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能源战略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无锡经济发展迅速,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能源的巨大消耗,能源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的制约作用和对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压力日益增大。工业是消费能源的主体,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能源消费量已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本文将对近年来无锡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状况进行分析,以正确判断无锡工业能源消费水平,探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为构建支撑无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能源保障体系,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提供依据。
一、工业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无锡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明显增加。
(一)工业能源消费总量较快增长。
“九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下同)为1035.0万吨标准煤,至“十五”期末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已增至2243.84万吨标准煤,比“九五”期末增长1.16倍。2006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已达2607.09万吨标准煤,六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1.52倍,年均增长16.6%,净增绝对量达1572.09万吨标准煤,其中能源消费量增幅较大的年份为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和24.9%;2004年和2006年两年新增能源消费量超300万吨标准煤,分别为402万吨标准煤和363万吨标准煤。(见图1)
图1:2000年-2006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图
(二)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工业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来反映,系数大表示依存度高,反之,则依存度小。2000年、2001年无锡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4和0.63,保持了较低水平;2002年能耗增速超过了工业增加值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上升至近年来最高点,达1.23;2003年、2004年能耗增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20%以上,能耗增速略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能耗弹性系数分别为0.83和0.91;2005年、2006年无锡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了22%和20.5%的水平,而能耗增速明显下降,分别增长11.7%和9.9%,由此计算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53和0.48,基本回落到“十五”期初的水平。“十五”以来的六年间,无锡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出由低到高,再逐步回落的趋势。(见图2)
图2:2000年-2006年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图
(三)工业能源消费强度逐年下降。
“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单位生产总量消耗的能源量,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和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也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能源强度小就意味着能源利用效率高,产业结构合理,技术、设备水平先进。“十五”以来,无锡市工业总产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呈逐年下降之势。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1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为194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9.9%,能源消费总量增幅低于产值增幅12.9个百分点,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27吨标准煤,比上年(0.31吨标准煤)下降12.9%,比2000年(0.44吨标准煤)下降38.6%,平均每年降低7.8%。按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算,由于万元产值能耗的下降,全市减少能源消耗约258.83万吨标准煤,这表明无锡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进展。(见图3)
图3:2000年-2006年万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能耗图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稳定上升。
通常一个地区投入加工转换的能源数量越大,加工转换效率与该地区的能源消费水平关系越紧密。如果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高,则会促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反之,会升高。2006年全市二次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煤为1215.21万吨标准煤,产出量为638.02万吨标准煤(折当量、产出电力折标系数按1.229计算),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52.5%,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28家公共电厂、热电厂及自备热电企业的发电转换效率平均为37.75%,比上年同期上升0.05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供热转换效率为84.3%,比上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比前三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无锡市一些企业高度重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积极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用于发电和供热,减少煤炭消费量,提高了加工转换效率。(见表1)
表1: 2003年--2006年无锡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年份 |
总效率% |
火力发电 |
供热 |
2003年 |
50.8 |
37.4 |
83 |
2004年 |
50.7 |
37.9 |
81.8 |
2005年 |
50.6 |
37.9 |
81.8 |
2006年 |
52.5 |
37.4 |
84.3 |
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
(一)行业结构:十大耗能行业能耗占90%以上。
2006年,全市工业重点耗能行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十大行业。这十大行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779.9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1.3%,比总产值比重高25个百分点。在以上行业中,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超百万吨标准煤的行业有5个,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二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为1010.58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51.8%。(见表2)
表2: 2006年全市重点耗能行业分行业产值能耗表
|
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
比重(%)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比重(%) |
万元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总 计 |
1949.8 |
100 |
7124.63 |
100 |
0.27 |
十大行业合计 |
1779.93 |
91.3 |
4700.00 |
66.0 |
0.38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507.00 |
26.0 |
1241.22 |
17.4 |
0.41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503.58 |
25.8 |
84.98 |
1.2 |
5.93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00.50 |
10.4 |
541.93 |
7.6 |
0.37 |
纺织业 |
186.21 |
9.6 |
685.75 |
9.6 |
0.2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29.95 |
6.7 |
129.36 |
1.8 |
1.01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95.49 |
4.9 |
392.86 |
5.5 |
0.24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63.73 |
3.3 |
445.88 |
6.3 |
0.14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32.27 |
1.7 |
608.38 |
8.5 |
0.05 |
金属制品业 |
30.67 |
1.6 |
370.42 |
5.2 |
0.08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30.53 |
1.6 |
199.23 |
2.8 |
0.15 |
(二)企业结构: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87.0%。
