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新疆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实证分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结构,还是从就业结构来分析,新疆的工业化水平都比较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也落后于我国的发达地区。探索新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加快实施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工业化一般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新型工业化也是一个转变过程,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要求及其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工业化不同。其科学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作为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以信息化带动实现的赶超型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是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其显著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的工业化。强调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把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使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

   

  三是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业化。用较少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产出,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新型工业化强调,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并努力使产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四是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资源消耗大。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化与治理污染同时并举,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注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不断提高水、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合理利用。

   

  五是使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内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随之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二、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和原则

   

  构建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准确地把握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新的要求,建立起新的、方向目标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评判准则;通过评价工作,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新疆工业化进程状况,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状态,找出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明确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任务、改进方向,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和改革调整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评价体系又可提供给自治区和地、州、市级主管部门,作为全面了解、监测新型工业化进程状况及加强对工业经济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工具。

   

  根据以上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了以下4个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新型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性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包含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方面互为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便是在经济系统内部,也包含速度与效益、速度与质量、工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工业发展与科技的发展、工业发展与资源的有效利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建立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时有必要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作系统地分析,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和总体要求,使构件的指标体系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概括性。

   

  2.可比性原则。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权威的具体标准来衡量新型工业化所处的程度,人们往往借鉴国内外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1)采用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以人均 GDP 或 GNP 水平的变化来描述工业化进程;(2)采用霍夫曼比例评价法,即以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例来衡量工业化程度;(3)《中国统计》任才方、王晓辉提出的标准;(4)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00)(作者史清琪、赵经初)给出的评价标准,等等。这些方法对于衡量工业化进程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构建反映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时,既要注重吸取国内外工业化有益的量化标准,又要反映新型工业化特征的量化指标,并使用综合评价指数方法来进行综合测定较为合理,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标准在国内地区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科学性原则。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符合国情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设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反映其“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之特征和要求,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科技进步、经济内涵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市场需求、开放程度、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可行性原则。构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要求:(1)指标数据便于收集整理;(2)与现行统计方法相衔接;(3)适宜于经常性动态监测;(4)指标体系简单明了,指标不能太多,换算不能太复杂。

   

    三、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设计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特别注重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目前工业统计的重点仍然是速度和总量,反映工业增长质量的内容很少,甚至很多都是空白。因此,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对工业的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资源节约、环境影响、劳动力素质及利用情况、信息化水平以及新型工业化进程等进行统计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以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为出发点,本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及计算上的可操作性,我们建立了一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型工业化内涵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四层,分别为总系统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评价准则有三个,分别为工业化程度与速度、工业化质量、工业化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程度与速度分为工业化程度和发展速度两个子准则;工业化质量分为信息化状况、科技含量和工业经济效益三个子准则,工业化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分为工业发展潜力、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性、工业化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指标体系共7 个子准则,子准则层对应的指标共 23 个。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如图1所示。

   

  1.反映工业化程度的指标

   

  (1)人均 GDP (P11)

   

  (2)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P12)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P13)

   

  (4)非农就业人口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P14)

   

  (5)城市化率(P15)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16)

   

  2.反映工业化发展速度的指标

   

  (1)GDP 增长速度(P21)

   

  (2)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P22)

   

  3.反映信息化状况的指标

   

  (1)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P31)

   

  (2)大中型工业企业年末拥有网站数占企业数比重(P32)

   

  (3)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金额占GDP比重(P33)

   

  4.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

   

  (1)R&D 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P41)

   

  (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P42)

   

  (3)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P43)

   

  5.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减百分点(P51)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P52)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P53)

   

  6.反映工业化潜力的指标

   

  (1)城镇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P61)

   

  (2)R&D活动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例(P62)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园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P63)

   

  7.反映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指标

   

  (1)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P71)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P72)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P73)

   

1 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系统层A  准则层C  子准则层D  指标层P

 

    四、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目前,对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全国尚无统一的定论和通用评价标准。我们运用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的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工业化程度进行评价。

