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服务业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服务性行业,即按照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狭义的服务业指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行业以外的服务性行业。本文的服务业指广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
一、福建服务业发展基本判断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按不同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划分不同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地位。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是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指标。一般把中间需求率大于50%的产业定义为生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小于50%的产业定义为生活服务业;中间投入率大于50%的产业定义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把中间投入率小于50%的产业定义为“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按照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的差异,以高于或低于50%为标准,把产业部门划分为四个不同的产业群,如下表:
产业类型划分表
|
中间需求率小(小于50%) |
中间需求率大(大于50%) |
中间投入率大(大于50%) |
最终需求型产业 |
中间产品型产业 |
中间投入率小(小于50%) |
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
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
表一:福建第三产业及内部主要行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
|
|
1987 |
1992 |
1997 |
2002 |
第三产业 |
中间投入率 |
40.36 |
58.8 |
52.25 |
53.09 |
中间需求率 |
52.19 |
53.65 |
54.74 |
65.67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中间投入率 |
45.55 |
57.39 |
58.14 |
43.42 |
中间需求率 |
62.9 |
70.53 |
71.93 |
89.63 | |
批发和零售业 |
中间投入率 |
30.25 |
62.19 |
58.92 |
52.13 |
中间需求率 |
80.78 |
63.84 |
62.74 |
82.74 | |
金融业 |
中间投入率 |
36.78 |
43.51 |
47 |
58.36 |
中间需求率 |
98.07 |
99.54 |
89.8 |
93.13 | |
教育业 |
中间投入率 |
40.19 |
41.36 |
46.1 |
41.64 |
中间需求率 |
11.92 |
27.11 |
15.3 |
9.27 |
从表一可以看出,1987年-2002年的15年间是福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中间投入率由1987年的40.36%提高为2002年的53.09%,说明福建第三产业由原来的“高附加值低带动力”产业发展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并且1987―2002年福建第三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均超过50%,并呈稳定上升趋势,表明福建第三产业主要提供的是生产性服务,而对人民生活提供的最终需求服务较少。总体上判断,福建第三产业属于中间产品型产业。中间产品型产业,由于其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都大,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可以称得上是国民经济的经济增长点,这与福建提出的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构想相吻合。
二、福建服务业发展主要特征
(一)规模扩大贡献增加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时,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见表二,2003年福建服务业增加值为1949.9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1%,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13.74亿元,比2003年增长85.3%,但占GDP的比重仍然仅为39.5%;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3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7%,2007年提高为35.6%,提高1.9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依然低于第二产业。从表二可以看出,2004―2007年福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10个百分点;2003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低28.3个百分点,2006年差距有所缩小,比第二产业低14.6个百分点,2007年差距又进一步扩大,比第二产业低25.8个百分点。可见福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远落后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尚处于中级阶段, 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而道远。
表二 2003-2007年福建三次产业总量、增速、比重、贡献率变化情况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比重(%) |
贡献率(%)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比重(%) |
贡献率(%)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比重(%) |
贡献率(%) | |
2003 |
692.94 |
3.3 |
13.9 |
4.3 |
2340.82 |
15.6 |
47 |
62 |
1949.91 |
9.7 |
39.1 |
33.7 |
2004 |
786.84 |
4.4 |
13.8 |
5.2 |
2770.49 |
14.9 |
48.1 |
59.2 |
2206.02 |
10.8 |
38.1 |
35.6 |
2005 |
831.08 |
4.2 |
12.8 |
4.6 |
3200.26 |
13 |
48.7 |
54 |
2537.59 |
12.5 |
38.5 |
41.4 |
2006 |
896.17 |
2.5 |
11.8 |
2.2 |
3743.71 |
17 |
49.1 |
56.2 |
2974.67 |
16 |
39.1 |
41.6 |
2007 |
1038.38 |
4.0 |
11.3 |
3.0 |
4508.02 |
18.6 |
49.2 |
61.4 |
3613.74 |
13.8 |
39.5 |
35.6 |
(二)吸纳劳动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但潜力尚待发挥
服务业行业众多,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见表三,“十五”以来,福建的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小幅攀升。2005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达到31.2%,比2003年的29.8%提高1.4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由2003年的42.4%降为2005年37.6%,下降4.8个百分点。但福建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人员是第二产业的2~3倍。而福建服务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仅为全部就业人员的1/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表三 2003-2005年福建三次产业总量及从业人员结构情况表(%)
年份 |
GDP总量结构(%) |
从业人员结构(%)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3 |
13.9 |
47 |
39.1 |
42.4 |
27.8 |
29.8 |
2004 |
13.8 |
48.1 |
38.1 |
40.18 |
29.41 |
30.41 |
2005 |
12.8 |
48.7 |
38.5 |
37.6 |
31.16 |
31.24 |
(三)结构不断优化但现代服务业明显落后
近年来,福建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速度加快,已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并举的格局。见表四。
表四 2003--2007年服务业构成表
项 目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
增加值(亿元) |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
增加值(亿元) |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
增加值(亿元) |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
增加值(亿元) |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
增加值(亿元) |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 |
第三产业 |
3613.74 |
|
2974.67 |
|
2527.47 |
|
2206.02 |
|
1949.91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46.66 |
17.9 |
537.11 |
18.1 |
455.18 |
18.0 |
537.41 |
24.4 |
478.84 |
24.6 |
批发和零售业 |
774.95 |
21.4 |
667.79 |
22.4 |
584.63 |
23.1 |
595.35 |
27.0 |
520.56 |
26.7 |
住宿和餐饮业 |
146.13 |
4.0 |
127.70 |
4.3 |
108.77 |
4.3 | ||||
金融业 |
331.94 |
9.2 |
229.65 |
7.7 |
179.14 |
7.1 |
