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政策价格双重推动 山东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3月21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7年,山东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各项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生产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实现稳定增产,畜牧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民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为全省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2007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政策、价格、科技等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延续了近几年来发展的好形势。粮食总产创新世纪最好水平,连续两年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得到实惠明显增多。一是“三农”投入继续加大。省级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92.2亿元,比上年增长30.6%。二是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落实粮食直接补贴8.8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9亿元,两项合计每亩小麦平均补贴44.5元,比上年提高16.3元;落实良种补贴3.58亿元;筹集资金7384万元,在99个县市(区)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扶持生猪发展政策得到较好落实。2007年,国家和省政府扶持山东生猪生产资金4.6亿元,其中,中央级3.0亿元、省级1.6亿元。全面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山东对能繁母猪补贴每头50元,补贴资金1.63亿元,惠及农户90多万户。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山东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省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由年初确定的每人每月3元、6元、9元,提高到8元、12元、16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全省已有48个县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参保农民达63万人,积累保险基金24.5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5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分行业看,农业增加值达到1441.2亿元,增长3.6%;林业增加值为57.8亿元,增长7.7%;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价高量少效益好的发展势头,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高达122.4,牧业增加值599.6 亿元,增长4.2%,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5.9%,比上年提高27.9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361.1 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0.8%。

   

  (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尽管2007年春季较旱,但夏秋雨水丰沛,市场粮价较高,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实现稳定增产,农产品优质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棉花生产略有下降。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10097.9万亩,比上年减少98.3万亩,减少1%;亩产406.6公斤,增长2.4%;粮食总产突破4100万吨,达到4105.7万吨,连续五年实现稳定增产,创近八年来最高水平。夏粮总产略减。全省夏粮面积达4981.8万亩,减少51.4万亩,减1%;亩产376.1公斤,略有增长;夏粮总产1873.9万吨,减0.9%。秋粮喜获丰收。全省秋粮面积5116.1万亩,减少46.9万亩,减0.9%;亩产436.2公斤,增加18.1公斤,增长4.3%;秋粮总产2231.8万吨,增加73.2万吨,增长3.4%。农产品优质率稳步提高。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达到3800万亩和1200万亩,优质率分别达到76.3%和28.9%。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50万亩、670万亩和30万亩。

   

  棉花生产呈“一增两降”特征。受全省首次棉花良种补贴的影响,农民植棉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2007年继续扩大。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1410万亩,比上年增加15.3万亩;棉花亩产71.0公斤,减少2.4公斤,减3.2%;棉花总产达100.1万吨,减2.2%。棉花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今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约半月的时间,全省出现多年少有的持续阴雨天气,棉田土壤湿度过大,霉铃、烂铃、落铃较为严重,对棉花的采收、品质和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油料作物呈现“三增”态势。由于雨水丰沛,病虫害较轻,对于多种植在山区丘陵地带的油料作物十分有利,油料生产在连续两年减产的情况下,2007年出现回升。油料作物面积达1318.7万亩,比上年增长1%;总产达369.1万吨,增长3.0%;亩产279.9公斤,增长2.0%。蔬菜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达到8625.2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首次突破1300万吨,达到1333.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2、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5.1万亩,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荒山造林87.2万亩,是近年来荒山造林最多的一年;新育苗44.0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754.6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10处省级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56个,总面积1463.7万亩。林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在境外投资的林业企业20多家;林业企业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共获得产品奖45个,其中金奖17个,居全国第一位。

   

  3、畜牧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2007年是畜牧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整个畜牧业在震荡中发展,总体比较平稳。由于猪肉价格上涨过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4月份以来,生猪、家禽等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且持续攀升,期间生猪及猪肉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位运行,养殖户收益增加,饲养信心增强,生猪生产出现积极变化,生产逐步恢复,整个畜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好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614.7万吨,比上年增长3.6%;禽蛋产量313.0万吨,增长2.6%;奶类产量242.2万吨,增长14.0%。

   

