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受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和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畜牧业生产喜忧参半。生猪生产进入上升期,家禽养殖效益明显好转,牛、羊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疫病风险增大,给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增长带来隐忧。
一、畜牧业生产基本态势
(一)生猪养殖业缓步回升,但二季度出栏量明显下降
在市场和疫病的双重压力下,2006年安徽省生猪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虽然在去年下半年畜产品市场回暖,价格快速上扬的带动下,安徽省畜牧业逐渐走出低谷,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和发展,但和前几年相比,安徽省生猪生产仍未完全恢复正常水平。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生猪生产形势缓步回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出栏和存栏均呈缓慢回升态势。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省出栏生猪1223.18万头,同比增长了1.1%,猪肉总产达163.2万吨;6月底,安徽省生猪存栏1422.2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升至163.8万头。
分季度看,一季度,在节日市场需求旺盛和市场价格较好的带动下,存出栏量均呈较快增长态势;二季度,由于有效存栏不足和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出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持续补栏的制约因素增加,出栏量同比减少了8.6%。从存栏看,由于当前生猪供应趋紧,价格不断上涨,有效存栏进一步加快出栏,到6月底,安徽省生猪存栏量比3月底下降了0.8%。但总体来看,上半年安徽省生猪生产虽有起伏,但总体仍呈缓步回升态势,生猪生产正进入上升阶段的关键调整期。
(二)家禽养殖产销两旺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禽肉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禽肉在安徽省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也带动了安徽省家禽养殖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由于禽流感等禽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肉价格上涨,禽肉的替代效应明显,消费者对禽肉的消费稳定增加,加上价格较高,养殖效益可观。虽然二季度家禽出栏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延续着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安徽省共出栏家禽23523.52万只,同比增长了13.9%;存栏26504.49万只,同比增长了11.9%;禽蛋产量43.96万吨,同比增长了9.7%。
(三)牛羊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
上半年安徽省牛、羊存栏量继续增加,但存栏量仍低于去年同期,出栏量继续减少,但减幅趋缓。总体上看,牛、羊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上半年,安徽省牛、羊出栏量分别为115.4万头和556.0万头,同比分别下降了1.7%和8.3%;牛、羊存栏量分别为336.3万头和1002.8万头,比3月底分别增加了49.5万头和256万只,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牛、羊存栏量分别下降了4.6%和8.9%。
二、畜牧业生产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价格拉动与成本抑制是影响当前畜牧业生产态势的主要因素。今年二季度以来,安徽省生猪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各地生猪价格已达到每公斤13元左右,猪粮比价在7.5:1,和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已连续10个月高于5.5:1的一般盈亏平衡点,养殖效益可观。但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饲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据测算,目前出栏一头生猪,仅饲料成本就比上年同期增加50-100元;育成1只肉鸭通常要15斤料,增加饲料成本1-1.5元。同时,仔猪和禽苗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据调查点反映,目前仔猪价格维持在16元/公斤左右,一些地方供应存在一定缺口。
饲料价格和仔畜价格的上涨,使畜牧业特别是生猪养殖成本加大,压缩了畜牧业养殖户利润空间。以生猪为例,按目前的生猪价格计算,在不计人工成本情况下,散养农户每出栏一头生猪获利也只有150元左右;每年出栏5头生猪收入也只有750元,还不及外出打工1个月的收入。如果算上散养生猪因病死亡带来的巨大损失,农民养猪很难有相对可观的收益。“养猪不如打零工”的这一局面严重抑制了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疫病风险抑制了养殖户信心的恢复。近年来,生猪和家禽疫病呈现多发趋势,生猪、家禽和种猪的死亡率都较高,养殖风险增大。特别是对于散养户来说,由于科学养殖能力欠缺,养殖方式粗放,很难有效降低疫病风险,养殖的畜禽一旦感染疫病,常会成批死亡,损失惨重。2006年,安徽省淮北和江淮地区猪红热病高发,生猪养殖户损失惨重,能繁母猪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加上猪蓝耳病的影响,种猪死亡率高,繁殖能力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仔猪供应减少。疫病多发不仅造成了生猪生产能力的下滑,也严重影响了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三是劳动力大量外出使农村畜禽养殖户大量减少。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减少,农村“留守族”没有能力从事畜禽养殖和管护,加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收入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农民的养殖意愿不断下降,畜禽散养户不断减少。
四是规模户和养殖企业对全省畜牧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受上一轮畜牧业生产周期的影响,安徽省畜牧业生产格局进一步调整。畜禽散养户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生产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规模养殖的优势却进一步得到巩固,生产能力恢复较快。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安徽省生猪散养户出栏量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而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却同比增加了6.3%,占二季度全省生猪出栏量的比重达到了44.5%。这主要由于规模户抵御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周期性波动的低谷期对其影响较小,加上市场信息更加丰富,使他们能够从上年四季度就开始及时补栏,迅速恢复生产。虽然上半年散养户生猪补栏有所增加,但由于补栏较晚,存栏生猪尚未达到出栏标准,二季度散养户出栏量大量减少,生猪供应相对紧张。这也是4月份以来安徽省生猪价格不断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当前安徽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分析当前安徽省畜牧业生产形势,存在着诸多挑战。
