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是当今发展较快的产业。快递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邮递和运输服务方式,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我国,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者和商家多元化寄递需求、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快递服务不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还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成为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目前,全球背景下的快递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中国快递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逐步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近年来,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大量产生。为了解快递业快递服务业发展状况,促进快递服务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和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于2007年上半年联合开展了全省快递服务业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快递服务业发展较快,呈现出国有、民营、外资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实力增强,业务范围拓展,经营业绩提高,但与沿海和内陆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总体规模偏小、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缺乏规范等问题,亟待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
一、安徽快递服务业发展现状
1、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经济普查显示,全省经营快递业务的法人企业只有7家,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库,结合省邮政管理局掌握的情况、经过逐个清查、核实后确认,截至2006年底,全省经营快递业务的法人企业有34家,两年时间,快递企业的数量就增长了3.9倍。快递企业的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商务往来日益增长的实物传递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经营业绩大幅提高。2006年,快递企业全年实现快递业务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营业利润大幅提高,为1323.8万元,比上年增长66.4%,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1622.1万件,尽管比上年下降8.1%,但是对业务收入增长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国内同城业务量大幅减少,而附加值较高的国内异地、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均有所增加。
3、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从经营快递业务范围看,同时经营国内同城、国内异地、港澳台及国际业务的企业占35.3%;只经营国内同城及异地业务的企业占5.9%;仅经营国内异地业务的占17.6%;仅经营国际及港澳台业务的企业各占8.8%,经营国内异地、港澳台及国际业务的企业占14.7%。
4、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快递业快递企业实力逐步增强。2006年,全省快递企业资产总计为6.5亿元,户均资产为1915.6万元;企业拥有营业网点为2299个;企业从业人员增幅较大,年末为2886人,比上年增长47.5%;房屋建筑面积增幅为11.6%,共计4.
5、服务设施快速增加。从企业的运输设备、分拣设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看,快递业快递服务硬件实力明显改善,2006年被调查企业拥有独立分拣场地面积比上年增长32.5%,为1.
6、服务方式更加先进。快递企业在上门揽收、投递到户、限时送达等服务功能上日趋完善,先进的信息跟踪技术使跟踪查询服务更加及时、方便。在被调查企业中,提供查询服务的快递企业有33家,占97%,其中能提供按环节跟踪查询服务的企业有32家,占97%。只有1家企业未提供查询服务。
二、安徽快递服务业发展特征
(一)经营主体多元化
快递业快递业已经打破了最初的国有邮政快递(EMS)一揽天下的格局,呈现出国有、民营、外资等多元化主体相互竞争的格局。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在被调查的快递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9%、有限责任及股份公司占58.8%、私营企业占17.7%、股份合作及联营企业占8.8%、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占5.9%、其他企业占2.9%。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快递市场份额在下降,而民营及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见表1),发展速度加快。
1、国有快递企业占主导地位但发展趋缓。中国邮政EMS先后于1980年、1984年开办了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国际业务方面,依赖万国邮联系统和与TNT集团建立合作代理关系,国内业务方面,依靠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国家赋予邮政的普遍服务政策(邮政车辆城市内通行无阻、EMS"邮件"等同于真"邮件"享受铁路、民航的优先装运权等)施用于并非完全符合"普遍服务"内容的国内EMS业务,运用有利的行政资源,国有邮政快递EMS一直处于快速的增长和近乎垄断的高市场份额状态,1995年EMS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97%。随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国有邮政快递已不能满足市场增长与时限的需求,民营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导致国有企业快递市场份额减少。2006年,快递业国有快递企业快递业务量达1305.2万件,比上年下降17.5%,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80.5%,比重比上年下降9.1个百分点;实现快递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6%,比重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1561人,比上年增长26.8%,占所有从业人员的54.1%,比重比上年下降8.8个百分点。