   

  该方法是一种最优化技术,也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功效系数法和统计指数法,在合理确定各类指标评分标准和权数的基础上,计算各项指标的实际得分,并进一步加权计算出大类得分和总得分,以评价全区和各地、州、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水平。经过加权计算汇总后的指标分值的高低,表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分值越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就越高。其中,综合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是通过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中有关指标权重分配的资料、征询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和征询区内外专家意见加上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取得一致认同后确定的(见表1),并依此基础上算出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Wi(Xi/ Xi0))/总权数

   

  式中:Xi表示第i个指标值,Xi0表示第i个指标值的标准值;

   

  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

   

  F表示综合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在 60%以下,可判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综合评价指数在 60%-100%之间,可判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的中级阶段;综合评价指数在 100%以上,可判定为新型工业化的高级阶段。通过测算,2006年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为69.9%,处于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初期。

   

1. 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指标名称

单位

权数(%)

标准值

一、工业化程度和速度指标

 

34.9

 

(一)工业化程度

 

26.2

 

1、人均GDP

万元

2.1

2.4

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7

≥40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8.7

≥45

4、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

%

4.4

≥60

5、城市化率

%

2.4

≥42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

≥11900

(二)发展速度

 

8.7

 

1、GDP增长速度

%

2.2

≥9.0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6.5

≥17.0

二、工业化质量指标

 

48.4

 

(一)信息化状况

 

10.8

 

1、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8

≥6.0

2、大中型工业企业年末拥有网站数占企业数比重

%

3.2

100

3、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金额所占比重

%

1.8

≥3.0

(二)科技含量

 

19.7

 

1、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1.5

≥2.0

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5

≥5.0

3、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

%

2.7

≥3.0

(三)工业经济效益

 

17.9

 

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减百分点

2.4

≥30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

%

8.9

≥25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6.6

≥20

三、工业化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16.8

 

(一)工业化潜力

 

5.6

 

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

%

1.2

≥40

2、万人从业人员中R&D活动人员比重

%

2.6

≥15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园区工业比重

%

1.8

≥25

(二)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

 

11.2

 

1、万元GDP综合能耗上升或降低率

%

2.0

≤-4.4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5.8

≥55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3.4

100

   

    五、新疆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评价

   

  (一)新型工业化程度偏低

   

  按照新型工业化评价方法,通过测算,2006年新疆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为69.9%,处于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初期。

   

  1、与全国比较来看,新疆的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2个百分点。23项指标中(见表2),有6项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45.6%,比全国高8.5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年末拥有网站数占企业数比重70.6%,高2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减百分点65.2,高4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26.9%,高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24.2%,高12.4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18.7%,高6.8个百分点。16项指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人均GDP低0.1万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低4.7个百分点,城市化率低6.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低2888元,GDP增长速度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1.6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3.5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金额所占比重低2.7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低9.5个百分点,万人从业人员中R&D活动人员比重低0.1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低0.2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13.6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低29.6个百分点。

   

  从指标对比情况可以看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方面较好,多数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信息化程度,科技创新能力,节能环保等方面还较落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缺乏后劲,影响了新型工业化实现的速度和质量。尤其是反映工业化程度的六项指标中,仅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一项指标高于全国,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五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新疆工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2. 2006年新疆与全国新型工业化指标对比表

 

 

  2、从东、西部比较情况看,新疆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落后于东部各省、市,比东部最高的上海低67.1个百分点。在西部十二省、区中处于中等水平,落后于重庆、广西、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居第7位,比西部最高的重庆低28.3个百分点。(见表3)

   

3. 2006年新疆与东部发达省、市及西

部十二省、市、区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对比表

 

 

