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安徽省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122.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15.9%。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然而,随着国际贸易局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已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安徽省也不例外。面对这一形势,安徽省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切实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等结构调整,努力消除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一、安徽省外贸结构变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取得新突破,外贸结构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1、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IC)的划分标准,2006年全省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6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初级产品4.25亿美元,仅增长14.8%。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9%上升到2006的93.8%;同期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则由41%下降为6.2%(见表1),反映出近年来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从具有较高技术资金密集度的机电产品出口看,增长势头也日益强劲,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类的出口商品,2006年出口额为23.3亿美元,在全省外贸出口中所占比重达34%。另外,安徽省高科技产品虽然在国际上竞争力还比较弱,但近年来出口也呈现出可喜的增长势头。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10.1亿美元,增长22%,占全省外贸出口的14.8%。
表1 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趋势
年份 |
初级产品 出口额(亿美元) |
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 |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亿美元) |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 |
1990 |
2.3 |
41.0 |
3.4 |
59.0 |
1995 |
1.9 |
13.5 |
12.0 |
86.5 |
2000 |
2.9 |
13.3 |
18.8 |
86.7 |
2005 |
3.7 |
7.1 |
48.2 |
92.9 |
2006 |
4.3 |
6.2 |
64.1 |
93.8 |
2、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国际间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不断增多。为应对这一复杂局面,化解国际贸易风险,安徽省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展贸易空间。目前安徽省出口市场已形成以欧盟、美国、日本、港台为重点,遍布全球的多元化格局。2006年,全省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强劲。其中,对非洲出口5.88亿美元,增长50.9%;对拉丁美洲出口4.85亿美元,增长49.8%。对传统市场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速,其中,对亚洲出口29.55亿美元,增长33.3%;对欧洲出口15.76亿美元,增长26.5%;对北美洲出口11.01亿美元,增长22.4%;对大洋洲出口1.31亿美元,增长14.6%。
3、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
2000年以前,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少,出口规模较小,国有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占70%以上。随着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逐步加入到出口贸易队伍中来,经营主体结构日趋多元化。2006年,国有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32.2%,比2002年下降39.1个百分点;集体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37.1%,比2002年提高27.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30.7%,比200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4、贸易方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之初,安徽省对外贸易仅限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形式几乎没有。近年来在国家鼓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指导思想下,安徽省加工贸易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2006年,全省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3.5个百分点,其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15.8%提高到25.2%。
二、当前外贸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直接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然而,随着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安徽省外贸结构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若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安徽省外贸持续协调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1、市场集中度高,风险大
安徽省进、出口市场存在集中度偏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006年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韩国五大市场出口占全省的54%;二是安徽省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和进口国家(地区)存在错位。2006年进、出口排名皆位于前10位的国家(地区)仅有5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和德国),其中出口排名第一位的美国,安徽省对其进口额仅占其出口额的31.5%,贸易顺差达6.6亿美元。目前,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较多,而安徽省贸易顺差过度集中于这两个市场,这对外贸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将产生影响。
表2 2006年安徽省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国 家 |
美国 |
日本 |
韩国 |
香港 |
俄罗斯 |
台湾 |
德国 |
阿联酋 |
新加坡 |
意大利 |
出口额 |
9.61 |
5.01 |
4.52 |
3.92 |
2.42 |
1.97 |
1.96 |
1.76 |
1.73 |
1.66 |
国 家 |
智利 |
日本 |
澳大利亚 |
德国 |
巴西 |
韩国 |
美国 |
加拿大 |
秘鲁 |
台湾 |
进口额 |
9.42 |
6.83 |
6.77 |
6.03 |
3.34 |
3.17 |
3.03 |
2.0 |
1.75 |
1.39 |
2、地区外贸发展不平衡
安徽省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马鞍山和铜陵,2006年上述四市共实现外贸出口50.9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74.5%。其它13个市,仅实现外贸出口17.5亿美元,占全省25.5%。
3、出口商品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
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安徽省工业制成品不仅比重偏低,而且大部分属于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技术成熟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很少,出口商品的经济效益不高。如2006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56.7%,安徽省仅为34%,比全国低22.7个百分点,而且纺织、服装、鞋类3类附加值较低的商品出口额占21.6%,高全国4.5个百分点。从经济效益来看,以鞋类出口为例,2006年全省出口各种鞋1.16亿双,出口额为1.89亿美元,每双鞋价格仅为1.63美元,基本没有利润。
4、加工贸易发展滞后
加工贸易是近年来中国外贸增长最快的部分,它占了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远远低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2006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为25.2%,而同期全国为52.7%,差距达27.5个百分点。
三、调整外贸结构,促进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调整外贸结构,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除了调整省内经济结构,壮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改善进出口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等方面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贸易观念,促进外贸进出口协调稳定发展
安徽省应当转变过去单纯追求出口创汇指标的观念,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抓好以引进技术为重点的进口工作,把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以此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促进安徽省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是结合利用外资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敢于以市场换技术,鼓励外商来安徽省兴办高科技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和技术大开方便之门。二是利用发展加工贸易的机会,加快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
2、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改善出口商品结构要大力支持和培育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把优势从产品价格优势转移到质量和品牌优势上来;要加大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档次,逐步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集中力量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将生物工程、电子通信等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突破口;继续做大做强机电出口产业,既要扩大规模更要提高技术含量。
3、优化市场结构,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
在纵深发展欧、美、日、港等主要市场和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拉美、非洲、中东、俄罗斯及东欧市场,使安徽省出口市场在地区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布局。要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经贸洽谈会、展销会、出国推销小组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坚持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经济合作、贸易与援外有机结合。对欧、美、日等主销市场,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重点,大力发展名牌产品或互补型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俄罗斯、东欧、中东市场,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商品信誉和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对东南亚、南亚市场,应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主攻建筑材料、机电产品、设备及技术的出口;对拉美和非洲市场,应充分利用我国设立的综合贸易中心、分拨中心,开展直接存储、分拨业务,推动轻纺、机电等产品出口。
4、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在努力提高合肥、芜湖、铜陵和马鞍山等地区外贸总量的同时,还应力促阜阳、黄山、池州、淮北、淮南、亳州和宿州等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对外贸易能力,为全面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一是加快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其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鼓励这些地区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业务,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增加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三是培育对外贸易的龙头企业,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示范效应。
5、提高加工贸易比重,实现贸易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加工贸易是安徽省对外贸易的薄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一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从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和安徽省实际来看,外商投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只有吸引到更多的外资才能促进加工贸易的较快发展。二要在高起点上发展加工贸易。安徽省不能再在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的水平上起步,要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如食品、纺织品、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塑料制品等作为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把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如计算机软硬件、通信产品等作为发展的重点。三要以进料加工为主,来料加工为辅。安徽省要在当前的环境下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就不应该热衷于搞只能赚取工缴费的来料加工,而是应该把进料加工作为重点,由外贸公司或企业自行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工或制造商品销往国外市场,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