2、民营和外资企业比重较小但发展速度较快。民营快递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由于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营快递如:申通、圆通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外资快递企业自1984年4月,美国FedEx登陆中国后,国际快递巨头纷至沓来,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简称UPS)、德国敦豪(简称DHL)、荷兰天地(简称TNT)都与中国最大的货运代理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简称中外运)成立了合资企业,其中有一家外资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了分公司,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国际四大快递巨头通过独资、并购、加盟等方式加速发展。2006年,快递业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快递业务量达316.9万件,比上年增长73.5%,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9.5%,比重比上年上升9.1个百分点;实现快递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占全部快递收入的26.4%,比重比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1325人,比上年增长82.8%,占所有从业人员的45.9%,比重比上年上升8.8个百分点。
表1 快递业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情况
|
业务量 (万件) |
比上年 增长(%) |
占比重 (%) |
业务收入 (万元) |
比上年 增长(%) |
占比重 (%) |
国有 |
1305.2 |
-17.5 |
80.5 |
28013.8 |
5.4 |
73.6 |
民营 |
285.8 |
87.8 |
17.6 |
7571.5 |
48.0 |
19.9 |
外资及港澳台 |
31.1 |
1.8 |
1.9 |
2467.0 |
23.7 |
6.5 |
合计 |
1622.1 |
-8.1 |
100.0 |
38052.3 |
13.0 |
100.0 |
(二)经营业务国内异地为主
快递的经营区域主要分为,国内同城快递(同一城市内),国内异地快递(城际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国家与国家之间,港澳台之间)。快递业快递企业经营格局以国内异地快递业务较多,其收入所占比重也较高(见表2)。
1、国内同城快递业务减少。相对于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及港澳台快递而言,快递业同城快递业务量大幅减少,2006年全省同城快递业务量为325.9万件,比上年减少了47.5%,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由35.2%下降到20.1%;快递业务收入达到0.3亿元,比上年下降26.9%,只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8.8%。从企业类型看,经营同城快递业务的主要是国有快递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95.9%,其次是民营企业,市场占有率为4.1%,外资企业没有涉足此项业务。
2、国内异地快递业务最大。由于快递业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构筑畅通“大动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地推进了快递企业对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开拓,业务量明显增加。2006年全省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到76.7%,为1244.9万件,比上年增加13.3%,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70.1%,为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从业务量的增速看,民营快递企业正在快速拓展异地快递市场,尽管市场份额占12.4%,还无法与国有快递企业87.6%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但是2006年市场拓展的速度达到95.1%,国有快递企业增速只有1.7%。
3、国际快递业务以外资企业为主。国际快递业务是高端服务领域,必须具备足够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及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跟踪技术,外资和港澳台快递企业正是凭借其在技术上、资本上、网络上、品牌上的优势,占据了快递业国际快递市场60.5%的份额,国有企业占28.4%的份额,民营企业占11.1%的份额。调查显示,2006年全省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为51.3件,比上年增加13.9%,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为3.2%,尽管业务量相对较少,但是国际快递业务收入不可小觎,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8.9%,为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表2 分经营区域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情况
|
业务量 (万件) |
比上年 增长(%) |
占比重 (%) |
业务收入 (万元) |
比上年 增长(%) |
占比重(%) |
国内同城 |
325.9 |
-47.5 |
20.1 |
3343.5 |
-26.9 |
8.8 |
国内异地 |
1244.9 |
13.3 |
76.7 |
26693.4 |
15.3 |
70.1 |
国际及港澳台 |
51.3 |
13.9 |
3.2 |
7210.2 |
28.2 |
18.9 |
其他 |
|
|
|
805.2 |
141.9 |
2.1 |
合计 |
1622.1 |
-8.1 |
100.0 |
38052.3 |
13.0 |
100.0 |
(三)中部六省位居中游
快递业快递业经营状况在中部六省(湖北、湖南、山西、江西、河南、安徽)中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服务手段和基础设施也基本处在中等水平,湖北、河南快递业经营状况排在前列。
从经营状况看,安徽快递企业数在中部省份中位于第5位,占中部企业总数的12%;从业人数、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排在第4位、快递营业利润排在第3位。中部地区快递企业数最多,利润最好的是湖北省,快递企业有76家。
从经营条件看,快递业快递企业拥有营业网点较多,位于中部省份第2位;企业所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独立分拣场地面积、汽车、摩托车、计算机和手持终端设备都排在中部省份的第3、4位,经营条件较好的是湖北和河南省。
从发展速度看,2006年与2005年相比,快递业快递业务量增速是下降的,排在第6末位,快递收入增速、营业利润增速分别排在第5、第4位。发展速度较快的是湖北、湖南省,快递收入增幅在20%以上。
从户均指标看,快递业主要指标每户企业平均值最高,户均业务量、户均业务收入、户均营业利润均排在中部省份的第1位。
