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浙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如何使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并使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是浙江省今后面临的课题。本文利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从GDP的生产、使用、分配等角度对浙江与各省市的GDP发展情况做一比较,试图找出浙江经济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寻找更加适合浙江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主要数据的比较
1.GDP总量和人均GDP的比较。2006年,浙江GDP为15743亿元,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东、山东和江苏。自1994年以来,浙江GDP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4位,从总体来看,GDP总量与前三位的差距和1994年比较均有所缩小,在2003年和2004年差距缩至最小,但到2005、2006年差距又有所扩大。GDP总量排在全国第5和第6位的分别是河南和河北,2006年分别为12496亿元和11660亿元。2006年,浙江人均GDP为31874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自1995年以来,也一直居全国第4位。浙江人均GDP绝对额与上海、北京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与天津基本保持稳定,但与江苏、广东的差距近几年有所缩小。人均GDP排在第5和第6位的分别是江苏和广东,2006年分别为28814元和28332元。从发展趋势来看,浙江GDP总量和人均GDP在今后几年仍将保持在第4位。
2.GDP年均增长速度比较。2000年以来,浙江GDP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2001-2006年,浙江GDP年均增长13.2%,与各省市比较居第6位,GDP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浙江省的分别是内蒙古(17.4%)、天津(14.1%)、广东(13.5%)、山东(13.4%)和江苏(13.3%)。2001-2006年浙江省年均GDP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北京和上海1.1和1.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来看,2001-2006年,浙江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3.5%,与各省市比较发展较慢,居第2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中下水平,居第17位,分别比山东、广东、江苏低2.0、1.7和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0%,与各省市比较发展较快,居第2位,仅次于内蒙古(16.8%),分别比山东、广东、江苏高出1.6、1.5和0.8个百分点。
3.三次产业结构比较。2000年以来,浙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合理,呈现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见表1)。2006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1%,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10位,低于北京(70.9%)、西藏(55.0%)、上海(50.6%)、重庆(44.8%)、广东(42.7%)、湖南(40.8%)、湖北(40.6%)、天津(40.2%)和安徽(40.2%),但高于江苏(36.3%)和山东(32.6%)。2006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绝对量为6308亿元,在各省市中居第4位。2006年,浙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1%,在各省市中居第6位,低于山西(57.8%)、山东(57.8%)、天津(57.1%)、江苏(56.6%)和黑龙江(54.4%)。2006年,浙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在各省市中居倒数第5位,高于上海(0.9%)、北京(1.2%)、天津(2.7%)和山西(5.8%),但低于广东(6.0%)、江苏(7.1%)和山东(9.7%)。
表1 浙江与部分省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0 |
2004 |
2006 |
2000 |
2004 |
2006 |
2000 |
2004 |
2006 | |
全国 |
15.1 |
13.4 |
11.7 |
45.9 |
46.2 |
48.9 |
39.0 |
40.4 |
39.4 |
浙江 |
10.3 |
6.9 |
5.9 |
53.3 |
53.7 |
54.0 |
36.4 |
39.4 |
40.1 |
上海 |
1.6 |
1.0 |
0.9 |
46.3 |
48.2 |
48.5 |
52.1 |
50.8 |
50.6 |
江苏 |
12.3 |
9.1 |
7.1 |
51.9 |
56.2 |
56.6 |
35.9 |
34.6 |
36.3 |
山东 |
15.2 |
11.8 |
9.7 |
49.9 |
56.4 |
57.8 |
34.8 |
31.7 |
32.6 |
广东 |
9.2 |
6.5 |
6.0 |
46.5 |
49.2 |
51.3 |
44.3 |
44.3 |
42.7 |
4.GDP收入分配情况比较。从2006年GDP核算情况来看,劳动者报酬为6346亿元,占GDP的40.3%,营业盈余为4921亿元,占GDP的31.3%,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分别占GDP的14.5%和13.9%。与上海、广东等省市比较,浙江省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固定资产折旧所占比重相对较低,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所占比重与各省市比较接近(见表2)。但与2000年比较,浙江省与其他省市一样,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下降,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则有所提高。
表2 浙江与部分省市增加值构成比较(%)
|
2000年 |
2004年 |
2006年 | |||||||||
劳动 者报酬 |
固定 资产 折旧 |
生产 税净额 |
营业 盈余 |
劳动 者报酬 |
固定 资产 折旧 |
生产 税净 额 |
营业 盈余 |
劳动 者报酬 |
固定 资产 折旧 |
生产 税净 额 |
营业 盈余 | |
浙江 |
43.1 |
14.6 |
13.3 |
28.9 |
40.3 |
14.8 |
13.4 |
31.5 |
40.3 |
13.9 |
14.5 |
31.3 |
上海 |
36.1 |
23.6 |
14.2 |
26.1 |
34.3 |
16.3 |
15.7 |
33.7 |
35.4 |
16.5 |
16.2 |
31.1 |
江苏 |
45.8 |
12.9 |
14.3 |
27.0 |
40.4 |
15.7 |
14.3 |
29.6 |
40.7 |
14.9 |
15.4 |
29.0 |
山东 |
47.9 |
14.2 |
17.9 |
20.1 |
35.3 |
14.6 |
12.8 |
37.3 |
34.4 |
14.8 |
14.1 |
36.6 |
广东 |
45.5 |
16.4 |
17.3 |
20.9 |
39.5 |
14.1 |
15.1 |
31.3 |
38.7 |
15.8 |
14.2 |
31.3 |
5.GDP使用情况比较。2000年以来,浙江经济表现为投资和消费需求共同拉动的局面,但总体来看仍以消费需求拉动为主。按2000年价格计算,2001-2006年,浙江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3.9%,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率为55.2%;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13.1%,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率为42.8%。与各省市比较,2000-2006年浙江平均消费率(最终消费占支出法GDP比重)为48.4%,居全国第26位;平均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GDP比重)为46.3%,居全国第18位。与江苏、山东、广东和上海等省市比较,浙江省消费率要高于江苏、山东,低于广东、上海,投资率要高于广东、上海,但低于江苏、山东(见表3)。
表3 浙江与部分省市消费率和投资率比较(%)
|
消费率 |
投资率 | ||||
2000年 |
2004年 |
2006年 |
2000年 |
2004年 |
2006年 | |
浙江 |
51.3 |
46.5 |
47.2 |
43.2 |
49.4 |
46.4 |
上海 |
47.0 |
47.5 |
49.0 |
45.5 |
46.9 |
45.9 |
江苏 |
43.4 |
41.5 |
41.6 |
47.3 |
53.0 |
49.3 |
山东 |
48.2 |
43.7 |
43.1 |
49.4 |
49.6 |
49.1 |
广东 |
53.2 |
53.9 |
49.2 |
35.9 |
38.2 |
36.7 |
二、比较优势与不足
