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天津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12月11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天津市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约束能耗增长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目前天津市能源消费现状和结构入手,着重分析产业结构用能特点,研究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天津市能源需求的变化,指出天津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应紧紧围绕节能和提高天津市能源利用效率进行。

   

    一、节能降耗取得成效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按照“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目标,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氛围,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活动。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6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4525.1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359.15亿元,增长14.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9,比上年下降0.08。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006年天津市单位GDP能耗为1.06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98%,下降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从低到高排序,下同)居全国第二位,天津市单位GDP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1.206吨标准煤/万元)的88.6%,比2005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但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仍没有达到4.4%的年均值,意味着今后四年的节能工作压力会更大,节能形势更加严峻。

   

    二、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一)从能源消费品种看,结构不断优化

   

  2006年天津市终端能源消费量4294.9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1%。终端能源消费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06年煤炭消费量占终端消费量17.8%,比2005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比重为31.8%,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为3.7%,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主要消耗电力、油和煤,其中电力消费占该行业能源总消费量的46.3%,成品油及其制品消费量占37.9%,煤炭消费量占15.8%。第二产业主要消耗的品种包括煤、电、油和热等,其中煤炭消费占该行业能源总消费量的40.0%,电力占35.0%,成品油及其制品占11.6%,热力占8.5%。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品种有油、电、煤等,其中成品油及其制品占绝对优势,占该行业能源总消费量的61.1%,电力占22.2%,煤炭消费占9.2%。城镇居民热力消费占40.2%,电力消费占28.4%,成品油及其制品消费占11.3%,煤炭消费占11.0%。

   

  从天津市消费的煤、原油和天然气这三大一次能源品种来看,煤炭消费一直占60%以上,近几年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主导地位。优质能源消费虽有所提高,但比重仍偏低,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全市煤炭的消费量较大,同时燃煤效率低,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能源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优质能源,减少固体燃料的比例,这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二)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看,结构节能未发挥作用

   

  开展节能降耗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节能,二是结构节能。直接节能是指从行业角度看,由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技术代替旧技术,使得该行业单位产品产出的能耗降低。结构节能是指通过优化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提高低耗能行业比重,实现整体降低能耗。

   

  从2006年天津市三次产业发展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8.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88.29亿元,增长17.7%,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292.73亿元,增长17.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95.56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52.63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7:57.1:40.2。从发展速度看,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最慢。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第一产业能源消费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消费量为76.4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为3127.83万吨标准煤,增长12.6%。其中工业3067.77万吨标准煤,增长12.5%。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为827.14万吨标准煤,增长4.5%,其中交通运输业348.93万吨标准煤,增长3.6%。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为493.7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消费419.3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0%。一、二、三次产业及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1.7:69.1:18.3:10.9。

  200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069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9。分三次产业看,农、林、牧、渔业能源消费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66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28。建筑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31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13。工业万元增加值耗能为1.38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1。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9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1。

   

表一: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及节能量(扣除居民生活耗能)

   

指标

05年单位增加值能耗

06年单位增加值能耗

05年增加值比重

06年增加值比重

06年节能量

06年结构节能量

(1)

(2)

(3)

(4)

(5)

(6)

合计

0.9847

0.9520

1.0000

1.0000

138.6359

-52.7612

第一产业

0.6521

0.6580

0.0304

0.0274

7.5127

 

第二产业

1.3537

1.2957

0.5547

0.5701

52.1426

 

第三产业

0.5158

0.4853

0.4149

0.4025

78.9806

 

   

  (由于居民的生活用能难以用单位增加值能耗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在计算中均扣除居民生活消费用能)

   

  注:2006年全社会节能量=[(1)-(2)]×2006年可比价GDP

   

  2006年结构节能量=∑{[(3)-(4)]×(1)} ×2006年可比价GDP

   

