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江苏农户生产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加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4月14日   来源: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农户投资对推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2007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认真部署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生产、建房投资热情,生产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加。

   

    一、农户生产投入扭转了负增长局面

   

  2007年,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和宏观整体环境向好的刺激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各项生产投入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调查显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产投入1411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

   

  一是第二产业生产投入增速明显加快。农民第二产业生产投入人均79元,比上年增加18元,增长29.5%,增速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投入人均64元,增长30.6%;建筑业生产投入人均15元,增长25.0%。

   

  二是第一、三产业生产投入平稳增长。农民用于第一产业的生产投入仍占主体,占全部生产投入的75.9%,人均为1071元,增长6.0%,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入人均608元,增长7.0%;林业投入10元,增长25.0%;牧业投入人均311元,下降7.7%;渔业投入人均142元,增长46.4%。第三产业生产投入人均133元,增长8.1%,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投入增速较快,分别增长21.7%和28.6%。

   

    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调查显示,2007年,全省农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98亿元,比上年增加60.15亿元,增长23.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其主要特征:

   

  (一)住宅投资成为拉动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2007年江苏省农户住宅投资171.2亿元,比上年增加29.7亿元,增长20.9%。农户住宅投资占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54.9%,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9.3%。住宅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561元,增加748元,增长12.9%。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农户建房投资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集中居住政策的引导,调动了农户建房的积极性。据调查,常熟市全力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住房投资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该市调查点农户建房投资达1488.3万元。

   

  三是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目前江苏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征地、动迁进一步推动了农户建房投资。宜兴市抽样调查点农村住房投资达114.8万元,较上年提高了55.1%。吴中区胥口镇调查点折迁安置房竣工面积14256平方米(折迁安置房),完成投资额739万元。

   

  四是建房成本增加和房价不断上涨,刺激了部分农户投机性建房,拉动了投资增长。调查资料显示,房屋建材中钢材、水泥、砖、石子、砂子、石灰和人工费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比分别上涨了8.1%、4.7%、4.8%、6.1%、7.7%、11.2%和14.5%。

   

  (二)生产设备投资大幅增长。2007年全省农户生产设备投资59.4亿元,比上年增加26.6亿元,增长55.2%。其主要原因:一是各项惠农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农机补贴,提高了农民购买热情;二是创业人数的增多,特别是苏中、苏北外出打工返乡创业增多。

   

  (三)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方向看,2007年全省农户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比上年有所增长,一、二、三产业农户投资完成额分别为35.27亿元、27.94亿元和248.77亿元,比上年增长9.5%、21.6%和26.5%。

   

    三、农户投资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07年全省农户投资积极性较上年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投资份额较小。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却非常低。200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2270.63亿元,而其中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只占2.5%。

   

  (二)投资结构不太合理。2007年,农户生产性投资只占了45%左右,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却高达55%左右,农户投资的热情和重点明显偏向于建房投资。

   

  (三)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自筹资金仍是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2007年全省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为269.57亿元,增长20.1%,占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6.4%,而其他资金和各项贷款仅占13.6%。

   

  (四)投资热情不如浙江。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总量不如浙江。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只有浙江的70%;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仅为浙江的28%。二是投资领域不如浙江广。投资二三产业的金额分别只有浙江的17%和66%。

   

  (五)农民还不太富裕,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少。调查显示,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61元,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4792元,占73%,即只有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可用于投资和储蓄。

   

  (六)激励和扶持农民投资创业的实质性政策不多。虽然党委、政府对激励和扶持农民投资创业有要求,但有的部门立足于一个“管”字,缺乏一个“扶”字。尤其是对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的创业指导难、创业场所难、贷款融资难、经营管理难等问题,缺乏可操作性的扶持办法。有农民反映,有些行政事业性规费是农民创业路上的“拦路虎”,有些部门是乱收费的“代理人”,有些报批项目和程序是农民创业热情的“消磨器”。

   

    四、提高农户投资的对策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投资是重要一环。进一步激发农户投资热情,提高农户投资能力,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客观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强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力度,确保国家规划中农村基本建设投入比重以及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强化政府在农村投资中的主体地位,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一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三是提高个体工商户管理水平,规范监管行为,提高农户发展非农产业的积极性。

   

  (二)创新融资渠道,解决农户贷款难。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户投资的金融支持。一是加快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制定适应农户投资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二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为农村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创新农村担保方式,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三是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和乡村银行试点工作。

   

  (三)加强引导,规范农户投资行为。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行村镇建设,尽量避免盲目建设。要研究制定保护农户投资权益、激励农户扩大投资的法规政策。加快建立包括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在内的信息网络和发布渠道,构建良好的市场信息引导机制。

   

  (四)加快增收步伐,提高投资能力。认真落实中央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切实增强“三化”带“三农”的能力,加快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五)制定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农民自主创业。一是减免相关税费。对农民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对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免予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免收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费用。对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提供金融支持。对创办企业的农民,发放小企业优惠贷款,对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提供一定数额的小额担保贷款。三是开辟创业场所。合理调度用地计划,统筹安排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生产经营场所。四是免费创业指导。建立农民创业服务窗口,让创业农民一个窗口申请,一次办完所有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