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天津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辐射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12月24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显现,极大推动了本市商贸经济的发展。五年间,天津市商品交易市场在扩大规模、加大资源整合、提升品牌形象、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特点

   

  五年间,天津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在服务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加快商品流通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五年间,天津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市场总体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经营门类更加齐全。2006年,天津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入世以来市场数量增加最多,成交额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6年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65个,成交额达929.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4%和63.4%,与2002年相比,市场数量和成交额分别增长了75.6%和2.6倍;市场摊位数和营业面积达到40800个、27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2.7%和68.5%,与2002年相比,市场摊位数和营业面积分别增长71.9%和1.9倍。

   

  (二)超大型市场发展迅猛

   

  2006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0个,比上年增加4个,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12个。1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比重为84.3%,比上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与2002年相比,提高了20.3个百分点,天津储宝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成交额402.67亿元,成为2006年天津市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其成交额比上年增长了2.5倍。

   

  (三)市场平均摊位成交额、营业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2006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摊位营业面积达68.61平方米,平均摊位年成交额227.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33.2%,与2002年相比,平均摊位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增长了73.2%和1.1倍。

   

  (四)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促进了大流通的发展

   

  商品交易市场在促进上游产业结构调整、重组、集中的过程中,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由外延式的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式的整合,推动其自身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加大内部资源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

   

  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中,2006年批发经营成交额的比重达81%,其中食品饮料烟酒市场、金属材料市场、煤炭市场、粮油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土畜产品市场、花卉市场等年成交额的90%以上来自于批发经营。

   

  (五)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农村建设,活跃了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房地产、钢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增长。2006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石油及制品类、五金电料类、家具类、汽车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成交额均比上年大幅度增长。

   

  加之,2006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和13%,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加,消费更加强劲,直接带动了亿元市场中吃穿和部分日用消费品成交额的增长,如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食品饮料烟酒类、纺织服装鞋帽类等成交额均比上年大幅度增长。

   

    二、天津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中应重视的问题

   

  五年来,天津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加快了产业聚集的步伐,增强了区域的辐射效应,但商品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交易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秩序亟需规范

   

  个别市场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货物杂乱堆放;摊位规模不大,交易起点低,入场经营的多是小商小贩;经营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相对落后;有的交易市场急于揽客进场,对市场缺乏有效管理,致使不文明、不公平交易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时常出现,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的形象,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二)在新型业态的冲击下,经营方式亟待创新

   

  近年来,流通领域相继出现的超级市场、便民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及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以其丰富的商品种类、适宜的价格、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加之配送中心、代理制等新的组织方式的发展,均给亿元市场的摊位式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三)交易结算方式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批发市场主要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结算方式,而集中结算、吸引银行部门进场办公、代理结算、信用结算和银行卡结算等先进的交易结算方式没有普及,其信息传递、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辅助功能也很欠缺。而且许多市场对摊位的租赁也是急功近利,相当一批交易市场对进驻的商家不进行资质审查,造成进货渠道混乱、难以控制,经营的商品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伪劣商品,落后的交易与结算方式成为制约亿元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三、对促进天津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规划布局,提高运行质量

   

  规划市场、建设市场必须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宏观管理,充分考虑市场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辐射距离、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市场发展规划。在加强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在扩大市场总量和提高质量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提高质量为主;在注重建设和强化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强化管理为主;在新增用地兴建市场和盘活闲置资产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盘活闲置资产为主。

   

  (二)全力推进现代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形成全国重要商品集散中心

   

  培育现代大型批发市场。着力打造和做强大型流通产业市场集群,同时重点发展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对重点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改造项目和示范市场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以此带动金融、信息、餐饮、物流等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据悉,今年本市吸引和投入135亿元资金,启动了新南马路五金城、京津国际商务港、北方国际水产城等17个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改造,逐步打造具有本市特色和强大集散辐射功能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到今年年底,全市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竣工面积将达7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预计到2011年,17家大型批发市场将全部改造完毕,届时本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将达到80个,其中包括10个年成交额超50亿、10个年成交额超100亿元的批发市场,总建筑面积达到650万平方米,全市亿元商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实现2000亿元以上,形成覆盖全市、辐射环渤海区域和三北的全国重要商品集散中心。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市场管理部门不能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水平上,满足于收取摊位租金,为进场客户提供复印、打印、电话等一般性商务服务,而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商品交易中的作用,利用电脑网络技术,为客户提供交易信息、经营策划、法规咨询、电脑统一结算等全方位的服务,不断延伸和延长经营服务链,使市场交易企业身处小市,能皆知天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利用网络资源尝试开展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将原来单一的有形交易市场,变成有形商品市场和无形信息市场相结合的新型的现代化交易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完善经营环境,改变脏乱差现象

   

  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将已建成的市场向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专业性强的高档次的市场过渡,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同时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向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两头延伸,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链、供应链、客户管理系统等,与生产商、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同盟。农副产品市场向生产领域适度延伸,可以确保商品供应渠道畅通,还可以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向消费领域延伸,对零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支持,可以维持客户信任度,强化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

   

  (五)强化监督管理,规范交易行为

   

  监于目前市场管理不尽规范,有必要加大对市场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市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动态监管,建立完善经营户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和惩罚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把好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关,净化市场,对无照经营、掺杂使假、假冒伪劣、骗买骗卖、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来源:天津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