挑战一:散养户养殖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生产不断萎缩。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畜牧业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之外最重要的产业,但在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性转型的影响下,安徽省以粗放、分散和数量型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散养畜牧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生产波动加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减弱,成本、效益压力和疫病风险不断增大,数量不断萎缩。以生猪养殖为例,虽然目前生猪养殖高于盈亏平衡点,效益可观;但如果考虑到人工成本和疫病导致的死亡,散养户生猪生产的效益仍然比较低。
挑战二:规模养殖户规模小、制约多、支持少,产业提升缓慢。近年来,安徽省畜牧业规模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面临的制约比较多,政策上的支持比较少,资金缺口大,产业提升缓慢,难以扩大规模和发挥规模效应,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以生猪为例,安徽省近90%的生猪规模养殖户是存栏量不足100头的中小规模户。目前,安徽省规模户还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难以从金融部门得到信贷支持。2006年安徽省农民人均从金融机构贷款101.9元,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用于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的信贷资金则更少。
挑战三:安徽省畜牧业产业链条短、竞争能力弱、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畜牧业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畜牧业发展状况不仅受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对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依赖也比较大,很容易受到相关产业的影响。和河南等畜牧业大省相比,安徽省饲料、兽药等畜牧业上游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对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下游的畜产品加工业在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安徽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相对缓慢,畜牧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
目前,安徽省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约在0.5:1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安徽省共60家规模以上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年生猪加工能力只有500万头左右,主营业务收入32.6亿元,仅相当于双汇主营业务收入的24%。而双汇集团每年可消化生猪2000万头、活牛50万头、羊100万只、10万吨鸡肉,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屠宰加工业形成了260多亿元的产值庞大产业链。由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安徽省畜禽养殖户直接面对着市场,巨大的市场风险使安徽省畜禽养殖户很难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立于不败。
面对当前安徽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必须抓住新一轮畜牧业生产周期的发展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快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分散数量型向集约规模效益型转变,以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对策一:加强政策调控力度,引导畜牧业稳定发展
一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扶持畜牧业生产。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比较效益低,因此,为了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或开展畜牧业保险业务。二要积极引导改善畜牧业生产结构,要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加快牛、羊和其他特色养殖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三要加大对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贴息贷款和生产补贴等多种形式促进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四要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统一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机制。准确的畜牧业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市场数据信息,不仅有利于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科学组织生产;也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畜牧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和及时调控。五要建立猪肉储备制度,平抑市场供应,减少价格的异常波动。
对策二: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延长壮大产业链条
要加强畜牧业科技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重视利用牲畜繁育改良、科学饲养、草场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成果,推广普及畜牧业实用技术,通过提高牲畜的个体产出率和畜产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广辟饲料资源,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发展壮大安徽省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按照“布局合理、分工合作、扶优扶强”的原则,扩大专项扶持资金规模,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规模效益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整合优化原料、资金、技术、流通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畜牧产业的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对策三: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消除畜牧业面源污染
畜牧业是安徽省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从目前情况看,安徽省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比较落后,人畜共处、畜禽混养给畜禽防疫、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快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科学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和统一服务”的原则,力争通过养殖小区建设,带动一大批规模养殖户快速健康发展。
对策四: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针对近年来畜禽疫病多发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强畜禽防疫队伍建设,加大防疫工作的人力和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畜禽疫病防治力度,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增强疫病防控能力,提高畜禽免疫密度,降低养殖风险,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