  可以看出:200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是通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的,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对节能没有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全市节能量为138.64万吨标准煤,结构节能量为-52.76万吨标准煤,直接节能量为191.4万吨标准煤。技术或管理节能效果显著,结构节能为负,没有发挥作用。因此,今后要提高总体能效水平,降低单位GDP能耗,应该更多地从结构入手,通过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全社会节能降耗指标。

   

  (三)工业结构节能显优势

   

  1、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工业快速增长。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3.82亿元,增长18.8%;完成工业总产值8527.70亿元,增长25.3%。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产业为支撑的格局逐渐形成。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13.01亿元,增长24.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8%。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总产值6391.60亿元,增长27.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4.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0%。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49.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26.0%,石油及化学工业增长26.3%,冶金工业增长24.7%。从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三大行业对全市工业的拉动作用较强,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5.8%,共同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

   

  2、工业高能耗行业集中度较高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2905.73万吨标准煤(当量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采用当量值计算,其他能源消费量数据均采用等价值),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66.6%,工业仍然是全市能源消费的主导产业。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8.26吨标准煤/万元、石油加工及炼焦业7.71吨标准煤/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73吨标准煤/万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3.25吨标准煤/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38吨标准煤/万元,这五大行业是天津市的高耗能行业,2006年消费能源占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4%,集中度很高,也是全市节能降耗的重点所在。

   

  3、工业结构节能显优势

   

表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及节能量

   

指标

05年增加值能耗

06年增加值能耗

05年增加值比重

06年增加值比重

06年节

能量

06年结

构节能量

(1)

(2)

(3)

(4)

(5)

(6)

总  计

1.4472

1.3315

1.0000

1.0000

2479495.18

1923281.3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1865

0.1699

0.2253

0.2149

117794.1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8521

1.2190

0.0007

0.0005

686.66

 

非金属矿采选业

2.0168

2.0868

0.0039

0.0034

15255.12

 

农副食品加工业

0.4911

0.5197

0.0138

0.0143

-12973.43

 

食品制造业

0.6155

0.5917

0.0134

0.0122

21492.42

 

饮料制造业

1.3796

1.1111

0.0135

0.0135

76337.73

 

烟草制品业

0.1312

0.1191

0.0028

0.0024

1547.38

 

纺织业

1.2204

1.3856

0.0117

0.0093

28974.8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2701

0.2110

0.0144

0.0129

25161.3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3331

0.3376

0.0031

0.0025

3794.4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6334

1.1610

0.0023

0.0018

-12956.14

 

家具制造业

0.4237

0.5453

0.0051

0.0040

89.56

 

造纸及纸制品业

1.2721

0.9037

0.0080

0.0079

66152.07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5549

0.5185

0.0028

0.0025

5534.3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2622

0.3520

0.0037

0.0033

-3604.7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4586

7.7129

0.0187

0.0151

490563.2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1337

3.2545

0.0511

0.0465

193946.00

 

医药制造业

0.4216

0.4544

0.0257

0.0230

8208.93

 

化学纤维制造业

2.0000

0.7109

0.0005

0.0004

17522.96

 

橡胶制品业

1.6751

1.9592

0.0062

0.0057

-17993.08

 

塑料制品业

0.3885

0.3331

0.0175

0.0190

10014.7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033

2.3757

0.0167

0.0163

62594.9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7241

4.7338

0.0939

0.0962

-252198.6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3058

0.3287

0.0100

0.0093

-204.56

 

金属制品业

0.4870

0.5085

0.0259

0.0241

7368.57

 

通用设备制造业

0.3074

0.3245

0.0337

0.0321

-1320.25

 

