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南宁服务业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对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4月29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确定,采取政策措施,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布局,把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从经济区发展定位目标可以看出,发展服务业将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加快南宁服务业发展恰逢其时。

   

    一、南宁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宁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特色突出。2007年,南宁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突破500亿元,达5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拉动全市GDP增长8.1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南宁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南宁市服务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规模大、发展快,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随着南宁市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总量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南宁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3%,快于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南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48.93%上升到2007年的50.52%,上升了1.59个百分点。

   

  (二)行业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南宁市服务业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三项主要传统服务行业增加值合计达189.14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35.22%,比2006年下降1.9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四个主要新兴服务行业增加值总计达177.6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33.07%,比2006年提高1.97个百分点。

   

  (三)就业空间宽广,成为吸纳劳动力主渠道

   

  随着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南宁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0年以来,服务业从业人数由76.44万人逐步上升到2006年的101.12万人,六年来共新增24.68万人,规模扩大32.29%。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由2000年的23.08%上升到2006年的28.33%,比例上升5.25个百分点。

   

  (四)对外开放合作增加,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国际性会展活动的持续举办,服务业领域的国内国际合作交流也在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2006年,南宁市服务业14个行业中非公经济成份占50%以上的已有6个行业。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私有经济成份已经占到了90%以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私有经济成份也均达到了70%以上。

   

  (五)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前景看好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进入实质阶段,为经济区建设配套的物流、会展、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技术等互补性服务业发展前景看好,聚效应初步显现,为南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市场支撑。人流聚集带来的消费带动非常明显。2007年全市25个主要大类商品零售中有16个大类保持增长,其中汽车零售额增长16.75%,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62%,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6.76%。

   

    二、南宁市服务业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一)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四市,土地面积42473平方公里;2007年末,经济区总人口达1279.14万人,GDP 1770.88亿元,财政收入220.19亿元。从各项总量指标占经济区比例看,南宁市的各项主要指标占经济区比重均较高,均占经济区的50%以上。

   

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及各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土地面积

(平方

公里)

年末户

籍总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财政收入

(亿元)

城镇固

定资产

投资

(亿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

总额

(亿元)

北部湾经济区

42473

1279.14

1770.88

220.19

857.23

706.14

其中:南宁市

22112

683.51

1062.99

150.84

517.92

515.62

北海市

3337

156.32

244.95

30.03

126.33

64.36

钦州市

10843

355.99

303.87

23.56

125.51

95.32

防城港市

6181

83.32

159.07

15.76

87.47

30.84

南宁占比重(%)

52.06%

53.44 %

60.03%

68.50%

60.42%

73.02%

   

  (二)北部湾及各市产业结构情况

   

  从产业构成看,2007年,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3.23%,高于农业23.9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及建筑业5.79个百分点。南宁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0.52%,高于农业35.6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及建筑业15.96个百分点。四市中,除南宁外,其余三市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在30%左右,均比工业及建筑业比重低,其中钦州市服务业的比重甚至低于农业。从产业结构比较中可见,北部湾四市中南宁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而其余三市工农业比重较高。因而,从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物质生产部门的能力看,南宁市的服务业对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结构互补性很强,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对南宁市服务业发展非常有利。

   

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及各市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GDP

农业

工业及建筑业

服务业

北部湾经济区

100.00%

19.33%

37.44%

43.23%

其中:南宁市

100.00%

14.92%

34.56%

50.52%

  北海市

100.00%

23.07%

43.16%

33.77%

  钦州市

100.00%

32.02%

37.43%

30.55%

  防城港市

100.00%

18.78%

47.95%

33.27%

   

  (三)2007年北部湾及各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65.53亿元,其中南宁市服务业增加值537.04亿元。从城市比较看,南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北部湾经济区的70.15%,在北部湾经济区中地位举足轻重。南宁市服务业总量是防城港市的10 倍多,是北海市的6倍多,是钦州市的5倍多。因而,加快南宁市服务业发展步伐,对于建设和完善北部湾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007年北部湾及各市服务业基本情况

   

 

北部湾

经济区

 

南宁市

北海市

钦州市

防城港市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765.53

537.04

82.73

92.84

52.92

服务业增加值占北部湾经济区比重(%)

