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甘肃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党的十六大以来,甘肃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发展抓项目不放松、改革抓企业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亮点频闪,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2003-2006年,甘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攀升,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6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4.87亿元,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四年间,全省全社会累计投资3310.48亿元,年均增长15.50%。其中,城镇投资2987.94亿元,年均增长15.79%;农村投资322.53亿元,年均增长12.96%。城镇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306.35亿元,年均增长26.88%。

   

1 2003-2006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全省全社会投资

655.07

756.01

874.53

1024.87

 城镇投资

588.97

682.83

790.22

925.92

 #房地产开发投资

50.80

72.08

85.75

97.72

 农村投资

66.10

73.18

84.31

98.94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比重达到45.02%。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0%,拉动GDP增长6.8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投资结构得到调整

   

  四年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各级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争取国债投资和社会融资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以崭新的工作思路和开放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工业、能源、交通、水利、生态、信息以及城乡公用设施的投资力度,关系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和关系民生的建设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建成了一批骨干项目。高速公路达到1061公里。铁路建设形成了又一个高峰,主干线基本完成了电气化改造和复线建设,新开通了敦煌铁路。完成了敦煌、庆阳、嘉峪关机场的改扩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近500万千瓦。广播电视通到行政村,通信网络覆盖全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初见成效,引洮供水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2003-2006年成为甘肃历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段时期。

   

  从三次产业看,四年间全省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71.2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17%,年均增长16.02%;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369.1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1.36%,年均增长19.04%;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770.1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3.47%,年均增长12.93%。2006年,第一产业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08%,比2002年提高0.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2.64%,比2002年提高4.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2.29%,比2002年下降4.93个百分点。

   

  从资金来源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2006年自筹资金占53.09%,比2002年提高8.78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占19.11%,比2002年降低7.36个百分点。全省各地在发展抓项目过程中,努力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狠抓软环境的治理整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四年利用外资50.70亿元,年均增长14.38%。2006年,全省民间投资达432.73亿元,年均增长28.60%,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快13.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27.48%提高到2006年的42.22%。

   

    三、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成就突出

   

  四年来,甘肃省积极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把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作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加大制造业、电力、采矿业等工业的投资力度。2003-2006年,全省城镇工业累计投资1205.52亿元,年均增长17.49%,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99个百分点。2006年,全省城镇工业行业完成投资3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6%,投资额是2002年的1.91倍。

   

  四年间,甘肃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一大批扩能技改和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陆续建成发挥效益,带动了全省产业优化升级。酒钢50万吨炉卷轧机和矿山改扩建、酒钢品种钢高速线材改造、兰州石化公司60万吨乙烯改扩建和千万吨级炼油能力、祁连山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酒钢50万吨炉卷工程和异地改造的榆中钢厂、连铝13万吨电解铝节能降耗改造、兰州卷烟厂易地改造等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酒钢产品结构调整和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金川镍精炼节能降耗改造和20万吨铜电解及矿山改扩建工程、兰铝26万吨电解铝更新改造、兰州石化大乙烯工程、兰州炭素微孔炭砖与石墨质炭砖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

   

  此外,兰州吉利汽车、金刚子午轮胎生产线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项目进展顺利,兰州第一辆吉利轿车已于2007年2月28日下线,填补了甘肃轿车制造业的空白。

   

    四、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03-2006年是甘肃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扩大、建设成效突出的时期。四年间,以电力、交通、仓储、水利、通信、公共设施等行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096.7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3.13%。四通八达的电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网络,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瓶颈制约,为甘肃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电力建设方面

   

  四年来,全省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352.74亿元,年均增长16.39%。平凉电厂3、4号机组、青海官亭至兰州750千伏送变电示范工程、张掖电厂和靖远电厂三期两台机组、华亭矿区煤矸石电厂、黑河小孤山水电站、洮河海甸峡水电站、农村电网(二期)与县城电网建设改造以及玉门低窝铺风电场、三十里井子风电场三期等一大批重点电源工程相继建成投产。2006年,在31个县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又有2万户农民新通了电,乌金峡水电站成功截流。全省电力总装机新增173万千瓦,达到1186万千瓦,基本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二)交通运输建设方面

   

  2003-2006年,甘肃交通建设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新的业绩,相继实施了"突破中部"、"挺进西部"、"东部会战"战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干线公路、出口公路、大区间通道建设,全面完善甘肃公路网,重新构建甘肃交通在中国西部的区位优势。四年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投资493.07亿元,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44.96%。刘寨柯至白银、树屏至徐家磨、清水至嘉峪关、武威过境段、兰州至临洮等多条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天水至宝鸡、平凉至定西等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中。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006公里,使甘肃成为全国第18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初步实现了国主干线高速化、国道高等级化、跨区通道连通,甘、青、宁三省(区)省会(首府)全线实现高速公路贯通。2006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02公里,又有18个乡通等级公路、170个乡通油路、318个村通公路。同时,兰州至武威铁路实现双线运行,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改造全线贯通,敦煌铁路正式营运;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850.3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为58.1%和64.7%;完成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并按期复航;中油独山子至兰州1000万吨成品油管道、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延伸白银工程、鄯善至兰州2000万吨原油管道全线贯通。同时,全省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也得到改善。

   

  (三)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四年来,全省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投资 131.69亿元,年均增长10.18%。先后实施了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河西五市17个县农业节水灌溉项目、15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体系、风沙治理、退耕(牧)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等。2006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0万亩、荒山造林9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77万亩、防护林建设30万亩、退牧还草2200万亩。

   

  四年来,甘肃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计划安排上,注重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排水、污水处理及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项目明显增加,城市的供水、道路、环保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相继建成了兰州、嘉峪关、金昌、平凉等14个城市供水工程和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天水、张掖、武威、金昌、酒泉等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兰州银滩黄河大桥、兰州二热供热管网和兰州等城市道路路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等。2006年安排建设了6个缺水县城的供水工程、8个县城所在镇的道路及排水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面貌明显改观,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通信建设方面

   

  先后投入12.62亿元,建成了兰州、天水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及局房工程、省电信公司各地区电信枢纽工程、甘肃移动、联通公司和网通分公司业务网扩容优化覆盖及配套工程等,有力地改善了城乡通信条件。

   

  (五)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方面

   

  2003-2006年,全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累计投资119.20亿元,年均增长22.63%。省博物馆改造工程、省图书馆《四库全书》楼和业务楼、兰州商学院第二校区图书实验楼、河西学院图书馆、省人民医院门诊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项目、省疾病控制中心实验楼、省卫生学校教学楼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竣工并交付使用。2005年以来,新建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项目,为1631个中心小学和291个农村初中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9.9万平方米;建设了238所乡镇卫生院和10个县医院、8个县中医院、10个县妇幼保健站的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医疗用房26万平方米;新建11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全面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4.1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纳入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全省教育、文化、卫生环境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开展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等提供了现代化场所,打造和完善了全省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寻医问药难的状况。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