2006年,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306家,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696.8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7.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达0.46吨标准煤,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的1.7倍;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为2086.52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总量的92.9%;消费电力178.39亿千瓦时,占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总量的66.8%,说明无锡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的高低对全市能源消费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企业能源消费量分布看,有78.6%的企业年能源消费总量在1000吨标准煤以下,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市总量的4.1%;而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单位数仅占0.6%,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占60.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最高的是年耗能5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达1.32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9倍。(见表3)
表3:2006年无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组表
企业名称 |
企业数 (个) |
比重 % |
综合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
比重 % |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 |
|
全市合计 |
4968 |
100.0 |
1949.8 |
100.0 |
0.27 |
|
50万吨以上 |
6 |
0.1 |
708.32 |
36.3 |
1.32 |
|
10万吨-50万吨 |
23 |
0.5 |
465.52 |
23.9 |
0.60 |
|
1万吨-10万吨 |
144 |
2.9 |
431.37 |
22.1 |
0.29 |
|
5000吨-1万吨 |
133 |
2.7 |
91.65 |
4.7 |
0.11 |
|
1000吨-5000吨 |
755 |
15.2 |
172.75 |
8.9 |
0.12 |
|
1000吨以下 |
3907 |
78.6 |
80.19 |
4.1 |
0.04 |
(三)品种结构:能源消费以煤、电为主。
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主要消费的能源品种有原煤、洗精煤、焦炭、电力、热力、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等。2006年全市全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449.3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能源平衡表中数据),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原煤终端消费量为690.78万吨标准煤,占全部工业终端消费总量的28.2%;电力终端消费量折标准煤为1180.6万吨,占48.2%;焦炭终端消费量折标准煤为224.76万吨,占9.2%;石油制品终端消费量折标准煤为150万吨,占6.1%;热力终端消费量折标准煤为196.52万吨。(见图4)
图4:2006年全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图
1、从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结构看:
(1)原煤: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为2245.18万吨,比上年增长14.7%,用于二次能源转换投入的原煤1502.88万吨,占原煤消费总量的66.9%; 直接消费量为742.3万吨,占33.1%。
原煤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06年原煤消费量1256.8万吨,占原煤消费总量的56%。在制造业中,原煤消费量超百万吨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4.58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4.63万吨)、纺织业(172.11万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9.43万吨)和化学纤维制造业(104.73万吨),这五大行业原煤消费量合计为795.48万吨,占全市原煤消费总量的35.4%。以上六大行业年消费原煤占全市总量的比重高达91.4%。
(2)电力: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00.99亿千瓦时,比上年上升19.0%,其中工业用电343.34亿千瓦时,增长19.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5.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266.93亿千瓦时,增长26.6%,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77.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
电力消费最多的行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的24.4%;纺织业占1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8.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7.4%;化学纤维制造业占6.7%;通用设备制造业占6.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5.3%,以上八大行业电力消费量占全市比重达75.3%。
(3)天然气:自2004年西气东输天然气首次引入无锡市,当年无锡地区全社会天然气消费量仅为6622万立方米,至2006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已达46327万立方米,三年增长了近6倍,天然气消费量已占无锡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2006年无锡市天然气消费量中工业生产消费39782万立方米,占全市天然气终端消费量的86.8%。天然气工业消费量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两大行业是无锡市天然气消费大户,2006年这两大行业天然气消费量达29030万立方米,占全市天然气消费总量的72.9%,这两个行业分别占41.4%和31.5%。
2、从主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变化看:
从近三年来全市全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全市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电力终端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煤炭终端消费量所占比重分别为39.2%、34.5%和28.2%,三年下降11个百分点;电力终端消费量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44.3%升至2006的年48.2%,三年上升3.9个百分点。石油制品终端消费量所占比重保持在6.3%左右;焦炭终端消费所占比重在6.2%-10.1%间波动;热力终端消费量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3.3%升至2006年的8%,三年净升4.7个百分点。(见表4)
表4:2004年-2006年全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表
年份 |
全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 合计(万吨标准煤) |
其 中: | ||||
原煤 比重% |
焦炭 比重% |
石油制品 比重% |
电力 比重% |
热力 比重% | ||
2004年 |
1920.27 |
39.2 |
6.2 |
6.6 |
44.3 |
3.3 |
2005年 |
2185.40 |
34.5 |
10.1 |
6.3 |
45.1 |
3.7 |
2006年 |
2449.33 |
28.2 |
9.2 |
6.1 |
48.2 |
8.0 |
三、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一)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模型
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可表示为 ,其中:E表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V表示工业总产值(亿元),将E和V分别按照行业进行分解,即 , ,I=1,2,3, …,N。由此将E进行分解,得到:
,I=1,2,3,…,N
其中: 表示第I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
表示第I个行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由 ,可以看出工业总体用能效率,即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水平,反映了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另一个因素是行业结构,反映各行业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因此,对工业用能效率的分析,应着眼于对行业结构及行业能源效率变化对总体用能效率影响的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用能效率变化中结构和效率的影响量:
工业用能效率变化中的结构份额:
工业用能效率变化中的效率份额:
(二)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分析
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我们选取了2003年--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要工业行业用能情况和经济结构数据,分析近年来主要行业结构变化和行业内能源效率变化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用能效率的影响份额。(见表5、表6)
表5:工业用能效率变化中的结构和效率份额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结构份额 |
0.1406 |
-2.8192 |
0.0162 |
0.2498 |
效率份额 |
0.8594 |
3.8192 |
0.9838 |
0.7502 |
