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浙江省金华市产业集群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1月16日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内容提要:《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现有加工制造业的特色优势,实行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举,传统产业改造提高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并举,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发展并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文化对产业的增值作用,强化民营经济与外资的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时期,金华市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产业集群,这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实施“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任务,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全局性和关键性的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入手,通过数字和事实分析金华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对金华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就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形成地理空间集聚体。

   

  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的新型组织,兼具大型企业规模经济和中小企业灵活性的优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企业病”和中小企业制约自身发展的诸多弊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成为一种全新经济地理现象,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完成资本、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并进而提高区域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学者在系统介绍西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产业集群实践的具体调查,进一步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其中,较为新颖的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优势,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共同的产业特征和“根植性”、地理接近性等特点,有助于银行了解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其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从而增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不足的难题。

   

  2、产品差异化优势。由于群内企业竞争激烈,且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便于建立同类产品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因此,相对单独游离的企业而言,群内企业更容易具备产品差异化优势。

   

  3、区域营销优势。指群内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整体的力量进行宣传,树立区位品牌,使群内每个企业都受益。

   

  4、组织优势。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既避免了纯科层型组织中官僚化倾向,资源限制等劣势,又避免了纯市场型组织中过高的交易成本,获得了新的组织优势。

   

  5、资源整合优势。同种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将大大增强企业对本地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6、对负面效应的规避能力。由于群内企业拥有共同的利益,当个别企业的欺诈行为和败德行为损害到群体利益时,将受到集群整体的反对,从而大大降低群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行为。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根据“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要求,金华市正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打造上海经济区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金华产业竞争力乃至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大战略性举措。

   

    二、金华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经过多年发展,金华市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快速成长,进一步显现区域特色优势,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推力和产业基础。

   

  (一)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尤其是“九五”以来,各县(市、区)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聚、小资本大集群”为特征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面积1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72亿元,入区企业6257家,当年销售产值757亿元,税收27.6亿元。发展平台的大规模构筑,推动了企业集聚发展和更新改造,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企业。产业集群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柱。2006年,在产业集群的支撑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36亿元,销售产值1701.6亿元,分别增长26.2%、26.5%,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85.5亿元,增长15.7%,增速又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高达53.0%。

   

  (二)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独特

   

  作为富有特色的区域产业组织形态,金华产业集群有着独特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

   

  发达的专业市场。专业市场与特色制造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构成块状经济的鲜明特点。2006年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82个,总成交额97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42个,占全省的7.81%,年成交额877.1亿元,占全省的11.9%,居全省第四位。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农贸城、中国科技五金城被认定为省重点市场,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金华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被命名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为骨干,多门类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流通先导,工贸联动,以市场兴旺带动产业壮大、进而带动全市经济繁荣的特点十分突出。

   

  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具有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和经济活力。集聚于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单位,形成了以特色优势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地方生产体系,构筑起专业化产业区,呈现“无形大工厂”式的区域规模优势。典型的块状经济显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产业大规模”的特征。

   

  悠久的文化传统。块状经济扎根于深厚的婺州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传统文化和经商素质引导到创业实践中去,将人文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块状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以血缘姻亲、地缘乡谊作为维系纽带和协作基础,以此降低经营风险、交易成本和应对外来竞争。

   

  (三)产业集群运行效应明显

   

  一是有效竞争效应。企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和同一地理空间高度集中,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效竞争的结果,促进企业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和营销策略,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是互动式学习效应。同类企业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促进相互学习和激励创新,形成知识溢出、技术扩散和整合优势的内在机制,进而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是生产专业化效应。企业采用专业化加灵活性的弹性专精生产方式,形成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网络,产生较强的集体效益,明显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四是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群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地方网络,获得单个企业不易获取的生产经营条件。产业集群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和相关机构的集聚,企业可较便捷地从外部获得信息、资源和熟练员工及专业人才,还可得到关联机构所提供的各种有效服务。

   

  五是地方经济繁荣效应。较发达的块状经济造就了较发达的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产业集群不断显现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三、金华产业集群发展的不足

   

  金华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处于产业集群初级形态。不少块状经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较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同一产业领域,但是没有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主体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不够,产业体系缺乏深度。区域网络合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块状经济尚未建立紧密有效的分工协作,企业生产经营自成体系。

   

