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和地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2003年到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年平均增长 12.8%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43.6%提升到2006年的44.4%,提高了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从规模、速度、结构到地位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成为推动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
一、政策创新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陕西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7年,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发展战略西移的历史机遇,及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和《关于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决定》,并相继出台了14个配套政策,对支持引导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9年中央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又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兴陕富民的“第二战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环境、优化管理、降低门槛、开拓创新相结合,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各方面大力扶持,使全省各种类型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省委、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2005年,陕西再次出台了《陕西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进一步扩大对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开放,加大财税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领导,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一系列扶持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措施。2006年,在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省政府关于非公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政策推动下,陕西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城乡个体经济起步,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由个体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经济成分为重点的新格局。在规模、速度、结构和地位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陕西东岭、西安海星、丹尼尔等经济实力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和陕西长宏铝业、彬县煤炭等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开始涌现;“银桥乳业”、“开米”等国家名牌产品逐步形成;富士达、康鸿等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十六大”以来的4年里,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2.8%的速度递增,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43.6%提高到2006年的44.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并进入持续、健康、稳步发展阶段。
三、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格局良好
“十六大”以来,经过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迅速扩展。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2%、46.9%和45.9%,呈现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2006年,第三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7.9%,较2002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本行业的比重分别达89.0%、87.5%、65.1%和45.1%。非公有制经济运用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壮大,在部分领域成为行业支柱。在第二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也发挥了极大作用。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8%,较2002年的24.7%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下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1.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0%。2006年,非公有制建筑业占本行业的比重高达49.4%,较2002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4%。
四、民营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陕西破解“科技实力雄厚、经济发展落后”的难题,推动民营经济与科技产业联姻,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为陕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陕西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且在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益上连连攀升。2006年私营、港澳台及外商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资的项目和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8.7%和2.77倍。全省非公有制高科技企业涉及到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仪表、医药、生物制品、环保、技术服务及信息咨询等技术密集领域,并拓展到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业、计算机及软件、办公设备零售业、物业管理业、社区服务业、房屋装饰装修业等新兴产业,有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星集团、开元集团、步长集团等企业都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许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陕西民办高校及教育机构也迅速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提高科技含量提供了保障,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全省各级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4722所,其中全省民办高校及教育机构已发展到60余所,全国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陕西占到一半。西安翻译学院、外事学院、西京大学、思源学院、欧亚学院等著名院校,已成为全国民办高校的典范。陕西作为全国最大的民办高教基地,既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既繁荣了教育产业,又增加了就业机会,民办高校已成为陕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从税收看,截至2006年8月,陕西非公有制企业共完成税收109亿元,占全省地税收入的63%,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3%,成为陕西税收的重要来源。其次,从解决就业情况看,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约为770万人,较2002年增加70万人。非公有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8.7 %,较2002年增加1.8个百分点。在三个产业中,一产、二产和三产的非公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各自产业的11.1%、61.7%和64.7 %。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非公有制单位使用各种新增劳动力4.96万人,较上年增长9.6%。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