  4、现代渔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总产量达778.2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653.1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125.1万吨,增长8.8%。优质水产品持续增长,海参、对虾、梭子蟹等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4万吨、10.8万吨和7.0万吨,增长1.9%、9.3%和27.3%。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新发布实施18项地方渔业标准,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92处、无公害产品267个。渔业资源修复力度加大,放流各类增殖苗种25亿尾(粒),投放人工鱼礁礁体50多万方。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建成高标准生态池塘20多万亩。水产品出口创汇34.1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30%以上,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5.3元,比上年增长 14.1%,增幅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全省农业发展史上首次连续四年每年农民增收350元以上。其主要特点:

   

  1、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第一产业纯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从中受益匪浅。全省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纯收入为2074.9元,增加249.9元,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据测算,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农民人均第一产业增收235.9元,占农民人均一产业增收额的94.4%。

   

  2、工资性收入是推动非农产业收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力量。2007年,全省各级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显著改善,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950.8 元,增加279.2元,增长16.7%。工资性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38.3%提高到39.1%。农民人均非农产业纯收入为2910.5元,增加367.1元,增长14.4%,非农产业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传统农业产业。工资性纯收入占非农产业纯收入的67%,对农民非农产业增收的贡献率达76.1%,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3、强农惠农政策促使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长。在前几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的基础上,2007年又增加了棉花良种补贴、能繁殖母猪补贴等多种强农惠农政策,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加。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44.3元,增长13.1%。其中,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54.2元,占财产性纯收入的37.6%。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189.7元,增长19%。其中,粮食、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人均19.1元,增长41.1 %;而农民得到救济金、抚恤金、扶贫款、报销医疗费、赔款等收入人均26.5元,增长25%。

   

  4、农民消费支出快速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1.6元,增加477.8元,增长15.2%,比纯收入增幅高1.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食品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人均食品支出1369.2元,增长14.9%。其中,粮食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8.2%,肉蛋奶及水产品支出比重为8.9%,高于粮食支出比重0.7个百分点。居住质量稳步提高。人均居住支出682.1元,增长24.5%;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家庭设备与用品消费快速增长。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196.0元,增长23.5%,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每百户拥有电冰箱39.4台、空调6.2台、抽油烟机8.6台、热水器22.9台、家用电脑3.6台,分别增长17.3%、20.9%、28.3%、19.2%和50.0%。交通通讯手段明显改善。人均交通通讯支出422.4元,增长19.9%。家用汽车已开始步入农家,每百户拥有1.4辆,增长16.6%;移动电话86.2部,增长42.1%。

   

  (五)农产品生产价格全面上涨。据对全省788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调查,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4.0 %,为近七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呈现出全面上涨态势,其中牧业是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1、农业产品价格一路走高。农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3%,拉动农产品价格总指数上涨6.1个百分点。其特点是上半年稳定增长,下半年迅猛增长,进入第四季度上涨幅度最高,达21.7%。粮食价格全面上涨。全年粮食价格上涨12.9%,其中,玉米价格涨幅最大,上涨17.5%,薯类、小麦、豆类、稻谷价格稳步上涨,分别上涨15.4%、9.6%、5.7%和4.6%。棉花价格涨幅趋高。全年棉花价格上涨8.3%。从走势上看,一季度价格低于上年同期,但受国内棉花需求增加和棉花减产的预期等因素影响,价格显现出逐步上涨趋势,二、三季度涨幅均在6%以上,四季度涨幅达13.7%。油料价格高位运行。因受油料生产连续两年下降及国际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油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全年油料价格上涨21.0%,仅次于生猪价格的涨幅。蔬菜价格快速上升。全年蔬菜价格前稳后升,同比上涨9.3%。除姜蒜类略降外,瓜菜类、菜用豆类、食用菌类,分别上涨14.4%、13.7%和12.6%。水果价格涨幅较大。全年水果价格上涨10.6%,苹果价格涨幅最大,上涨23.9%,其次是桃上涨16.1%,西瓜上涨6.8%。

   

  2、林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由于市场对林木产品的需求旺盛,造成林木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全年林业产品价格上涨15.8%。

   