表6:工业用能效率变化中结构和效率的影响量(%)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工业总产值能耗变化率 |
3.50 |
-0.35 |
-1.52 |
-7.16 |
其中:结构的影响量 |
0.49 |
1.00 |
-0.02 |
-1.79 |
效率的影响量 |
3.01 |
-1.35 |
-1.49 |
-5.38 |
从表5、表6可以看出,近年来,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2006年无锡工业能源强度下降主要来自于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也起了一定作用。分年度看,除2004年外,其他各年的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和行业内部能源效率的提高均促进了工业企业用能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行业内部用能效率的贡献份额达75%以上。2004年,能源效率份额高达381.92%,而行业结构变化则对企业用能效率的提高起了较大的反作用,影响份额为-281.92%。从变化趋势看,结构份额有所提高,由2003年的14.06%提高到2006年的24.98%;而效率份额则由2003年的85.94%下降到2006年的75.02%。可见,无锡市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行业结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逐步提高。2006年影响因素见图5。
图5:2006年工业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
2006年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和效率变化对无锡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份额见表7:
表7:2006年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和效率变化比例表
行 业 名 称 |
结构份额比例% |
能耗效率比例%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01 |
-0.05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05 |
0.05 |
食品制造业 |
1.55 |
-2.73 |
饮料制造业 |
0.23 |
0.14 |
纺织业 |
26.25 |
0.75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0.00 |
-5.44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0.03 |
-0.17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02 |
0.04 |
家具制造业 |
0.00 |
-0.03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3.25 |
1.68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0.06 |
-0.88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0.28 |
0.07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1.33 |
3.19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39.32 |
33.69 |
医药制造业 |
0.68 |
2.34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4.14 |
14.60 |
橡胶制品业 |
-0.74 |
-1.35 |
塑料制品业 |
0.84 |
-3.2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01 |
19.48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4.75 |
69.18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2.74 |
2.99 |
金属制品业 |
1.12 |
-2.26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4.56 |
-19.1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0.01 |
-0.40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0.50 |
-0.02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20 |
-5.94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0.90 |
2.36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30 |
-0.27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0.03 |
-1.79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3.38 |
-8.38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57 |
0.57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66 |
1.00 |
从表7可以看出,在结构变化方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等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三个行业的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份额超过了100%,达到100.32%,它有效地抵消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的结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负面影响,使全市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在总体上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份额达到24.98%。
在效率变动方面,贡献份额最大的也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效率提高对全市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达69.18%,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效率提高对全市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达33.69%,这二个行业的效率提高对全市工业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份额达到102.87%。可见,推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实现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
四、影响工业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一)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大量增加的企业数量,必然导致工业能源消费量快速增加。“十五”以来,全市全部工业单位数从2000年的3.54万户增加到2006年的4.78万户,增长3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由2000年的2892户增加到2006年的4962户,增长71.6%。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促使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也提高了平均每户企业的能源消费量水平。“十五”以来,无锡市平均每户工业企业消费量逐年增加,200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户能源消费量为2713吨标准煤;2002年突破3000吨标准煤,达3002吨标准煤;至2006年,平均每户企业能源消费量增加到3929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44.8%。(见表8)。
表8:2000年-2006年企业单位数及户均能源消费量表
年份 |
全部工业企业 单位数(户)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 |
企业单位数 (户) |
户均综合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户) | ||
2000 |
35443 |
2892 |
2713 |
2001 |
34191 |
3123 |
2711 |
2002 |
36542 |
3340 |
3002 |
2003 |
41167 |
3925 |
3121 |
2004 |
44449 |
4543 |
3470 |
2005 |
45634 |
4628 |
3790 |
2006 |
47799 |
4962 |
3929 |
(二)重化工业发展较快。
“十五”以来,随着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国际产业资本主要投向电子信息、化工、机械、冶金等制造业,无锡市重化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从原先以轻纺工业为主逐步转为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58.9%上升到2006年的71.4%,提升了12.5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21吨标准煤,重工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30吨标准煤。虽然在发展重化工业的进程中,有一部分产业对能源的需求程度较低,使得无锡市重工业产值能耗没有明显的上升,但是,如果在重工业中剔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后,其他重工业的万元产值能耗达0.36吨标准煤。尤其是冶金行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2.8%,而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2%,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见表9)
表9:年-2006年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的结构变化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轻工业 |
41.1 |
39.0 |
38.4 |
32.8 |
28.6 |
27.8 |
28.6 |
重工业 |
58.9 |
61.0 |
61.6 |
67.2 |
71.4 |
72.2 |
71.4 |
(三)工业产出附加值率偏低。