171.00 |
7.8 |
150.09 |
7.7 |
房地产业 |
501.89 |
13.9 |
415.10 |
14.0 |
321.74 |
12.7 |
248.44 |
11.3 |
215.84 |
11.1 |
传统服务业继续稳定增长,但比重下降,贡献率减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均属传统服务业,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分别为646.66亿元和921.08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35.1%和76.9%;但2003-2007年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24.6%下降到2007年的17.9%,下降了6.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26.7%下降到2007年的25.4%,下降了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7.4%下降为2007年的5.0%,降幅2.4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10.7%下降为2007年的6.6%,降幅达4.1个百分点。
(四)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偏低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住房、养老、医疗等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金融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房地产、教育等繁荣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01.89亿元,比2003年增加近300亿元,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由2003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的13.9%;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比2003年增长1.2倍,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比2003年提高1.5个百分点。虽然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教育培训、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2007年仅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3个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43.3%,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还比较低。如何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结构,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是福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五)投资不断增强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福建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见表五,2006年福建投向服务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903.7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1%;2007年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投向服务业的投资总额达2493.86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为福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表五 2003-2006年福建按行业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行业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
总额 |
比重% |
总额 |
比重% |
总额 |
比重% |
总额 |
比重% | |
第一产业 |
40.93 |
2.7 |
44.38 |
2.3 |
60.69 |
2.6 |
58.31 |
1.9 |
第二产业 |
535.62 |
35.5 |
689.37 |
36.3 |
928.73 |
39.6 |
1153.04 |
37 |
第三产业 |
931.32 |
61.8 |
1165.35 |
61.4 |
1355.32 |
57.8 |
1903.73 |
61.1 |
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但结构不合理。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的合同外资金额为23.1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54.9%,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24.5%。从引资领域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仍然是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3行业的合同金额分别为2.46、2.79、9.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3%、59.4%和110.7%。而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比上年下降55.1%、2.6%、46.1%、32.4%,引资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相应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的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推进以及台海局势的积极变化,大大加快了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但总的来讲,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也远低于制造业。目前,外资进入服务业还要面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较多的限制,并且相当多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服务产业,如电信、邮政、城市供电、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基本上排斥非国有资本的进入。由于这些部门垄断难以打破,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效率还比较低下。
(六)地区差异显著沿海和山区发展不平衡
福建服务业的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山区之间的非均衡差异非常明显,各个区域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也较差。见表六,2005年福建9个设区市有福州、厦门、南平、宁德4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仅有福州、厦门、宁德3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福州、厦门是福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2007年厦门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漳州提高0.2个百分点,泉州持平,其余各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均比上年略有下降。同时,地区差距在拉大,200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的厦门市与比重最低的莆田市的差距为10.6个百分点,2007年扩大为14.4个百分点。
表六 2005-2007年各设区市服务业占GDP比重情况表(%)
年份 |
全省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三明 |
泉州 |
漳州 |
南平 |
龙岩 |
宁德 |
2005 |
38.5 |
41.2 |
43 |
32.4 |
36.8 |
36.2 |
34.8 |
38.7 |
34.1 |
40.9 |
2006 |
39.1 |
42.7 |
44.5 |
31.3 |
35.8 |
36.2 |
34.1 |
38.9 |
33.1 |
40.7 |
2007 |
39.5 |
42.4 |
45.3 |
30.9 |
34.5 |
36.2 |
34.3 |
37.6 |
31.8 |
40.2 |
三、福建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产业关联度主要表现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影响力反映某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影响力系数是某产业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影响力系数大于1或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平均水平之上或之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越大,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产业感应度指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某产业的感应度与国民经济各行业感应度的平均水平之比,感应度系数大于1或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能力在全部产业平均水平之上或之下,感应度系数越高的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越大,具有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属性。见下表。
表七 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行业 |
|
1987年 |
1992年 |
1997年 |
2002年 |
2005年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感应度系数 |
1.29571593 |
1.51161707 |
1.56081602 |
2.99361472 |
2.086530222 |
影响力系数 |
0.84352617 |
0.78132413 |
0.96660767 |
0.8063838 |
