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西安市各级农业部门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非农产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农林牧渔:各业平稳发展
2007年上半年,西安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总56.67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 31.97亿元,增长4.17%,减少4.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 19.98亿元,增长8.19%,增加2.8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39.29亿元,增长16.21%,增加6.06个百分点。
上半年,西安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4.88亿元,同比增长6.1%。
(一)夏粮减产,秋粮预计丰收
2007年,西安市夏粮播种面积324.2万亩,同比增长0.3%。据预测,西安市今年粮食亩产
值得欣喜的是,由于夏播期间雨水偏多,为秋粮的播种提供了较好的墒情,如果后期没有自然灾害发生,预计今年秋粮可以丰收。
(二)设施蔬菜等现代农业成为西安市农业增速、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近几年,西安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季节差别、地区差别逐渐缩小,设施蔬菜已发展成为西安市第一大经济作物,目前大体上形成了“两带两基地”的规模化布局。“两带”为灞-临-高蔬菜产业带、沿渭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包括19个乡镇),“两基地”为阎良万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蓝田、长安、临潼、周至的秦岭北麓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设施、无公害蔬菜等现代农业成为西安市农业增速、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上半年,西安市蔬菜产量77.04万吨,同比增长10.8%,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5%。设施蔬菜面积已达20.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2.89万亩,大棚面积6.74万亩,中小棚面积10.6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67.6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87.8%。全市经过省上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31个,无公害蔬菜认定面积12.99万亩,无公害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三)畜牧业发展稳定,生猪、禽蛋价格上涨
上半年,西安市畜牧存出栏及肉产量平稳发展。出栏方面:牛6.76万头,增长4.1%;猪97.77万头,增长7.5%;羊24.55万只,增长3.6%;家禽677.96万只,下降4.2%。存栏方面:牛31.37万头,增长0.9%;猪131.13万头,增长1.2%;羊50.07万只,增长5.9%;家禽1349.51万只,增长1.1%。肉类总产量9.72万吨,增长4.2%;奶类总产量23.39万吨,增长8.9%,禽蛋产量5.67万吨,增长3.9%。
五月份以来,全国猪肉、禽蛋价格普遍上涨,原因一是去年上半年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导致目前存栏水平较低,市场供应少。二是今年以来,玉米等主要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西安市去年虽然没有发生疫情,但受全国形势影响,供应不足,价格也是一路上涨。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畜牧业价格指数为116.81%,比去年同期增加19.11个百分点,活猪收购价格8.52元/公斤,同比增加2.19元,增长34.6%,禽蛋收购价格7.18元/公斤,增长67.78%。
为稳定肉品市场供应,鼓励生猪生产,日前,市政府出台了有关扶持措施,如落实新增基础母猪补贴,每新增一头母猪兑现扶持资金100元;出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给予每场10万元扶持补贴。加快全市150万头生猪产业带建设,引导西安市生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努力降低市场和疫病风险,保持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市场肉食品供应。
(四)苗圃建设加快,育苗面积及四旁植树增长较快。从2000年开始,西安市实施林木种苗工程,目前完成苗圃建设工程项目19个,年产苗量5313万株。上半年,西安市育苗面积1.
(五)无公害水产养殖兴起,水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上半年,西安市水产品产量4736吨,同比增长2.7%,其中无公害水产品产量3500吨,占 73.9%。灞桥区水流渔场、周至县西骆峪水库等16个水产品养殖场所,7823亩渔业养殖面积获得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认定证书。目前,西安市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已达20家,面积超过
特色农业:一村一品唱大戏
西安具有其他地市不可比拟的独特资源和地理优势。今年,西安市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因地制宜,宜瓜则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近40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2%左右。在这些专业村中,既有粮食、蔬菜、花卉、畜产品等传统农产品生产,又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运销专业村,还有一些专业村向旅游观光、文化产品等领域发展,产业类型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农民收入空间,拓宽了农民就业领域,而且专业村的兴起有利于农民提高专业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产业链和规模产业。
周至县裕盛村作为苗木花卉专业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8000亩,100%的农户都从事苗木花卉产业,村上有绿化园林公司11个,苗圃110多家,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主,围绕苗木花卉产业,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另外,临潼朝邑村的番茄制种、高陵的何村芹菜、阎良的康桥西瓜等,都成了省内外知名的蔬菜果品品牌,还形成了以临潼申东村为代表的奶牛板块,长安周家庄村为代表的笼养鸡饲养基地,蓝田寨子岭村、周至西峪村等为代表的秦川牛养殖基地,长安斗门、户县蒋村为代表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而且还出现了蓝田玉、户县农民画、长安农家乐、临潼陶俑纪念品、三兆花灯等涉农第三产业品牌。周至的猕猴桃、临潼的石榴、灞桥的樱桃、户县的葡萄、阎良的甜瓜、未央的水蜜桃等成了国内外的水果知名品牌。阎良区甜瓜亩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一半来自于瓜菜。以上市早、个儿小、味道甜、绿色无公害为特点的户县同兴西瓜,从最初的200余亩发展到如今5000余亩的产业规模,其产地被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双认证,被西安市政府授予“西甜瓜示范园”称号,已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同兴”品牌享誉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平均一个可以卖到15元。
龙头企业:农民致富的火车头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在一些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比较健全的地区,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火车头,“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使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得到保证,也降低了农民种植养殖的风险,加大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共赢。
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是西北地区产销量最大的乳制品专业生产企业集团,也是西安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奶牛饲养区域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在关中一线两带上建起了遍地林立的现代化科技示范养牛场、生态奶牛养殖小区和机械化集中挤奶站,带动临潼、阎良等周边数十万农户依靠饲养奶牛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银桥集团的发展是西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西安市进一步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了20个年产值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9户,出现了股份合作制、民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农户+协会等多种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火车头。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