  3、从全疆14个地、州、市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对比来看(见表4),2006年,14个地、州、市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比全区平均水平高的地区有乌鲁木齐市(83.3%),比全区高13.4个百分点;克拉玛依市(95.5%),高25.6个百分点;吐鲁番地区(90.5%),高20.6个百分点;巴州(111.4%),高41.5个百分点;阿勒泰地区(107.3%),高37.4个百分点。以上五个地、州、市中克拉玛依市、巴州、吐鲁番地区和阿勒泰地区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在90%以上处于全区领先水平。而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则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7和22.8个百分点。

   

4. 2006年全区及分地区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

 

 

  (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工业化的认识很多,比较典型的认识就是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

   

  从产业结构看,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研究出的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的变化关系来评估:按人均GDP为基准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比重应为39.9%。2006年,新疆人均GDP为1.5万元,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4.7%,比理论值和全国平均水平均低5.2和4.7个百分点;比东部最高的上海(50.6%)低15.9个百分点;在西部12省区中列倒数第一。表明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明显偏低。

   

  从就业结构看,根据钱纳里等人的实证研究,多数国家工业化阶段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模式,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000美元时,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应达到83.0%。2006年,新疆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48.9%,低于理论值34.1个百分点。但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45.6%,比全国的37.1%,高8.5个百分点;仅比东部最高的上海低23.9个百分点;居西部首位,也是西部唯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的省区。由此表明,虽然新疆第一产业和农业人口就业比重较高,但就业结构好于全国。

   

  从城市化结构看,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2006年,新疆城镇化率为37.9%,比2000年上升4.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3.9%)6.0个百分点,带有工业化初期的显著特征。根据钱纳里提出的工业产值、工业劳动力比重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关系来分析新疆城市化结构,新疆的城市化速度、水平与工业化严重脱节甚至背离。2006年新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0.8%,实际城市化水平只有37.9%,比钱纳里提出的工业产值比重相对应的城市化水平(63.4%-65.8%之间)至少低23个百分点;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18.7%,比钱纳里提出的工业劳动力比重相对应的城市化水平(43.9%)低6.0个百分点。可见,新疆的城市化率大大低于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和工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比重所反映的工业化水平。

   

  (三)工业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

   

  2006年,新疆GDP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见表5),分别比全国低0.1和1.6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相比,GDP增长速度比山东低3.8个百分点、比江苏低3.9个百分点、比广东低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低于东部大部分地区,比山东、江苏、广东和浙江分别低8.6、6.4、3.3和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差距大于GDP。  在西部地区中,GDP增长速度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居倒数第一位。虽然与全国相比新疆工业发展较为滞后,但纵向相比,呈逐渐加速之势。“十五”期间,新疆工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0%、7.7%、11.2%、14.5%和15.6%,年均递增10.9%,后三年均以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0.9%提高到2006年的40.8%,提高10.1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3.9%提高到2006年的42.1%,提高8.2个百分点。

   

5. 2006年新疆与东、西部地区主要指标对比表

   

  

  (四)工业化发展的效益好,质量有待提高

   

  1、工业经济效益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名列前茅。受近两年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较快。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85.8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贡献率达86.2%。得益于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产生的效益,2006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3.0点,比2005年提高65.2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1.8点。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2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24.2万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4万元/人。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资产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比东部最高的山东分别高出141.5、9.4和16.9个百分点。以上三项指标中,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资产贡献率均高于西部其他省区,排在首位。劳动生产率仅低于青海、云南和西藏,分别低于26.7、7.2和2.7个百分点。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新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及加工业,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2、虽然新疆工业化的质量从经济效益指标看,显示出了较好的基础,但信息化程度、科技含量、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①信息产业发展滞后。2006年,新疆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远远低于东部各省市,比最高的广东低10.3个百分点;居西部倒数第二位,西北倒数第一位。②科技含量低,新产品总量小。从高新技术产业和对新产品及科技活动的投入来看,落后于东部地区,甚至落后于西部很多省区。2006年,新疆高新技术产业仅占GDP的0.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1.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的0.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居西北倒数第二。科技与创新基础上的巨大落差,将大大影响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成为制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五)工业化发展潜力巨大,但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亟待加强

   