0.86531969 |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感应度系数 |
1.77663312 |
2.29606452 |
2.68849037 |
3.43168308 |
2.296101653 |
影响力系数 |
0.71595841 |
0.9157561 |
0.90301224 |
0.94252595 |
0.634770968 | |
住宿和餐饮业 |
感应度系数 |
0.44891966 |
0.40457958 |
0.80401177 |
1.00569272 |
0.935362159 |
影响力系数 |
1.15144858 |
0.88433912 |
1.06049793 |
1.05019324 |
0.992221549 | |
旅游业 |
感应度系数 |
0.80511433 |
0.51718179 |
0.99530781 |
0.5224587 |
0.524551995 |
影响力系数 |
0.98467977 |
0.8386213 |
0.69512855 |
0.8623234 |
0.917827643 | |
房地产业 |
感应度系数 |
0.58965315 |
1.0332261 |
0.5290257 |
1.09897242 |
0.742618559 |
影响力系数 |
0.72763609 |
0.78235741 |
0.80299566 |
0.92053324 |
0.563999833 | |
金融业 |
感应度系数 |
1.62627143 |
1.80701607 |
1.47439385 |
1.65973861 |
1.111083821 |
影响力系数 |
0.75494158 |
0.79940689 |
0.84139843 |
0.9689627 |
0.849074467 | |
教育事业 |
感应度系数 |
0.599803 |
0.617224 |
0.472726 |
0.43272358 |
0.455694737 |
影响力系数 |
0.876736 |
0.814336 |
0.85777745 |
0.79462556 |
0.63020871 |
总体上看,福建服务业各主要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表明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不够,对其他部门的波及程度低于社会一般水平。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业三大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他们是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从具体行业看:
1、自1997年之后,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呈现上升状态,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显现。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较低,说明其不具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属性。
2、1997年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影响力系数达到最高0.96660767,到2005年有所下降,表明必须对交通运输仓储业进行相应调整才能扩大其影响力。但其感应度系数不断增强,2002年感应度系数达2.99361472,说明其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影响程度较大,福建各产业对交通运输仓储的需求程度较高,它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3、2005年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回落,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有所减弱,感应度系数较高,2002年达到3.43168308,说明了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他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
4、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在2002年之前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有所下降,均小于1,说明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影响力偏低,2005年有进一步弱化现象。感应度系数高于1,说明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受制于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5、住宿和餐饮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接近1,说明其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的影响力及受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均居中间水平。
6、教育事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并都小于1,说明福建教育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受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都低于各产业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福建教育事业与经济的发展不相符。教育事业的影响力系数高于感应度系数,说明教育事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高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科研事业的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提升经济整体水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7、2005年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下滑,均小于1,说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及受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都低于各产业平均水平,房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高于影响力系数,说明房地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影响程度较大,国民经济向好,房地产业繁荣。
四、提升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福建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流,金融、教育、房地产、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服务业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我们应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优化和提升福建服务业结构,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化的支持力度。
(一)继续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建议分步骤放松对现代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此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形成与国有经济企业相竞争的局面,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服务业产业的竞争力。
(二)优化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等。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随着我国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福建服务业面临发达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势,为此,需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完善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体制与政策,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的灵活性,处理好对外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系,实行合理的支持和倾斜政策,尽量避免服务市场开放的冲击。第二,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福建服务业的竞争力。第三,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支持服务业的发展与开放。根据“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基本思路,调整服务业的相关税收政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的结构转换。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推进福建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
(四)积极培育服务业人才体系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体现在装备中的技术,而是合格的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社会提供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操作的人才。因此,要通过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服务企业项目引进与投入,多渠道吸引高层次服务业专业人才,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与现代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人才体系。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要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服务业梯度人力资源结构,并努力创新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经营和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
(来源: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