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一季度河南内外贸易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5月4日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2008年一季度,河南省消费品市场受“双节”因素影响继续保持旺销态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利用外资进展顺利,内外贸易延续上年的快速增长势头。

   

    一、商品市场持续活跃

   

  2008年一季度,河南省消费品市场延续了2007年的繁荣活跃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3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国第五位,占同期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位,占中部六省的25.8%。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

   

  受我国传统“双节”因素影响,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销售热点集中在衣、食、用等类商品上。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量来看,食用植物油、肉及肉制品、房间空调器等商品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均在1倍以上。同时,酒类、服装、家用电冰箱等销量增幅均在40%以上。从销售额来看,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和家具类等增幅也均在40%以上。消费品市场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幅提高,住宿和餐饮业平稳增长。一季度,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00.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增幅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额为200.03亿元,增长24.6%;零售业零售额为900.27亿元,增长23.5%;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2.4%。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3.12亿元,增长27.3%,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1.04亿元,增长18.3%,增幅提高12.6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比重与去年基本持平。

   

  2、城市市场保持活跃,农村市场发展提速。一季度,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增幅提高6.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6.4%。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1.36亿元,增长23.4%,增幅提高8.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3.6%。其中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8.49亿元,增长26.8%,增幅高出市2个百分点。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2.88亿元,增长20.9%,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支撑因素分析

   

  1、居民收支持续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71.0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012.31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2236.89亿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8.34元,增长18.6%。居民收入的增长为消费支出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2、市场体系建设逐渐完善。近年来,城市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迅速发展,连锁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在完善城市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一万多家“农家店”验收合格,为农村居民购物、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2008年河南作为国家“家电下乡”试点省份之一,“家电下乡”工作已全面推开,未来将对农村居民家电消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物价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影响明显。一季度,全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上涨9.4%,其中食品类上涨高达24.9%,食品类中的肉禽及制品类上涨达51.4%,鲜菜类上涨达39.5%。同期,商品零售价格上涨8.5%。扣除物价因素后,全省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5%,物价上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影响明显。

   

  (三)企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态势

   

  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限额以上6199家企业中,亏损企业有1406家,比上年同期减少3.7%;企业亏损面为22.7%,减少近1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4.6%,降低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为824.24亿元,增长23.4%;实现利润总额为29.31亿元,增长62.0%。企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态势。

   

  分行业来看,表现各有不同:批发业企业亏损面减少较多,实现利润增幅较高;零售业资产负债率减幅最高,完成主营业务增幅最高,实现利润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住宿业经济效益最差,表现为企业亏损面超过一半以上,资产负债率高达近70%,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什么改观,企业完成主营收入增幅也不高,导致了全行业亏损局面;餐饮业亏损面最小,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具体情况见下表:

   

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亏损面(%)

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一季度

比上年

同期增减%

一季度

比上年

同期增减%

一季度

比上年

同期增减%

一季度

比上年

同期增减%

总 计

22.7

-0.9

74.6

-1.2

8242423

23.4

293140

62.0

1.批发业

29.0

-4.7

75.5

1.9

5858830

22.8

250595

53.9

2.零售业

19.7

-0.5

76.4

-8.0

2118017

26.4

42813

86.3

3.住宿业

53.3

0.9

69.2

-0.4

115116

9.9

-11259

-12.4

4.餐饮业

12.5

1.5

55.4

-0.7

150461

16.3

10991

38.2

   

    二、生产资料市场繁荣,销售额增速提高

   

  2008年一季度,受全省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平稳增长的影响拉动,全省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市场繁荣。从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看,十大类生产资料实现销售额达525.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6%,增速提高近30个百分点。

   

  在十大类生产资料销售额中,除棉麻类销售额下降外,其他九类生产资料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木材及制品类增幅超过1倍;煤炭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种子饲料类等的增幅均在50%以上。销售情况见下表:

   

2:一季度全省十大类生产资料销售情况

   

指标名称

销售额(万元)

增幅(%)

1.煤炭及制品类

406981

53.9

2.木材及制品类

22203

123.4

3.石油及制品类

3059227

40.4

4.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172625

28.9

5.金属材料类

583848

61.0

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31893

81.9

7.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216370

25.8

8.汽车类

675873

11.6

9.种子饲料类

29514

97.0

10.棉麻类

60555

-32.2

   

  从商品销售量来看,生产资料类增长较快的有:木材增长4倍,汽油增长83.8%,化学农药增长69.1%,钢材增长36.7%等。

   

    三、对外经济进一步提速

   

  (一)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2008年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6家,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三月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较多,达到56家,占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的52.8%。一季度合同利用外资为12.43亿美元,增长30.4%;实际利用外资为12.01亿美元,增长1.1倍。特征表现为:

   

