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广西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辐射能力日渐增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广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在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现,辐射力不断增强,极大地改变了广西商品流通格局,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广西城乡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对广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进行简要分析。

   

    一、亿元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市场总个数、营业面积及成交额居全国中下水平,居西部前列。2006年广西亿元市场总个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分别为56个、1816315平方米、和3665430万元,分别居全国的第20位、22位和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排位中,分别为第3位、第6位和第3位。

   

  (二)市场总个数相对稳定,总成交额、营业面积基本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2年以来,广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基本保持在60个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总成交额、营业面积却分别由2002年的1792086万元、917631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3665430万元和1816315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了1.05倍和97.9%(见表一)。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17.8个百分点和22.7个百分点。

   

表一 2002年—2006年广西亿元市场有关情况

   

名  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市场数量(个)

60

54

58

56

56

营业面积(平方米)

917631

868295

1204819

1347726

1816315

摊位数(个)

50474

43436

43405

42944

43247

成交额(万元)

1792086

1566021

1900764

3147197

3665430

   

  (三)市场经营方式以零售为主,绝大多数市场常年性营业。2006年,在全区的56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以零售为主(包括批零兼营以零售为主的市场)的市场有36个,占64%,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20个,占36%;常年营业的有55个,占98%,季节性营业的只有一个,仅占2%;经营环境较好的封闭式市场为30个,占54%,其余的为露天市场或其他形式的市场。

   

  (四)专业化趋势明显,交易特色日益鲜明,以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为最多。在56个亿元市场中,有22个专业市场,占39%,其中,居前四位的分别是: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为6个,占全部市场的11%;金属材料市场4个,占7%;建材装饰材料市场3个,占5%;干鲜果品市场2个,占4%。此外,以经营中药材为主的玉林市中药材市场、以经营茉莉花为主的横县横州镇城北市场有限公司等特色市场,已成为全国知名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

   

  (五)金属材料类的成交额最大。在56个亿元市场的成交额中,金属材料类的年成交额为1385410万元,占全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37.8%;其次为食品、饮料、烟酒类,年成交额为830570万元,占22.66%;列第三名的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年成交额为378592万元,占10.33%。

   

  (六)食品、饮料、烟酒类摊位最多。在56个亿元市场的43247个摊位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摊位高达18912个,占全部摊位的43.73%;其次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有13158个,占30.43%;列第三位的是日用品类,有2346个摊位,占5.42%。

   

    二、亿元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广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顺应了市场规律,有力地促进了商品流通,扩大了就业面,活跃了地方经济,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从地区分布看,一半以上的市场分布在南宁、玉林和柳州这三个市,以上三个市拥有亿元市场为30个,占53.6%,其它市的亿元市场数量均在4个以下,河池市、来宾市一个都没有。从亿元市场的成交额看,南宁、玉林、柳州三个市亿元市场的成交额占全区亿元市场成交额的85.19%(见表二)。

   

表二 2006年分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分布及成交情况

   

地  区

市场数量

成交额

个数(个)

比重(%)

成交额(万元)

比重(%)

全 区

56

100.00

3665430

100.00

南宁市

15

26.79

1858603

50.71

柳州市

6

10.71

781656

21.33

桂林市

4

7.14

85377

2.33

梧州市

3

5.36

32195

0.88

北海市

1

1.79

27574

0.75

防城港市

2

3.57

24194

0.66

钦州市

2

3.57

51837

1.41

贵港市

4

7.14

109008

2.97

玉林市

9

16.07

481931

13.15

百色市

4

7.14

102497

2.80

贺州市

2

3.57

28747

0.78

河池市

0

0

0

0

来宾市

0

0

0

0

崇左市

4

7.14

81811

2.23

   

  (二)特大市场不多。从单个市场的成交额看,2006年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仅有8家,其中,年成交额在20亿元以上的有2家,15至20亿元的2家,10至15亿元的4家。5至10亿元的有7家。其余的年成交额都在5亿元以下,占73%。平均每个市场的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为32434平方米、65454万元,分别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30.4%和31.7%。