  1、从工业化潜力看,2006年,新疆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万人从业人员中R&D活动人员比重0.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园区工业比重占到15.4%。与东、西部地区对比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东部最高的山东高出7.9个百分点;比居西部第一位的贵州仅低0.1个百分点。万人从业人员中R&D活动人员比重比最高的上海低0.8个百分点;比居西部第一位的陕西低0.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无论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与西部相比,以上反映工业化潜力的两项指标新疆均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显示出新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实力。

   

  2、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来看,新疆实现新型工业化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2006年,新疆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了1.0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7.5%,比全国低13.6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1.1,比全国低29.6个百分点。尤其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比江苏低49.3个百分点;在西部居第五位。表明新疆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处于偏低水平。

   

  (六)全区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总体呈现“北高南低”

   

  1、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指标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是乌鲁木齐市(占61.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6.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1.8个百分点;超过39.9%(西蒙库兹涅茨理论值)的仅有乌鲁木齐、哈密(51.5%)、博州(56.1)、克州(55.4%)、和田(42.3%)等五地州。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市,分别为9.6万元和87.4%,好于全区,甚至全国水平。就业结构中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80%以上的有乌鲁木齐市(91.8%)和克拉玛依市(99.3%),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高54.7和62.2个百分点。城乡结构中城市化率最高的是克拉玛依市已达到100.0%,其次是乌鲁木齐市97.4%,均好于全区和全国水平。城市化率处于30~60%的有克州、喀什、和田、伊犁和阿勒泰地区(见表6)。

   

6.  2006年分地区工业化程度指标

   

  

   

  2、从工业化进程发展速度来看,2006年,全区有六成以上地区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增速前五位的是阿勒泰地区(15.4%)、昌吉州(14.2%)、吐鲁番地区(14.1%)、乌鲁木齐市(14.0%)、伊犁州(13.0%)。七成以上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其中增速在20.0%以上的有阿勒泰地区(50.1%)、伊犁州(25.5%)及和田地区(25.3%)。

   

  3、从工业化进程质量来看,全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前四位的地区是:巴州(999.6点)、吐鲁番地区(849.7点)、克拉玛依市(531.5点)、阿勒泰地区(488.8点),均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受益于石油和矿产开发业的发展。14个地、州、市信息化状况和科技含量水平普遍较低。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只有乌鲁木齐市(5.4%)和哈密地区(2.7%);新产品产值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昌吉州(3.2%)和乌鲁木齐市(2.2%);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仅有乌鲁木齐市(0.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阿勒泰地区(1.8%)、克拉玛依市(0.8%)、昌吉州(0.5%)及和田地区(0.4%),但比重明显偏低。

   

  4、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来看,2006年,新疆七成以上地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吐鲁番地区降低5.3%、克拉玛依市降低4.8%、阿勒泰降低4.6%、巴州降低4.5%、昌吉州降低4.0%、克州降低3.8%、博州降低3.0%、乌鲁木齐市降低2.2%、和田地区降低1.9%、塔城地区降低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于80%的地区有博州(82.1%)、昌吉州(82.0%)和阿克苏地区(80.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于80%的地区有克拉玛依市(94.1%)和哈密地区(82.1%)。

   

  从以上基础数据比较来看,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有潜力的是那些工业基础好,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地区,如巴州、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等地,尤其是巴州和阿勒泰工业化进程处于领先地位。相对而言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州工业化进程较慢,工业化水平偏低,成为全区实现工业化的“短腿”。

   

  综上分析,新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潜力,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六、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的对策与建议

   

  自2005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意见》出台以来,特别是在2005年7月全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区上下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力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根据目前新疆新型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

   

  新型工业化在其内涵、特征、要求、发展方向、评判准则及其发展模式上,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甚至是本质上的不同。全区各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怎样走,结果如何,需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加以引导和管理。通过评价工作,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全区工业化进程状况,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状态,找出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明确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任务、改进方向和关键所在,引导和促进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集中精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二)抓住历史机遇,推动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期,国务院下发了第3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新疆定位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明确提出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施四大战略,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战略,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文件还明确提出加快新疆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或地域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这为21世纪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各族人民群众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将有力地促进新疆的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新型工业化建设