无锡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城市,多年来,无锡加工工业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普遍存在加工度低、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低等问题,给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带来了难度。从“十五”以来的数据看,无锡工业增加值率虽有起伏波动,但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2000年的23.15%上升到2003年的最高点24.07%,又回落到2006年的23.32%,2006年无锡市工业增加值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8个百分点,与各省辖市比较,无锡市工业增加值率仅高于南京,列第十二位,比苏州市低0.8个百分点。如果无锡市工业增加值率达到全省或全国平均水平,按2006年工业总产值计算,可净增工业增加值102.27亿元和387.97亿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也可由原来的1.16吨标准煤分别降低到1.12吨标准煤和0.97吨标准煤。(见表10)
表10: 2000年-2006年全国、全省与无锡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较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无 锡 |
23.15 |
22.55 |
23.74 |
24.07 |
23.57 |
24.05 |
23.32 |
江苏省 |
24.92 |
25.05 |
23.52 |
25.90 |
25.96 |
24.80 |
24.76 |
全 国 |
29.64 |
29.68 |
29.78 |
29.51 |
28.30 |
28.69 |
28.77 |
(四)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但世界各国在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后,能源消费结构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转变。长期以来,无锡工业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天然气、石油制品等优质清洁能源比例偏低,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十五”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由2000年的1066.14万吨增至2006年的2379.15万吨,全市单位土地面积煤炭消费量也由2000年的每平方公里2293吨上升至2006年的每平方公里4969吨,六年增长1.17倍,2006年,无锡市这一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7倍。煤炭在燃烧及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气和固体废物。此外,煤炭燃烧导致的酸雨污染,间接的经济损失较大。所以,如果考虑环境生态效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成本巨大,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
五、无锡工业节能降耗的对策和建议
节能降耗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根据无锡“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工业能耗水平事关大局,如何切实地将工业能耗水平降低到合理的范围,是实现能耗水平降低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工业产出中的附加值比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引领节能降耗工作。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无锡工业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高耗能企业过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要通过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低耗能的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在无锡市的工业结构中,2006年,无锡市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五个低耗能行业,工业现价产值达到2544.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现价产值的35.7%,该五个行业的能源消费量144.12万吨标准煤,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06吨标准煤。无锡市高能耗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工业产值为1241.2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17.4%,而综合能源消费量达507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达0.41吨标准煤。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耗能和高附加值特点的行业,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地扩张,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耗高效方向转变,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煤炭在无锡市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但由于资源条件限制,无锡市以煤炭为主的消费格局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改变。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和运输带来巨大压力,也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应逐渐降低煤炭直接利用的比重,积极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品种结构。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开发利用太阳能,搞好太阳能热水器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要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能源和替代能源,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目前,西气东输的实现为无锡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应抓住机遇,加快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在工业企业的利用步伐,最大限度地用足天然气可供资源。
(三)加强能源监督管理。
节能降耗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科学进步,向技术改造要能源。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在于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的能源方针,研究制定节能政策,明确激励政策,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强化节能管理。要研究制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企业节能的优惠财税政策,研究制定对购买、使用高效率节能产品定额补贴的政策,节能技术产品研发的优惠政策,以及为推动节能建立节能基金等。要建立产品能耗定限考核制度、能源利用分析报告制度、能源管理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重点用能岗位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和能源管理奖惩制度等,要在加强对企业节能指导、服务的同时,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惩戒力度,强化节能管理,保证国家节能法规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
(四)加强能源基础工作,量化、跟踪和落实降耗指标。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关键。这就要求重点耗能企业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目前,企业的节能机构、能源监测和能源统计工作等都很薄弱,急需加强节能降耗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节能机构,完善能源监测和统计体系,制定节能降耗指标。
(五)走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道路。
循环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但它不能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的全部问题。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同等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发明新的技术和材料,对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进行替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应该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来发展,因为高新技术也有环境污染问题,也要消耗短缺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工业化的普遍生产模式。在制定无锡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尽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六)加大宣传导向,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节能降耗是全过程、全方位、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也是无锡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能源问题的契机,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战略意义,重点突出无锡市能源资源状况,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工业企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节能降耗工作,从而将节能降耗真正落到实处。运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节能降耗深入人心,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用能和节能习惯。建立咨询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互通。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