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吉林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地推进改革开放,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粮食出口受限等不利因素,努力提高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外向度。通过扩大开放,推动了吉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值102.99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关口,同比增加23.85亿美元,增长30.1%。其中,出口总值38.58亿美元,增加8.61亿美元,增长28.7%;进口总值64.41亿美元,增加15.24亿美元,增长31.0%。对外贸易总量、增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突破。
一、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品牌战略力度的加大,吉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有吉林特色的出口商品。2007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9.03亿美元,增长57.9%。在出口的机电产品中,摩托车和蓄电池出口分别增长81.5%和57.1%。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6亿美元,增长20.1%,进口6.53亿美元,增长38.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成为推动吉林省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二)民营企业首次成为第一大出口主体。随着外贸经营权的完全放开,2007年吉林省新增民营外贸企业654家,累计完成出口14.8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8.5%,所占份额分别高出国有、外资企业3.8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民营外贸企业出口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吉林省第一大出口主体。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出口13.3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4.7%,在全省外贸出口中发挥着次主力军的作用。
(三)重点出口商品拉动作用强劲。今年全省单项出口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重点商品共完成出口24.38亿美元,同比增长46.9%,增幅高于全省外贸出口平均增速18.2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3.2%。见下表:
2007年吉林省出口总值超过千万美元的商品情况
|
总值(万美元 ) |
比重(%) |
增长(%) |
全省出口总值 |
385819 |
100.0 |
28.7 |
主要出口商品小计 |
243844 |
63.2 |
46.9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54979 |
14.2 |
72.3 |
谷物及谷物粉 |
28066 |
7.3 |
50.8 |
汽车及汽车底盘 |
26492 |
6.9 |
144.1 |
胶合板及类似多层板 |
25265 |
6.5 |
27.5 |
钢材 |
13740 |
3.6 |
24.4 |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11480 |
3.0 |
9.2 |
汽车零件 |
11461 |
3.0 |
88.8 |
鞋 |
7831 |
2.0 |
48.7 |
鲜、干水果及坚果 |
7295 |
1.9 |
2.9 |
家具及其零件 |
6442 |
1.7 |
4.9 |
干豆 |
5032 |
1.3 |
21.0 |
新的充气橡胶轮胎 |
4762 |
1.2 |
-19.5 |
蔬菜 |
4495 |
1.2 |
23.7 |
食用油籽 |
4462 |
1.2 |
54.1 |
水海产品 |
4445 |
1.2 |
31.9 |
医药品 |
2915 |
0.8 |
11.1 |
鞋靴零件 |
2692 |
0.7 |
1662.2 |
药材 |
2659 |
0.7 |
73.5 |
鲜、冻牛肉 |
2514 |
0.7 |
32.2 |
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 |
2469 |
0.6 |
17.1 |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
2460 |
0.6 |
-- |
塑料制品 |
2392 |
0.6 |
-4.5 |
生铁及镜铁 |
1789 |
0.5 |
67.6 |
煤 |
1499 |
0.4 |
28.8 |
锯材 |
1482 |
0.4 |
-4.4 |
电线.电缆 |
1436 |
0.4 |
-1.9 |
摩托车 |
1189 |
0.3 |
81.5 |
家用或装饰用木制品 |
1098 |
0.3 |
-29.7 |
钢坯及粗锻件 |
1003 |
0.3 |
160.6 |
从增长幅度看,共有15种商品的出口增长超过全省出口总值的增幅,其中鞋靴零件、钢坯及粗锻件、汽车及汽车底盘增长幅度最大,分别增长16.6倍、1.6倍和1.4倍;出口量较大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谷物和谷物粉分别增长72.3%、50.8%。
(四)对周边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可观。从国别看,德国仍是吉林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实现29.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对德国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28.9%,已接近三成。今年以来,吉林省对周边贸易伙伴俄罗斯的出口增幅可观。对俄累计出口为7.24亿美元,同比增长91.6%。其次对韩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为5.28亿美元和4.51亿美元,增幅也分别达到22.0%和22.5%。
(五)长春市独占全省进出口鳌头。长春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9.54亿美元,增长32.9%,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量的67.5%,拉动进出口增长21.7个百分点,对全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白山市、通化市和白城市进出口增长强劲,延边州、辽源市和四平市进出口平稳增长,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只有松原市进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走势。
二、2007年对外贸易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外贸进出口规模依然偏小。 2007年吉林省进出口总值突破了百亿美元,位居全国第18位,进出口总量、增量均达历史峰值,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但规模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0.47%,且位次也比上年后移了1位。这表明在全国进出口规模整体扩大的同时,吉林省与其他省市的发展差距在拉大。吉林省的进出口规模仅相当于广东的1.6%;江苏的2.9%;上海的3.6%,与毗邻的辽宁、黑龙江两省比较仅相当于辽宁的17.3%;黑龙江的59.5%。
(二)人民币升值增加企业成本。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三)出口退税下调减少企业利润。出口退税是出口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因而,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对于以薄利多销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大多数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意味着利润的直接减少。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国家为了缩小贸易顺差,2007年7月再次对2831种商品出口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如服装、鞋帽、箱包类出口退税率由13%下降至11%,粘胶纤维由11%下降至5%等,导致吉林省相关商品出口减少8亿美元。
