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将甘肃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甘肃省文化产业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产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甘肃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况
根据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74亿元(含个体户数据),占甘肃省GDP的1.35%,甘肃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3667家,从业人员8.8万人,占甘肃省从业人员总数的0.63%、城镇从业人员的2.4%,资产为116.86亿元。上述发展情况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从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看:甘肃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8.8万人,实现增加值21.74亿元(不含个体户数据),较2004年增长了20.6%。其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即核心层及外围层的各行业有从业人员5.04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即相关层各行业有从业人员3.79万人,实现增加值6.2亿元(详见下表)。数据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层 别 |
文化产业分类 |
增加值 |
从业人员 | ||
绝对数 (万元) |
占文化 产业比重(%) |
绝对数 (人) |
占文化产 业比重(%) | ||
合 计 |
217379.4 |
100.00 |
88354 |
100.00 | |
核 心 层 |
核心层小计 |
109988.7 |
50.6 |
36228 |
41.1 |
一、新闻服务 |
4572.9 |
2.1 |
1300 |
1.5 | |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
51764.9 |
23.8 |
14626 |
16.6 | |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
19188.9 |
8.8 |
6499 |
7.4 | |
四、文化艺术服务 |
34462.0 |
15.9 |
13803 |
15.6 | |
外 围 层 |
外围层小计 |
45372.2 |
20.9 |
14214 |
16.0 |
五、网络文化服务 |
4516.3 |
2.1 |
648 |
0.7 | |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
34870.3 |
16.0 |
10881 |
12.3 | |
七、其他文化服务 |
5985.6 |
2.8 |
2685 |
3.0 | |
相 关 层 |
相关层小计 |
62018.5 |
28.5 |
37912 |
42.9 |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
40754.0 |
18.7 |
27140 |
30.7 | |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
21264.5 |
9.8 |
10772 |
12.2 |
(二)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甘肃省3667家文化产业单位中,国有企业为1304家,其他形式的企业为2363家,分别占甘肃省文化产业单位总数的35.6%和64.4%。其他形式的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增加值达到59.36亿元和10.9亿元,分别占甘肃省文化产业单位资产和增加值的50.8%和50.14%,使各类非国有单位拥有的资产和实现的增加值分别达到甘肃省文化产业资产和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这进一步表明在甘肃省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三)初步涌现出具有发展实力的行业
从行业划分看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情况,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的机构有2625个,从业人员50442人,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其中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实现的增加值分别占"文化服务"增加值的23.8%、16.0%、15.9%;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各行业有机构1042个,从业人员37912人,实现增加值6.2亿元。其中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18.7%,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9.8%。上述发展情况表明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这个核心层占据了发展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同时也进一步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中的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及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相关文化服务"的发展实力日益增强,挖掘潜力趋强,成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行业,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积聚了一定的发展条件,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情况从区域发展情况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武威市和庆阳市的发展情况较好,这也反映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理念等有着非常强的高度依存关系,其具体情况表现详见下表:
十四个市、州200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表
地 区 |
机构数(个) |
从业人员(人) |
从业人员占文化产业总人数的比重(%) |
增加值(万元) |
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
|
兰州市 |
1181 |
39423 |
44.61 |
98544.4 |
45.33 |
|
嘉峪关市 |
74 |
1686 |
1.91 |
5514.14 |
2.54 |
|
金昌市 |
65 |
1778 |
2.01 |
4648 |
2.14 |
|
白银市 |
264 |
2799 |
3.17 |
9635 |
4.43 |
|
天水市 |
539 |
8860 |
10.03 |
17343.85 |
7.98 |
|
武威市 |
109 |
3508 |
3.97 |
13201 |
6.07 |
|
张掖市 |
219 |
3210 |
3.63 |
9337.71 |
4.3 |
|
酒泉市 |
442 |
6521 |
7.38 |
17596.38 |
8.09 |
|
平凉市 |
179 |
6228 |
7.05 |
9794.88 |
4.51 |
|
庆阳市 |
179 |
3642 |
4.12 |
11731.8 |
5.4 |
|
定西市 |
125 |
3124 |
3.54 |
4003.16 |
1.84 |
|
陇南市 |
111 |
2635 |
2.98 |
5627 |
2.59 |
|
临夏州 |
130 |
3954 |
4.48 |
7816 |
3.59 |
|
甘南州 |
50 |
986 |
1.12 |
2586.08 |
1.19 |
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当人类历史步入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已成为发展的一种大趋势。虽然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从对文化产业结构、管理机制和总体规模的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存在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之现存的体制和观念上的因素以及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来看, 2006年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虽然为50.6:20.9:28.5,但是从其现存发展状况分析,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其次,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各自为战,同一产品同一项目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要么均是生态旅游,要么都搞节庆活动,小而全小而散,质量没有保证,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独特的文化产品项目,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
(二)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文化的消费要求将逐渐增强。据统计,2006年,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49元,比上年增长10.8%。这将为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从文化产业对甘肃省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比2004年增长20.6%,远低于甘肃省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速,这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是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三)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
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甘肃省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为主,除了国有几个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读者集团以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一方面,企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中小企业占据着主体,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销售等领域。个别民营企业参与文化领域的投资,建设了一些文化产业项目,但没有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业的经营业态。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决定企业规模弱小,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资金分散,造成甘肃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现有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具有创意实力的企业更少。总体来看,甘肃省文化产业各类单位中,现代性文化企业比较少,综合性文化企业很少见,迫切呼唤能够充分借助现代光电科技,依靠现代资本市场实现文化资本、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的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四)认识滞后和发展观念不强