  1、亚洲为河南省外资主要来源地,来自北美洲外资快速增长。一季度,新批来自亚洲的外商投资企业有83家,占同期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单位数的78.3%。来自亚洲的合同利用外资为8.70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利用外资的近70%;实际利用外资为8.0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67.3%。来自北美洲的合同利用外资为5676万美元,增长1.4倍;实际利用外资为5111万美元,增长2.1倍,增速较快。

   

  2、外资企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式。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企业有42家,占同期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单位数的近40%。外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为8.10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利用外资的65.2%。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1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1.1%,较上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仍过半。

   

  3、制造业仍是利用外资的主要行业之一。一季度,制造业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4家,占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单位数的50.9%;合同利用外资为5.8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占全省合同利用外资的47.3%;实际利用外资为6.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0.4%。制造业仍是全省利用外资的主要行业之一。

   

  4、贸易、服务等三产行业利用外资增长较快。一季度,贸易、服务等三产行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为203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倍;实际利用外资为387万美元,增长14.5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家,合同利用外资为1.54亿美元,增长2.7倍;实际利用外资为4024万美元,增长41.3%。

   

  (二)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

   

  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为37.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其中,进口总值为14.27亿美元,增长42.3%;出口总值为23.65亿美元,增长31.9%。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及出口总值的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值列中部六省第三位,其中出口总值位居第二位,进口总值位居第三位。

   

  1、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保持增长,一般贸易仍是主要贸易方式。一季度,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7.9%。其中,进口总值为10.19亿美元,增长42.9%;出口总值为19.35亿美元,增长38.4%。加工贸易一改2007年下降态势,一季度实现进出口总值为7.16亿美元,增长19.7%。其中,进口总值为3.20亿美元,增长37.9%;出口总值为3.96亿美元,增长8.1%。

   

  2、国有企业增速快,非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一季度,全省国有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为16.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4%。其中,国有企业进口总值为6.64亿美元,增长54.2%;出口总值为10.03亿美元,增长32.2%。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增幅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幅。非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为21.25亿美元,增长32.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6%。

   

  近期,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速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速,高出7.8个百分点。而非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高出国有企业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1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较大。

   

  3、对北美洲进出口总值增速提高,对大洋洲增幅明显回落。一季度,全省对北美洲实现进出口总值为5.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增幅提高约1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值为1.66亿美元,增长63.4%;出口总值为3.88亿美元,增长19.6%。

   

  对大洋洲的进出口总值增幅明显回落。一季度,对大洋洲进出口总值为2.20亿美元,增长1.0%,增幅回落71.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值为1.84亿美元,下降1.5%;出口总值为0.36亿美元,增长15.9%。

   

  4、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一季度全省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全部出口产品总值的92.8%,比上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为5.90亿美元,增长73%,增幅提高5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为6060万美元,由去年同期下降9.3%一跃为今年增长177%。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全省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三)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一季度,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有1163家,其资产达2224.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资产负债率为59.8%,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687.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0%;实现利润总额45.44亿元,增长21.3%。

   

  1、分企业类型看: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合资企业最多,独资企业利润增幅最高。在1163家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709家为合资企业,占同期全部投资企业单位数的近61%;实现利润总额为2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占全部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0.7%。独资企业344家,占29.6%;实现利润总额为7.61亿元,增长近两倍,利润增幅最高,占全部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16.8%。

   

  2、分行业看: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多。26家企业仅占全省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数的2.2%,实现利润总额12.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9%,占全省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28.4%,实现利润总额为各行业之首。(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增幅高。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3倍;餐饮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7倍;批发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5倍。

   

  3、分区域看:全省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郑州市,三门峡市利润总额增长最快。郑州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有331家,占企业单位数的比重为28.5%,在各省辖市中占比重最高;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85亿元,增长23.9%,占全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19.2%。三门峡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028万元,增长69.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3个百分点,为各省辖市中利润增幅最高的一个市。

   

    四、今后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1、物价上涨的影响。物价上涨是影响中低收入居民生活的一个因素。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9.4%,特别是食品类,涨幅达24.9%,物价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开支,对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缩小了农民增收空间。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8%,其中饲料类价格上涨13.9%,化学肥料类上涨19.5%,化学农药、农用种子、农用薄膜和农业生产服务也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势必将缩小农民的增收空间。

   

  2、人民币升值,加大出口压力。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的关口。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削弱了全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对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影响更加明显,对全省扩大产品出口带来挑战。

   

  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增幅明显下滑。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达7.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增幅下滑34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2%下滑至18.7%。其中,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总值仅为3.55亿美元,增长36.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48个百分点;出口总值为3.55亿美元,仅增长6.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2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速明显下降,势必会影响到今后全省进出口总值的增长。

   

  目前,全省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中还普遍存在着:出口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出口产品中资源性产品居多等诸多问题,使得全省出口产业仍处在国际分工产业链的底端,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弱,这些矛盾和问题仍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全省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