专用设备制造业

0.1516

0.1316

0.0211

0.0206

10313.2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2154

0.1922

0.0756

0.0834

5025.0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2710

0.2552

0.0317

0.0313

12914.6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1031

0.0683

0.1808

0.2102

91670.1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1450

0.1228

0.0073

0.0092

-1456.04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6972

0.5521

0.0031

0.0033

8169.0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1431

0.1679

0.0010

0.0007

365.8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8.6686

8.2646

0.0491

0.0435

1421376.1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3.8510

3.4298

0.0025

0.0018

73855.6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5336

0.5035

0.0028

0.0024

5472.88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量为247.95万吨标准煤,其中结构节能量为192.33万吨标准煤,占节能总量的77.6%,技术或管理节能量为55.62万吨标准煤,占节能总量的22.4%。因此,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是伴随着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的,结构调整对工业节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供给、消费协调发展的方向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期间天津市仍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现代化工业行业。建设国家级滨海化工区,重点发展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50多条产品链。到2010年, 建成中石化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管材生产基地、优质钢材生产基地和高档金属制品生产基地。上述行业的扩张成为未来几年天津市能源消耗新的增长因素,而一些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依然偏低,是目前制约GDP能耗降低的深层次原因。

   

  据权威人士测算,全国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单位GDP能耗就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如果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则单位GDP能耗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目前天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明显低于工业和全市平均水平,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是天津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选择。因此,未来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应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要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积极发展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可降低全市单位GDP能耗;其次,对能耗较高的制造业要调整其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行业,以此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第三,对主要的高能耗行业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此降低能源消耗。从长远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第一产业的调整要遵循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后每年还有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对耕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同时要扶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要在“吃干榨净”之后回归大地,建立循环的生物链。

   

  ――对第二产业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排污少的项目。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趋势看,天津市不能跨越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必须树立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应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拓展企业的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智力和人力资源,耗能少且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天津市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生活服务业。努力增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区域金融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对环渤海乃至北方的辐射和服务功能。着力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商贸流通、中介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服务、房地产业六个体系,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四、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首先,从源头严把高能耗行业准入关,严禁投资新建或改扩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缺乏能源、环境支撑条件的高能耗生产项目,特别是目前正在筹建的二十项重大工业项目,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要坚持“三高”,即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财富而不能留包袱。要严把“三关”,即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杜绝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其次,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严峻的形式下,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天津市编制出台的《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目前,全市落后生产力“淘汰时间表”正有序推进,今年已通过实施电力发电机组“上大压小”替代电量5.5亿千瓦时,淘汰100万吨立窑水泥、2万吨小造纸等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要淘汰容积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容量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落后能力,淘汰4条立窑水泥生产线、12条湿法窑、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造纸产能4.25万吨,酒精产能1.8万吨,玻璃产能150万重量箱等落后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力促耗能大的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

   

  再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集成电路、基因工程药物、中药现代化等12个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每年实施10个以上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力争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全市服务业发展要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服务外包、创意经济、会展及总部经济等为发展重点,加快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40.2%提高到2011年的45%。

   

  (二)落实节能措施,加快技术改造

   

  要实施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130个节能技改项目,形成年60万吨标煤以上的节能能力,21户“千家企业”要组织好50个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钢铁行业要推广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干法熄焦、转炉负能炼钢等技术;电力行业要推广全过程优化运行、状态监控、等离子点火等技术;石油、石化行业要推广高效采油工艺设备、油气集输密闭流程、乙烯装置裂解炉空气预热等技术;化工行业要推广离子膜烧碱和氧阴极、节能型隔膜电解槽、余热利用等技术改造。要减少能源生产转化过程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自觉加大节能项目的资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确保节能减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一方面要控制煤炭消费量,重点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应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抓住天津市LNG项目建设的契机,大力推广使用液化气,以燃气电厂代替燃煤电厂,推广使用液化气以促使天津市的耗能品种换代升级。在使用优质能源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天津市较丰富的风能、沼气、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天津市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四)加大节能工作监管力度

   

  在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和设备进行全程、动态监控,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做到依法治能,使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在注重生产领域节能的同时,其他领域的节能也不应忽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和生活用能将呈上升趋势,我们应制定建筑节能相关法规,规范建筑材料能耗标准,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倡导政府机构节能示范表率作用,普及节能产品和设备,引导全体市民的节能理念,做到需求合理、消费适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倡导一种与能源发展相协调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全社会的节能水平。

   

  (来源:天津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