   

  新疆各地工业化水平差异大,工业结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因此,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一哄而上。而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以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及本地区工业基础和可能的条件确定工业化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走适合各地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中的“新”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如何界定“新型工业化”无法一概而论。对于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在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同时,不应忽视发展传统工业,对“新型”的要求可以适度降低,但上的工业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而不是盲目地招商引资,什么项目都上,或干脆无序开发资源,只进行初级加工,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老路。对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关键在“新型”,“新型”的重点又在于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按照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新型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化,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搞新型工业化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环境、人才、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缓慢,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不多。2006年,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仅3.86亿元,这个数字比西部的青海、宁夏还低,在全国居倒数第二。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应当从新疆的实际出发,着力有计划地发展新疆迫切需要又有优势的高科技项目。为此,应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重点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力度,下功夫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重视节能降耗

   

  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新疆虽然是一个资源富集区,但也是资源消耗大区,钢铁、有色、石油、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企业多。2006年,新疆单位GDP能耗为2.09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06%,下降幅度比全国低0.27个百分点。要实现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又要发挥利用好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对于新引进的项目,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避免不论规模大小企业无条件进入新疆自然资源领域,减少对新疆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和低水平的加工利用,以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加快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配套的企业聚集发展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区域产业整合、优势集成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目前新疆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新疆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亿以上大型企业的只有9家,这9家均为石油开采和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南疆石油化工带,与内地相比,新疆主营业务收入在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还没有。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石油、天然气、纺织、电力、矿业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快新疆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精心培育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应立足新疆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下十大工业产业集群:

   

  1、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石油天然气加工为重点,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全力建设好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充分发挥大型石化项目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在新疆尽快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在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2、机械加工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设备制造工业,加大石油勘探、开采、石油化工、农业、电力、建筑业、环保及节能等领域机电工业产品的开发力度:围绕汽车市场,培育汽车制造、汽车配件、汽车养护品等与汽车相关的加工工业,逐步形成新疆区域先进装备制造中心。

   

  3、建材工业产业集群。以水泥、钢材为重点,联动发展化学建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玻璃深加工、钢构型材、防水材料、石材、板材、门窗等的新型建材工业。依托科技投入,提升建材产品的科技含量,引导建材行业向环保、节能的方向转变,提高建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纺织、服装加工为主体,涵盖皮革服装、针织服装、纺织机械、纺织染料以及中高档棉、毛纺织等产业领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以纺织为特色的集制造、研发的纺织品基地。

   

  5、家具制造业产业集群。围绕欧美市场,以现代高档家具制造为重点,发展以出口创汇型高档家具基地。围绕疆内和中亚市场,以中、高档家具制造为重点,建设经济适用型中高档家具制造基地。

   

  6、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拓展天然食品、方便食品、旅游食品、特色农畜食品、都市休闲食品、高档调味品、饮料、葡萄酒等食品加工工业,逐步建成新疆食品加工的重要区域。

   

  7、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依托新疆优势生物资源,以新药研发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天然药物、现代维药为特色,建成西部现代医药制造基地。

   

  8、新能源工业集群。加快风能、太阳能等的新型环保能源利用的研究、实验和开发,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风力和光热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风能、太阳能利用设备生产制造基地。

   

  9、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通信设备为主体,软件、微电子、电子元器件制造为支撑,涵盖计算机及网络、光电子以及相关科研、教育、展览等服务业领域。成为以通信设备制造为特色,具有较强研发、设计能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10、资源型重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黑色金属冶炼、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煤焦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产业,逐步形成新疆的资源型(高耗能)重工业产业带和聚氯乙烯、烧碱的制造基地。

   

  建设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当通过不断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企业自主创新工程、规模企业培育工程、节能降耗示范工程、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新疆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