42.5%;利税198.5亿元,增长40.4%,增幅分别比全省非公有工业平均水平高7.4、4.4和3.1个百分点;其主营收入、利润、利税占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8.9%、27.5%和27.0%,分别比上年底提高0.7、0.1和0.1个百分点。
五、工业品出口比重略有回落,但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60.0亿元,同比增长28.5%;占销售产值的10.4%,比上年底降低0.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出口比重呈下滑趋势。但从出口结构上看,传统初级产品出口回落,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比重呈上升之势,一季度完成出口交货值555.2亿元,占其销售产值的1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比上年底提高0.6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出口比重低于上年底水平,8个行业高于上年底水平。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降低1.7、1.5、2.3和3.4个百分点。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分别提高6.6、2.6和1.0个百分点。
六、原材料购进价格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费用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一季度,全省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2.7%,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18.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7%,原材料购进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由上年同期相差0.7个百分点上升为一季度的4.0个百分点,购进与出厂价格涨幅扩大了3.3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2324.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4.0%,比上年底提高2.3个百分点。与上年底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额大幅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9.7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9%,比上年底提高4.6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比上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下降1.2个百分点。
七、重化工业发展趋势不减,个别高耗能行业增长依然较快,行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今年一季度,轻重工业生产增速差距继续扩大,由上年底相差2.7个百分点扩大为3.4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重工业比重再度上升,工业结构继续向重工业倾斜。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7.8%,比上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仍呈继续上升趋势。分行业看,个别高耗能行业增长依然较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7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0.37%,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从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情况及当前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看,二季度及下半年,山东工业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为:一是工业生产增速仍能保持较高水平,但将呈回落趋势,主要原因是基数逐年增大,再加上宏观调控对山东优势产业将产生较大影响。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实现利润将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倒挂,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三是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主要原因是山东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这一契机,针对山东现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将得到快速升级。四是出口带动作用会有所下降,工业生产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推动。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