  (二)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金华市目前的主导产业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按照国际标准,金华市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如纺织服装、小商品等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三)产业集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不够。金华市缺乏区域功能定位和工业布局的统一规划,造成不同产业相互交错,导致一些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产品配套率低,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集群的企业之间,特别是内地企业与外资企业缺乏合作与竞争机制,造成了“集”而不“群”,集群优势难以形成。外资企业的当地配套企业少,不利于外资企业做大和以商招商、以外引外。

   

  (四)产业集群对专业市场的支撑不明显。从市场的商品来源来看,金华市相当一部分产业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属“低、小、散”的产品,与市场发展对高质量的产品要求距离较远。与此同时,有的地方重视产业集群发展,但对培育、扶持与之关联的专业市场特别是接轨龙头市场的力度不够,加之各县(市、区)之间尚未健全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使得产业集群对市场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五)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相当部分企业实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部分块状经济处在对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较大的行业,时有环保和安全问题发生,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优秀人才不足特别是企业家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瓶颈。

   

    四、对金华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思考

   

  《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现有块状经济优势,从中择优培育多个有发展潜力、国际竞争能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是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小商品制造、五金机械制造、现代医药与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兴高附加值产业等八大产业集群,要重点培育以“一基地、两中心和五大产业区”为主体的八大优势产业集群。“一基地”,即浙中汽车产业基地;“两中心”,即中国小商品制造中心和中国五金机械制造中心;“五大产业区”,即现代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食品加工产业区、新型建材产业区、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区。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认为金华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今后要做到:

   

  (一)通过重组与整合,在发展中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首先,要进一步适应创造性地整合本地资源的良好机制,真正形成产业集群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对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加以创造性的整合,无疑是一种战略性的举措。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不断发展的关键。这意味着,不仅当地的特色物质资源应当成为集群发展的基础,其特有的历史社会文化资源也应当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之中,这是真正形成产业特色的关键,是解决各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的产业重构和过度竞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区域性与全球性之间的矛盾的关键。

   

  其次,强化技术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鉴于目前金华市大多数产业集群都属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传统产业,在这些产业领域运用好这一战略尤其重要。为此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对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包括把相关的前道和后道工序都纳入其中,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第三,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进一步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集群竞争力。

   

  第四,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要在集群中形成由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具有强大支撑作用,包括克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等不足,以及促进市场的规范运行。

   

  第五,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律组织,培训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培养自律、诚信的集群经营氛围,限制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尤其是没有约束的仿冒以及恶性价格竞争等。在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中,应尽快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的同业公会等民间组织,以便使集群内各企业的行为规范化、自律化,形成诚信的氛围,同时在群内开展各种培训、信息咨询等公共活动,提供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服务,帮助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六,提高外向度,向全球化的价值链纵深推进。在引进外资时,一要让引进的外资能够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原本存在的空白,从而能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二要考虑让引进的外资能够有效拉长本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从而能够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同时也提升其竞争力。三要注意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融合。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我们需要走向世界的勇气与胆识,需要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理念,也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致化产品。

   

  (二)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首先,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这是因为,与产业政策相比,产业集群政策要综合考虑一个地方的资源条件,要把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发展纳入相关政策的考量范围,只有这样,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才能有切合实际的载体。

   

  其次,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任何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因素。在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创造优惠条件引导企业在具有优势的地点集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营造整体政策环境上面,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在以园区形式集聚企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的基础不仅仅是规模企业,更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政府在引导企业集聚的过程中,既要在企业规模准入条件上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又要根据本地资源特点保持一定的产业选择性,从而促使产业集群最终能够形成弹性专精的生产体系,为提升集群竞争力创造条件。

   

  第三,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不断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这是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经常性职能之一。为此,一方面要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中介服务体系与科技服务体系的发育发展,包括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测试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润滑剂;要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切实解决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建立或帮助建立各种科技研发与科技咨询机构,并帮助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弥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要适时建立或帮助建立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在产业集群中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创造条件。政府还可以发挥引进生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并在帮助企业留住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方面提供指导。在产业集群发育成熟的地方,要及时推动集群提高自组织程度,引导集群内的企业成立同业公会之类民间组织,由此推动集群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

   

  第四,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始终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维护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要求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要坚决严惩。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放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五,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高度重视和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公正稳妥地解决在征地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避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产业集群这种不公平的、最终还会损害效率的做法。要进一步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就要突破体制的藩篱,要放宽有前景的产业集群所在城镇或园区的财经权限,保证这样的城镇或园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化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