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发展,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通过着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推进扶贫工作,黑龙江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速加快,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一、收入增长较快
由于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务工环境优化,2007年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全省差距在逐年缩小。
据对全省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00个农户抽样调查,2007年黑龙江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3元,比上年增收533元,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16%,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六个百分点,
各项收入呈现全面大幅增长态势。家庭经营纯收入1477元,比上年增长33%;工资纯收入232元,同比增长16%;财产纯收入189元,同比增长83%;转移性收入255元,同比增长26%。
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增收主动力。2007年黑龙江省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和农牧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使贫困县农民的农业纯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收入的主要增长动力。贫困县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8%。其中,农业纯收入为1316元,人均增加280元,比上年增长27%,对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53%;牧业纯收入为115元,人均增加62元,增长贡献率为12%。
劳务收入对增收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全省采取了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农民打工收入继续为贫困县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据调查,贫困县农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和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增加43元,增长45%,对贫困县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8%。
政策性因素促进增收作用明显。2007年黑龙江省加快推进惠农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对贫困县农民增收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据调查,贫困县农民得到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178元,增长18%,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5%。
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活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强了农民购买力,带来了生活消费水平的较大提高。2007年贫困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9元,人均增加272元,增长1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773元,同比增长21.3%;衣着支出146元,同比增长31.4%;居住支出349元,同比增长28.1%;家庭设备、用品支出56元,同比增长10%;交通和通讯支出151元,同比增长15.9%;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199元,同比增长8.8%;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8元,下降11%。由于国家全面实行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免,使农村教育服务消费支出中的学杂费下降7%。
居住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7年贫困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增长2%;人均住房价值46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住砖木结构的户所占比重为50.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户所占比重为0.86%,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住土坯屋和草房户在逐年减少,所占比重为44.1%,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生活设施也有所改善。有96%的被调查户使用水冲式厕所和旱厕户,比上年提高了0.07个百分点;有40.2%的被调查户饮用自来水,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观。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及扶贫开发力度加大,黑龙江省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贫困县农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贫困县通公路的自然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为93.4%,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通电的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为99.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92.4%,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96.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医疗卫生工作仍需加强
黑龙江省在农村开展的合作医疗基金工作不是很顺利,由于农民对党的政策理解不透,而且农民医疗费报销存在着一些困难,有些农民不情愿参加合作医疗基金组织,2007年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参加合作医疗基金组织的农户比上年增长了1倍,但也仅占被调查农户的68%。贫困地区的医疗体系还比较落后,卫生资源短缺,村卫生室设施简陋,医疗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的村还没有卫生室和合格的医务人员。据调查,2007年黑龙江省贫困地区有卫生室的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仅占23%;有合格医生或卫生员的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仅占24%;有合格接生员的村占被调查自然村比重仅占23%。
四、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虽然黑龙江省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生产消费与全省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距离。为缓解和消除贫困,必须从消除贫困根源着手,有的放矢,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一)加大扶贫投入力度
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并从政策上引导各类金融组织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从制度方法上更加完善监管,建立长效的机制。在扶贫建设项目的选择上,要高度重视卫生设施、人畜饮水、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扶贫投入建设,这些项目对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大、覆盖面宽,同时见效也快,容易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必须努力拓宽投资渠道,在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及信贷扶贫资金的同时,还要借助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
(二)加强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反贫困战略的基础,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地域偏远、地广人稀,灾害频繁、社区条件差,乡村交通闭塞,生活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要继续加强道路、水利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等级和质量。同时要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的维护,改变因只建不养而导致的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的现象。
(三)完善开发式扶贫,侧重“人力资源开发”
贫困不仅是物质上贫困,更是精神的贫困。贫困地区农民不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水平较差,而且思想观念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劳动力素质低下。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核心环节。脱贫先脱盲,致富先治愚,只有大力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才能以素质换物质,有效利用各种发展机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劳务输出是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保证农民外出从业有一技之长,大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劳务收入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来源: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