100.00%

70.15%

10.81%

12.13%

6.91%

   

  (四)现代服务业是南宁组团的发展重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功能组团规划明确:整个北部湾经济区根据空间布局和岸线分区,规划建设5个功能组团。其中南宁组团包括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因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南宁服务业则是北部湾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三、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给南宁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北部湾工业大发展将给南宁物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

   

  南宁市处于经济区的北门,是北部湾经济的公路、铁路、航空中心枢纽,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又进一步明确了在南宁五象新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宁市已建成安吉、江南、金桥、玉洞等多个大型物流中心。到2007年,全市有交通运输企业363家,个体经营户4.28万户,具有较好的物流业发展条件与市场基础。

   

  当前,北部湾工业发展所需的配套物流需求正在飞速扩张,南宁物流业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了31.86%,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规模仅扩大了21.19%。与工业生产规模扩张速度比,物流业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行业规模匹配分析情况表明,北部湾区域中,工业与物流业比例由2006年的100:18.4变化至2007年的100:16.9,物流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按这1.5个百分点的缺口折算,规模量约为8个亿的增加值。也就是说,由于经济区物流业发展不足引起市场供给出现约8个亿左右供应缺口。因此,加快物流业发展建设步伐,提高运输仓储业的整体承担能力,是当前南宁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二)北部湾建设的融资需求给南宁金融保险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金融中心,发展金融业、保险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保险机构登陆南宁设点经营,给南宁金融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至2007年末,南宁市已拥有15家银行金融机构,另外还有从事其他金融服务的企业25家,各类保险公司20家。北部湾建设的巨额融资需求更给南宁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铺就了上升平台。

   

  随着经济区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经济区要配套建设一批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石化、林浆纸、钢铁等临海工业项目,预计年均投资额达1000亿元以上。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建设,银行贷款支持和保险保障服务必不可少。对此,南宁市具有先发优势。2007年末,南宁市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规模为2200多亿,占北部湾经济区的87.64%。由于集中了全区最大最多的银行企业和全区最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中,南宁的金融保险服务业必将大有作为。

   

  (三)北部湾的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将给南宁房地产业、贸易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开拓全新的发展空间

   

  《规划》明确: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区位置和特色是以南宁市为依托,建设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和滨海特色、辐射作用大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南宁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3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2007年,南宁市的建成区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到2020年,南宁城市建成区面积要达到30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南宁。城市建设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给南宁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创造全新发展空间和巨大需求市场。同时,建设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和滨海特色、辐射作用大的南北钦防城市群亦给南宁旅游业带来新的生机,为真正实现“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提供了新机遇。而南宁区域性资金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集聚,更给居民服务业、贸易餐饮业等人气产业发展创造了新市场,也给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市场平台。

   

  (四)北部湾开发带来的迫切人才需求将促进南宁教育、文化、科研等高层次服务业规模扩张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九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加速推进,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进入旺盛阶段。如:年初在南宁举行的“2008年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最大特点就是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激增,超过80%的用人单位来自北部湾经济区,提供有效岗位达32000个,占岗位总数的53.3%。

   

  随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对人才的需求更将不断扩大。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预测,至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全社会人才需求总量达115万人左右,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这些需求,除小部分可以采用外部引进方式加以解决外,决大多数还是必须依靠本地加快培训教育来解决。这必将有力推动南宁教育、文化、科研等服务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高,促进服务业加快向高层次加快发展。如:《规划》实施后,广西大学以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为导向,组合创建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高等教育产业的新发展。

   

  (五)北部湾开发带来总部经济建设,为南宁服务业发展加注新动力

   

  从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看,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促进的。一方面,现代服务业使企业对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支配和控制变得容易,吸引企业总部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心城市迁移。另一方面,总部集聚又会吸引大量财务、法律、咨询、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企业交叉环绕,并引起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大型商场等相关服务设施适度集中。南宁作为当前广西的政治、金融、文化、信息中心,又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得天独厚。

   