  3、牧业产品价格涨幅最高。在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的拉动下,牧业产品价格全线上涨,涨势较猛,涨幅高达22.4%,拉动农产品价格总指数上涨6.8个百分点,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全年畜产品价格均在高位运行,四个季度涨幅依次为17.3%、20.4%、34.6%和22.1%。生猪价格涨幅最高,上涨37.4%,其他依次为羊上涨18.0%、肉禽上涨16.3%、禽蛋上涨15.7%、牛上涨12.9%。

   

  4、渔业产品价格稳步上升。由于肉、禽、蛋价格的全面上涨,水产品需求明显增大,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全年渔业产品价格上涨6.0%。分品种看,海水虾蟹类上涨10.4%,淡水鱼类上涨8.1%,海水鱼类上涨5.5%,海水贝类上涨2.4%。

   

  (六)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机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全省农机总值达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机总动力9917.8万千瓦,增长3.8%;农机服务产值达到362.2亿元,增长3.5%。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7255.2万亩,增长0.4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034.7万亩,增长3.3%。农村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各级政府以推进“路水电气医学”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村通柏油路达到94.3%,村村通有线电视达到80%,自来水受益村达到80.8%,通汽车行政村达到99.6%,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3%,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60.9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和建议

   

  (一)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严重。全省正处于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阶段,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农业和农村发展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却日益突出。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目前,全省年末耕地面积为10282.8万亩,人均仅1.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3亩;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相比,仅高出0.3亩。二是淡水资源短缺。全省人均淡水总资源为334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100立方米)的1/6,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5。根据联合国的划分,山东属人均少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三是农村土壤污染严重。目前全省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亩均分别是29公斤、1.0公斤、2.1公斤,依次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1.7倍和2.6倍。农药、农膜、化肥施用量的逐年递增,严重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粮食生产的三条底线;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节约型农业技术,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进一步挖掘农业自身的增产增效潜力,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走高效生态的发展路子。

   

  (二)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首先,从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构成看,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政策性补贴。据测算,由于涨价因素,农民人均多收入235.9元,占农民人均增收的38.2%。但随着政策性增收效应的释放,农产品价格上涨增收进入基数,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其次,从打工收入看,受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影响,劳动力转移面临一定困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再次,从农村二、三产业看,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较多,今后发展将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严格限制,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将受到一定制约。加上农资价格的普遍上涨及高位运行,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压缩了农民增收的空间。2007年,农资价格上涨7.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因此,建议从政策上继续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努力改善农民外出就业环境,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加大劳务输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假冒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然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财政支援农业支出总量逐年增加,但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12.8%,1990年降到9.0%,2000年又下降到6.7%,2007年为7.2%,虽有所回升,但仍然比1980年、1990年,分别低5.6个、1.8个百分点。由于投入不足,相当部分农田的灌溉和农村的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许多村没有科技服务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村民很少开展集体文化生活,缺少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环境和生活质量。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落后的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的投入力度,真正承担起农村义务教育的职责,让农村的孩子上得起学。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让农民看得起病。切实增加对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5.3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9%,而且增速也长期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二者差距为238元,90年代末差距拉大到3259元,目前已相差9280元,名义城乡收入差距为2.86:1,若把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因素考虑在内,山东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在4倍以上,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不仅制约着“三农”的发展,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共进。缩小城乡差距,重要的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过大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要抓好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2008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展望

   

  展望2008年,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考虑到政策和市场双重导向作用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应用水平稳步提高,小麦播种期间降水较多、土壤墒情较好、种植面积增加、受南方雪灾影响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等利好因素影响,2008年粮食面积和总产量将保持上年水平;受油料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刺激,油料播种面积、总产量有望继续增加,总产量超过370万吨,接近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在政策引导下,总产量有望恢复增长;蔬菜水果总产有望继续增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望保持稳定增长。

   

  (二)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分析,受就业环境改善、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民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将继续增长,主要是因为2008年粮棉油菜果生产形势较乐观,受2007年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生猪、家禽存栏数量明显增加,牧业收入将继续增长。农民家庭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2008年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将继续增长。随着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社会保障措施的逐步落实,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来源:山东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