三、快递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快递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关联,2006年快递业全年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15位,而快递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在此位次左右,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居16位,营业利润居14位,业务量居18位,资产居17位。尽管快递业快递业发展速度加快,经营状况良好,但是相比江、浙、沪及北京、广东等沿海或内陆经济发达地区,快递业快递服务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偏弱。经济发达的地区快递业也发达,相对而言快递业快递业尚属起步阶段。一是数量少,快递业快递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1%,只是广东的9%,企业总部在广东有20家,而快递业没有总部企业,只有27家单一公司和7家分支机构。二是实力弱,快递业快递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仅有2家,广东为16家;企业户均资产1915.6万元,是广东的79.4%。三是规模小。快递业企业快递业务量、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5%和1.3%,年户均业务收入为1119.1万,只是广东的57.2%;年户均业务量为47.7万件,是广东的97.1%,但是营业利润较小,只占全国的0.3%,户均营业利润为38.9万元,只是广东的10.3%。
2、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格局差异大。从地域看,快递业快递企业主要分布在17个市中的9个市,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黄山、滁州、宿州、宣城,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合肥,为15家;其次是芜湖,为6家;其他市分别为1-3家。从市场格局看,企业户均业务量5万件以上的在合肥、蚌埠、滁州、芜湖,其中同城户均业务量达1万件的在合肥、芜湖;异地业务量达4万件以上的在合肥、蚌埠、滁州、铜陵;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达2万件以上的在合肥、铜陵、芜湖、蚌埠。
3、政府监管难度大,单位变动较频繁。快递行业的监督和管理目前还处于比较松散和无序的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快递服务业长期没有具体的管理部门,造成整个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二是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又多是小企业,决定了快递单位变动极其频繁。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企业变成了个体户;有的企业改制成公司的下属单位或换人承包;有的经营场地、经营内容发生了变化,企业开与关、搬迁、变更等时有发生。三是一些快递企业消亡或变更业务没有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提供的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查无此人。这些因素造成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困难。
4、服务标准不一,服务水平不高。快递服务业由于服务收费和风险标准不一,当快递过程中出现物品损坏、丢失赔偿等问题时,往往引发纠纷,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是服务水平不高。第一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缺乏规范的流程管理,邮包在哪个环节丢失都难以查到,这也是快递业的普遍问题。第二是从业人员乱,一些中小快递公司招聘的业务员大都没签劳动合同,也没业务培训,其收入不稳定,由效益情况来决定,有些收递员如果发现货物价值不菲,就干脆私吞掉,然后编造丢货理由,还有些素质差的收递员连人带货一起消失。第三是交通工具和服务技术落后,运输设备简陋、服务设施少容易导致邮包运输出现问题。快递业快递企业服务设施相对落后,营业网点只有广东的一半,独立分拣场地面积、汽车、计算机只占广东的4.2%、8.7%和4.9%。
5、市场竞争无序,安全隐患较大。由于快递行业缺乏统一管理,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快递行业利润较大,投资较小,见效较快,进入门槛较低,众多不规范快递公司租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个雇员,就能开展快递业务,少数快递公司和个体户唯“钱”是图,急功近利,凭借自身成本低廉的优势,随意压低快递资费,超范围经营,这种短期行为,既造成市场过度竞争,又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投错件、发错件、损坏件、丢件、不能按时投递等现象屡见不鲜,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对策建议
快递服务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要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快递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1、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快递发展。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逐步完善快递业务市场准入、审批制度。加快法制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统一和开放的快递市场,推进依法行政,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
2、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服务安全。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避免无序竞争,建立健全快递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快递服务,开展安全保障体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建立完善的、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3、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自身要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全方位、综合性、跨区域的快递服务网络,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商业诚信,遵守职业道德,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4、筹建快递协会,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虽然民营快递公司规模小,但数量多,快递业民营快递企业数量占全部快递企业数的88.2%,他们以其自身机制灵活特点,在快递业迅猛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扶持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筹建快递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引导民营快递企业通过合资、参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实现民营快递价值链的提升,不断发展壮大民营快递企业。
(来源: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