  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启动后,广西航空、柳铁等动脉行业大型企业纷纷随经济区建设而总部南移。2006年12月,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总部机关从桂林回迁南宁;2007年11月,柳州铁路局总部机关搬迁到南宁。当前,广西区内外的人才、资本和项目正在从外围向经济区核心城市汇集,南宁打造总部基地正当其时,总部经济必将给南宁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

   

    四、现阶段南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竞争力弱、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南宁市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居多,大型企业寥寥无几,规模普遍偏小、经营分散、项目和形式比较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弱。2007年,南宁市服务业企业人均实收资本仅为2786元,人均年营业收入仅为8455元。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的特征非常明显。造成当前服务业行业资源流入偏缓,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制约企业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制约企业规模壮大发展。

   

  二是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当前南宁市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依然偏大,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金融担保、房地产、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类企业仍显缺乏,市场化行业比重偏低。2007年,全市服务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为35.22%,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33.07%,另外还有31.71%的比重是以非营利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卫生事业及政府服务部门。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服务业发展滞后。2007年,全市六县服务业增加值为95.9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7.85%;市区服务业增加值为441.1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82.15%,两者总量差异近4.5倍,比重差异高达64.3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滞后,服务业中市场化行业比重低、行政事业类行业比重高的问题很突出,特别是马山县和隆安县,行政事业型服务行业占比重高达38.99%和44.55%,严重制约了县域服务业的发展加快。

   

  四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各类市场发育参差不齐,有形商品市场建设进展较快,要素市场建设滞后。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市场共379个,其中消费市场336个,生产资料市场32个,生产要素市场11个。各类批发市场,特别是投融资市场、技术人才市场、科技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制约了各类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流动和优化配置,降低了资源转化成商品的能力。

   

  五是政府管理支撑不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服务业发展,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7)53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规定(暂行)的通知》(南府发[2003]58号)、《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南府发(2003)138号)等,但当前南宁市对服务业的管理仍以分行业秩序管理为主,产业发展的配套扶持少,没有一个专门全面统管服务业产业发展及政策落实的综合管理机构。在对服务业的产业整体发展布局及扶持配套政策方面,也是指导性的较多,操作性的较少,在各项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上仍不够深入。

   

    五、促进南宁服务业稳步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保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服务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庞杂,政府必须加快建立专门全面统管服务业产业布局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协调各部门工作步调,形成抓好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南宁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乘北部湾东风,指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重点加强发展过程的宏观引导,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集聚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明显、辐射广泛、带动力强的专业市场。抓好物流、商贸等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培育、支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

   

  2、顺势而为,加快南宁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开发需要,重点发展与钦北防三市互补的生产性服务,加快发展与工业生产配套的服务业,特别是加快物流、金融、科研及商务服务业发展,壮大存量,优化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发挥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南宁地处经济区门户的区位优势,在交通物流和仓储方面拓宽服务范围,争取在工业生产配套服务业发展上有所突破。抓住机遇,利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带来的人流、企业流、资金流集聚效应,对各类资本投向加以引导,推进南宁服务业结构升级。

   

  3、着眼未来,加快完善服务业政策支撑。着眼未来推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在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多种形式发展服务业,减少对企业业务品种、业务对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加大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破市场分割,消除所有制歧视及行业垄断,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准入制度。鼓励服务业项目投资,适当增加土地供应用于定向发展资源节约型现代服务业。加强政策兑现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政策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

   

  4、抓住重点,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效应,加快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北部湾发展建设契机和中国-东盟交流建设的带动效应,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加快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软、硬两个环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有机整合博览会带来的商流、物流、客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资源,加快交通、住宿、商业、餐饮、购物、旅游等会展业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完善。吸引更多国内及东盟合作伙伴投入南宁服务业的发展建设,加快市郊小城镇配套建设,在城区周边开拓出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提升城市经济辐射能力。

   

  5、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特点,加大对各类人才教育的发展引导,针对急需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咨询策划、信息中介服务人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和提供中低层次相关专业人才,从行业整体水平的层面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基本素质,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针对发展南宁服务业高端管理人才缺乏的特点,依托广西各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加大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形成本土的高端人才培育基地,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同时,加大与东部沿海及东盟国家人才交流,从国内外引进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通过人才注入提升南宁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层次,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注:本文所指服务业均指大服务业口径,内容涵盖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所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