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制约吉林省农户生产性消费的因素及对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2月25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农民的生产性消费,是指用于农产品生产和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物质材料及其它物品的消费,包括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两部分。吉林省农户生产性消费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吉林省农户生产性消费的现状

   

  据对全省1600个农户抽样调查,2007年吉林省农户人均生产性消费支出2464.79元,同比增加360.61元,增长17.1%。

   

  1、中短期消费平稳增加

   

  2007年,农民用于家庭经营生产费用支出人均2044.40元,同比增加252.01元,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1983.74元,同比增加235.79元,增长13.5%;在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生产费用支出1445.39元,同比增加143.75元,增长11.0%;农业生产资料支出1143.21元,同比增加52.39元,增长4.8%;牧业生产费用支出533.55元,同比增加92.79元,增长21.1%。第二产业生产费用支出28.60元,同比增加18.64元,增长1.9倍;第三产业生产费用32.06元,略有下降。

   

  2、长期投入增速快、比重小

   

  2007年,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人均420.39元,同比增加108.60元,增长34.8%。从购买数量上看,小型拖拉机增长40.0%;大中型拖拉机增长一倍;机动脱粒机增长33.3%。从拥有量上看,大中型拖拉机增长33.7%;小型和手扶拖拉机增长1.0%;收割机增长一倍;农用动力机械增长23.0%。

   

  尽管吉林省农民的生产性消费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目前仍然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1)农民生产性消费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偏低。据2007年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生产性消费总额占人均总支出的比重为39.2%。(2)农民的生产性投入以短期投资为主,长期投资不足。目前,生产性消费支出中属于短期投资行为的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占总生产消费的比重82.9%,而属于长期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1.1%,这严重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二、制约农户生产性消费的因素

   

  1、农民的收入预期与支出预期不稳定

   

  农业本身属于脆弱产业,农产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较弱,尤其农业尚无适当的农产品维持价格,农业同时受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的制约,因此农民的收入预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农业保险、农村投融资体制、消费信贷市场以及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的不完善,农民为了养小防老、婚丧嫁娶、子女的教育培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不得不谨慎性消费、预防性储蓄,正常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

   

  2、农用生产资料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生活消费在向享受型、发展型结构转变。因此,农民对农用生产资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优良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更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存贮设备;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和运输机械等。但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忽视了对农民生产性消费需求、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特征,致使相当一部分农用生产资料在农村市场货不对路,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的需求

   

  3、农民生产性消费缺乏法律保护

   

  农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但也是维权能力最弱的消费群体,农民受到侵害以后,其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再加上农业生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所以一旦受到损害,很容易失去生产的良机,其损失难以弥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众多中小经营者进入农村市场,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农民在购买、使用农用生产资料过程中,经常受到假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侵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事件屡屡发生。

   

  4、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外原料、燃料价格上涨过快,特别是由于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化工产品普遍涨价,再加上对农资的需求量增加以及运输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农用生产资料生产成本的上升,致使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吉林省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6.02%,其中,玉米种子价格上涨3.1%,农业用饲料价格上涨47.2%,牧业饲料价格上涨25.7%,农膜价格上涨9.6%,燃料价格上涨7.9%。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民多支出140元。

   

    三、扩大农户生产性消费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低是影响农民进行生产性消费的根本因素,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才能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购买生产资料,从而推动农民的生产性消费。因此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改善投资结构;适当增加财政对农业科学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确保财政支农支出持续稳定增长。

   

  2、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的消费需要国家给予法律上的保障,特别是生产性消费与一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不同,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更需要法律的保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保护农民生产性消费的法律、法规,使农民的生产性消费有法可依。应加强对优质农机产品的宣传推广,让农民在充分享有知情权的基础上选购农机产品。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民的心理预期

   

  目前,随着农村各项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民虽然有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有相应的消费能力,但由于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而不敢消费,而是把收入的大部分变成储蓄,以备年老体衰和应付天灾、疾病之需。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稳定农民的心理预期,激发其潜在的社会购买力,还应采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分类设计不同类别农民的社会保障项目等措施。

   

  4、加强政府对生产资料市场的宏观调控,稳定农用生产资料价格

   

  为维护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消费,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企业的管理,稳住农资商品的源头价格。二是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健全农资补贴制度,让农民多到更多的实惠。

   

  (来源: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