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甘肃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速度效益实现双增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2年以来,甘肃工业按照十六大确定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发展战略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主动顺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加快实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创新企业组织结构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三大工程,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生产规模逐年跃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运行质量逐步改善,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一)工业经济规模跨上新台阶

   

  2003-2006年,全省工业生产在“九五”时期平稳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06年,全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863.13亿元,是2002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4.34%,比经济增长速度高2.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74.21亿元,是2002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6.12%。甘肃工业在快车道上加速发展。

   

  (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在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甘肃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也明显增强。2006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234家,比2002年增加4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90.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6.29%,比2002年提高了10.5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达到3211.31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57.60%,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达到1343.74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45.45%。2006年底,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工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标志着工业经济已经跃升至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三)工业主导地位增强

   

  2006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GDP)的38.13%,比2002年提高了6.53个百分点。2006年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98%,工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工业出口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以创品牌和质量效益为手段,向深加工转变,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0.33亿元,是2002年的3.39倍,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3.72%,比2002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五)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003-2006年,甘肃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产量均较快增长,特别是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工作部署以来,全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的发展道路。通过对工业高强度投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企业技术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底,全省原油加工能力达1450万吨,比"十五"规划的1000万吨提升了45%; 十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114万吨,实现了翻番;生铁、钢、钢材生产能力突破500万吨大关;3000万吨煤、700万吨干法水泥、8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际完成钢产量达545.3万吨,比2002年增长1.53倍;钢材产量达534.75万吨,增长1.55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30.96万吨,增长62.66%,其中镍产量达到10.12万吨,增长3.88倍,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原煤产量3822.79万吨,增长61.61%;原油加工量1310.76万吨,增长40.55%;发电量531.89亿千瓦时,增长56.29%。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稳定增长,为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日益增强

   

  从2002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全省工业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推进以新技术、新工艺和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一)重工业快速增长、推动全省工业向前发展

   

  2006年,甘肃轻重工业的比例达到14.8∶85.2 ,与2002年相比重工业上升3.58个百分点。从重工业内部看,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及加工工业的比重逐渐加大,其中加工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甘肃重工业结构调整正朝着由原材料工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2006年在冶金、有色、石化工业的强势带动下,重工业增速继续提高,全年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9.62亿元,是2002年2.37倍,年均增长16.52%,比全省高5.12个百分点,比轻工业高4.25个百分点。

   

  (二)支柱行业增势强劲, 支撑作用加大

   

  自"九五"以来,全省不断加大对支柱行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2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及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来,石化、有色、冶金、电力、食品、机械等支柱产业迅速得到发展壮大。2006年,六个支柱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681.41亿元,是2002年的2.44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01%,比 2002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208.10亿元,是2002年的1.92倍;有色工业实现增加值178.69亿元,是2002年的3.4倍;电力工业实现增加值95.52亿元,是2002年的2.43倍;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75.80亿元,是2002年的3.71倍。

   

  (三)多元经济呈现新格局,股份制经济顺势腾飞

   

  2003年以来,通过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的"三大工程",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和省委、省政府"376"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逐步实施,甘肃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批省属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正在转入非公经济发展轨道,一批特困企业围绕扭亏脱困、分块搞活、改制改组,逐步走出困境。全省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纯国有经济比重明显下降,股份制经济异军突起、迅速成长,在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2006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中,纯国有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7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48.1%下降至21.51%,下降26.59个百分点;股份制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668.0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31.61%上升至66.35%,上升34.74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运行质量日益改善

   

  2003-2006年,全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出效益增长快于销售增长、销售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持续提高

   

  2003-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保持在较高区间运行,工业品产销衔接稳定在较好水平。四年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基本稳定97%以上。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3.89亿元,是2002年的2.75倍。其中,重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2.64亿元,是2002年的2.91倍;轻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25亿元,是2002年的 1.77倍。

   

  (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002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及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211"工程。每年集中力量扶持20个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跟踪同行业技术进步前沿、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项目,一大批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相继投产,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为工业经济做出了贡献,也为未来几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出效益好于生产增长速度的好势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06.70亿元,较2002年增长 4.10倍,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是迄今为止甘肃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最高值;实现利税264.63亿元,较2002年增长1.75倍。重点支柱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全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总体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工业企业竞争力普遍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有所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2.38%,较2002年提高64.7个百分,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双增"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