1.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但比重上升趋势仍不明显。进入21世纪,浙江省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1-2006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居全国第2位,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与各省市比较不仅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上升也较快。上海、广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然比浙江省高,但近几年上海、广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仅没上升,2006年还分别比2000年下降1.5和1.6个百分点。江苏、山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浙江省,江苏第三产业比重与2000年比较上升缓慢,山东还有所下降。因此,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各省市比较具有一定优势。但近几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上升缓慢。因此,加快发展浙江省第三产业任重而道远。
2.浙江经济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要有紧迫感。近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加大,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有所优化,经济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浙江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GDP总量与江苏、山东和广东的差距有所拉大,而与他们的人均GDP差距却在缩小。因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如何使浙江经济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3.浙江传统加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增加值率偏低。近几年,浙江全社会增加值率居全国最低,主要原因是受工业影响。2006年,浙江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0.2%,而山东、广东、江苏分别为25.0%、25.0%和23.4%,分别低4.8、4.8和3.2个百分点。深层次原因,一是浙江资源能源贫乏,能源与原材料主要依靠国外与省外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二是浙江工业经济结构中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比较发达。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纺织业占11.9%,化学纤维制造业占4.3%,而山东、江苏、广东的纺织业比重分别为7.4%、8.9%和2.9%,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为0.3%、2.4%和0.3%,而这些行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
4.浙江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上海、山东和广东等省市。2006年,浙江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但浙江省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要高于上海、山东和广东等省市(见表2)。近些年来,浙江省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006年比2000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对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与全国及国际比较,消费率依然偏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省最终消费的绝对额虽在不断上升,但从总体趋势看,最终消费率却在下降。2006年,浙江省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7.2%,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2年,最终消费率世界平均水平为80.1%,低收入国家为80.7%,中等收入国家为74.3%,高收入国家为81.0%。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消费率分别为81.2%、78.8%和68.9%, 2006年我国为49.9%。显然,浙江省目前消费率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消费率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落后的农业经济国家,消费率较高;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需要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消费率较低,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消费率则较高;发达国家,消费率在高水平上趋于稳定。浙江省目前的消费率水平,无论是国际国内比较,与过去比较,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比较,都是偏低的。
三、几点对策建议
1.继续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浙江省经济总量。尽管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各省市比较具有比较优势,但与浙江省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且比重上升缓慢。因此,浙江省需要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要制定和完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现代生产、生活以及实现就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要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并加快服务领域的改革步伐,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以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抓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要提高关键设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调整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出口政策,逐步取消重点投资项目和外商进口设备的减免税优惠。三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要积极发展对经济社会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大力发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3.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十多年来,浙江省居民收入的增速明显低于GDP的增速,收入分配向政府与企业集中,广大居民对收入预期是不确定的。1996-2006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5%和26.9%(未扣除价格因素),而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仅分别为8.4%和6.7%。从收入法增加值的发展速度中也可以看出,2001-2006年,GDP现价年均增长17.0%,而劳动者报酬增长15.7%。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建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研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保证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促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
4.积极推进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投资是三大需求中最积极的因素,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防止投资的大起大落,是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是三大需求中波动较小,更为稳定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通过扩大就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来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预期消费等。与此同时,利用国外市场,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