(四)贸易摩擦形势严峻考验企业国际市场适应能力。目前,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已常态化、多样化、复杂化,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受阻。如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制度于
三、2008年吉林省对外贸易运行环境及展望
2008年,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仍具备支撑对外贸易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第一,世界经济的基本面仍向好,虽然出现回落态势,发展仍是主旋律。2003-2007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接近5%,为近30多年增长最强劲的5年,这一增长势头还将惠及2008年,市场需求依然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第二,我国经济仍处在一个稳定上升周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必将推动经济和社会在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这为吉林省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吉林省经济连续 5 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近5 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都在 30 %以上,为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2008年吉林省的对外贸易仍具备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发展的环境会比2007年趋紧,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出口退税政策的显现,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加之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煤电油运供应价格紧张,都将继续加大出口商品成本,削弱出口产品竞争力,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及2007年进出口基数较高,也使得2008年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四、保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是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是新征程的起点。在世界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密切关注当前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重视美国经济环境变化可能造成其经济减速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总量。目前,吉林省传统大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发展主要依赖数量的扩张,且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受到国外反倾销和贸易壁垒以及政策变化之害越来越深,要化解这些风险,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大力实施战略转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认真落实国家“品牌振兴计划”,开发差异化产品,加快培养自主出口品牌,有效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竞争能力,同时要在企业中积极推行产品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认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对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及其它高新技术产品、木制品及家具、纺织和其它轻工产品出口企业要制定扶植政策,培育出口优势产业集群,为保持出口持续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奠定基础。
(二)各部门要正视现实,全面准确理解出口退税政策。据了解,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是为缩小贸易顺差,抑制高能耗的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所采取的对资源性产品调低和取消出口退税的措施,是在运用财政政策建立起对过热行业调控的长效机制,并继而减缓其他相关行业的投资压力,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该政策调整的税目所涉及到的商品,如铁合金、电解铝等均为吉林省的主要出口商品品种。在短期内看来虽然有损于如吉林铁合金集团等企业的自身的经济利益,但长期来看肯定有利于该行业结构的升级。各部门要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引导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特色产业群,打造出口基地,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从而壮大吉林省出口企业的规模竞争力。
(三)扩大边境贸易,培育进出口贸易增长点潜力巨大。吉林省发展边境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着力点应放在延边地区。延边地区现有5个边境县市(珲春、图们、龙井、和龙、安图),对外开放的口岸通道共11个,由于吉林省对朝贸易通道长期不畅,口岸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边境小额贸易发展缓慢,2007年出口仅为2.56亿美元,同比下降14.4%。因而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建立会晤机制,加强与境外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加快查验速度,简化通关程序,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敦促对方维修口岸设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建立适应国际联运业务需要的新机制,提升口岸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等一系列的工作已破在眉睫。
(四)抓住机遇、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企业要抓住日、韩、港、台等地纺织加工业向大陆转移的和“南商北移”的机遇,争取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在积极吸引国际大型跨国公司来吉林省投资的同时,也要鼓励省内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联盟或合资合作,借助其资本、技术管理和营销的优势,提升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要实行“走出去”战略,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实现跨国经营。通过兼并和联合等方式,扩大吉林省原有基础好的出口企业和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形成规模经济,走规模经营之路,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实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减少对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市场多元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外贸平衡发展、维护本国本地区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外贸市场多元化的难度普遍加大。应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逐步实现进出口贸易差额的基本平衡;同时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加强对话,增强出口商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开拓新的出口领域和国家,减少贸易摩擦。
(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