在众多人的意识中,文化仅属于精神层面,大家只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而忽视它的经济效益。受此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文化与物质的增长相比实在难以衡量,不容易出成绩。没有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更没有看到文化的产业属性,其本身可作为产业来运作,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认识上的滞后导致思想观念转变缓慢,致使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加之文化产业市场的分散和经营者的市场意识的淡薄,缺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识,也影响着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人才比较匮乏
众所周之,作为"文化朝阳产业"的传媒业、出版业、文化娱乐业等的快速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但是,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甘肃省在这些方面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六)投入不足
文化产业财力投入不足,呈现以国有单位投资为主,私营单位投资力量薄弱,总体水平差距较大,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十分有限的特点。2006年,甘肃省2099家行政事业和文化服务企业单位中,2006年计划总投资额为58027.9万元,而实际完成投资额仅为37384.9万元,占计划投资额的64.4%,占2006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4%。其中国有实际投资额占甘肃省行政事业和文化服务企业单位实际投资额的55.2%,是投资的主体,而民间投资力量更是薄弱,私营单位的实际投资总额只有14579.1万元。吸引外商的投资更为有限,仅有606万元,这说明,甘肃省文化建设投资投入的不足,尤其是民间投资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民间投资者还没有看到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民间资金还没有被正确引导到甘肃省的文化产业建设中来,无法形成拉动力,对甘肃文化产业经济建设不能产生强大效益。
三、对策和建议
文化产业既是经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又是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甘肃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紧紧抓住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一)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千方百计增加投入
目前,甘肃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产业资本的积累都还处在一种初级状态。基于这种现实,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尤其重要,找准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非常关键。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从本省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集中自身优势,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产业化基地,建立多条文化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采取一切措施,来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项目带动、投入拉动进而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市场培育 深化和推进文化产业改革
加快市场培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条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有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政府的支持,要以项目为重点,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做引导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路子,敢于冲破阻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组织体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逐步实现由管文化向办文化的转变,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将工作重点放到培育文化市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上来。这需要一方面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文化产业意识,广开改革和发展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积极按照各地的特色和优势,找准目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打造精品项目,力争在竞争中夺优争先,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事业的改革,把经营性文化产业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资本力量,打通产业链条,打造具备活力机制与竞争优势的新兴文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创新体制,自主经营,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实现产业和事业的同步发展,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挖掘民族文化,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促进甘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把甘肃文化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三)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针对甘肃文化产业结构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特征,应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细致的分类与评估,在此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突出优势,合理开发。既要加快对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更要不断创新,大力推进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以提供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文化休闲、会展服务等服务产品取得了较快发展,在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因此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突破传统运作模式,推动诸如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以及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市场规则来培育文化产业,用经济手段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提高甘肃文化生产力水平。
(四)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发展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的过程中,优秀人才的发掘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甘肃省许多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市场资源,许多相对优势资源没有做大做强,与缺少优秀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关系。因此,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事关能否顺利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重培养各类文化产业单位中的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努力形成一支适应文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一是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造就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扶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经营有方的文化经纪人、制作人和文化企业管理人才;二是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甘肃创业,形成甘肃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源库。另一方面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艺术、学术、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予以重奖,对经营效益好的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并落实社会保障衔接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五)树立品牌意识 精心打造富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产品
一个品牌凝聚和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它在给地区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推动着经济发展。对甘肃省而言,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必须高度重视在文化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加强民俗文化宣传和发展,举办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围绕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艺术品创作等主导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升其文化附加值,在挖掘和发扬自身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思想,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品牌。甘肃省的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讲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应从发展甘肃的全局上整合文化资源,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甘肃特色的文化产品,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来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甘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对拉动甘肃经济持续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