   

  (三)大部分市场的商品仍以简单、初级、低档为主。在广西的亿元市场中,场内经营者大多是小商小贩和城乡个体经营户,经营的商品多数是简单的、初级的商品,经营服务水平无法与大商场、大超市相比。

   

  (四)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各亿元市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够紧密,许多市场仍处于自我循环的初级阶段,对外交流少,市场内的交易和结算方式仍较原始,主要采取一对一的谈判交易和现金交易等摊位式交易方式,其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辅助功能欠缺。

   

  (五)有些市场管理松散,违法违章经营现象仍比较突出,市场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目前广西的商品交易市场,大部分尚属于中小市场,许多地方的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加之市场部分经营户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素质不高,致使不文明、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严重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三、促进广西亿元市场发展的对策

   

  从总体上看,目前广西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偏低的。因此,应根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进行规范和治理,提升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和层次,真正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企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人民”。

   

  (一)加强市场品牌建设和品牌化经营,提升市场的形象。亿元市场的培育必须重视市场品牌建设,以市场的品牌优势来聚集人气和商气,不断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增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辐射力度,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为此,亿元市场不仅要强化营销宣传工作,更重要的是进行规范化管理,注意原有市场和新建市场因脏、乱、差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和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规则,并确保其有效执行。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注重打造商品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市场品牌,以知名的品牌、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引导作用的价格来进—步扩大辐射范围。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实现交易主体满意,维持交易主体对市场的忠诚度,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形成市场的品牌价值,以利于亿元市场发展壮大。

   

  (二)加快亿元市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市场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者不能停留在市场物业管理上,以招商收取摊位租金为主,在为进场客户服务上仅限于提供复印、打印、电话等一般商务服务,而应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进行经营手段的创新,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亿元市场现代化水平提高,为客户提供交易信息、经营策划、法规咨询、电脑统一结算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延伸和延长经营服务链,使市场交易者身处小市,能知天下,减少人员往返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和完善市场管理的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和健全市场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制度,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建立相应的上报和考核制度。进—步将市场从单—的交易中心转变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真正将市场与物流业整合起来,向现代化市场转型,要积极采用现代流通技术,逐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的信息、结算、价格等功能,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报价、电子信息发布、电子统一结算系统,引导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布局,改善结构。各级政府要掌握好市场项目的审批权,对新建、扩建和改造的市场必须认真调查,反复论证和研究,确保市场建成后发挥效益,才能予以批建,以防财力物力的浪费。在亿元市场的空间拓展上,要建设并完善一批面向全国和周边地区的多功能、高层次的现代化市场;在亿元市场的商品经营结构上,要突出“专”的特色,在经营好大路货商品的同时,要大力向专业化经营发展,提高市场专业化程度,吸引消费者,增加商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要调整好市场类别结构,使各类商品市场平衡发展,以满足各类消费需求;要在重点旅游地区和农副土特产品比较集中的地区集资建市场,以集中客户,提高交易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建设,为解决“三农”难题提供有效途径。由于农产品供求弹性小和价格调节生产的滞后性,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与价格的波动,从而在损害农民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农产品流通障碍是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原因之一,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因此,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把现有的农村综合交易市场作为发展重点,一方面采取以农村综合交易市场为龙头,向生产领域延伸,将家庭经营的农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及储存、保鲜、运输等环节连成为一体,另一方面向批发、零售和消费领域延伸,将批发、零售、直销、运送等环节连为一体,实现流通的一体化,走“产销一体”、“以销促产”的经营之路。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要联手打造共同为城乡居民服务的有关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提供全区乃至全国重点城市各大农贸市场的水果、蔬菜、家禽等各种商品价格信息及相关供求信息,让城乡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实现和提高农民的商品和市场意识创造条件。

   

  (五)加大市场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职能。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要依法管市,严格把好进入市场的商品质量关,净化市场,大力加强对市场内摊位商品质量的监督,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力度,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管理体系,进一步制定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对无照经营、掺杂使假、假冒伪劣、骗买骗卖、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使之与市场经济管理要求相适应。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