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兰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增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7月10日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从城乡个体经济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和快速崛起,对兰州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发展兰州市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增长较快,而且扩展到国民经济更多的行业当中。过去主要分布在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较高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公路交通运输业、规模以下工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垄断行业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参与竞争与经营,特别是各类民办教育的兴起,以及邮电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也有股份制企业进入,促使兰州市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已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不断扩展的良好趋势。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机制,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快,已成为兰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为194.99亿元,占兰州市GDP的比重为30.54%。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兰州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越来越成为兰州市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

   

  2、兰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的活跃程度要高于第二产业。2006年兰州市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71.34亿元,占全部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4.57%;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17.65亿元,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6.16%,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中工业为58.58亿元,比重为25.37%,高于建筑业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为批零贸易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批零贸易餐饮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3.96亿元,占该行业的比重为79.19%;房地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76亿元,占该行业的比重为78.23%。

   

  3、兰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多、分布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扩张。兰州市从强化领导,政策扶持,营造氛围等多方入手,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已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6年,兰州市私营企业19541户,个体工商53047户(仅指持证个体户)。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已遍及兰州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十多个国民经济行业。

   

  4、兰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空间,维护了社会稳定。在目前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很难接纳更多的就业人员的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这不但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个体、私营经济就业量持续增长,成为兰州市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截止2006年末,兰州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99743人,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101756人。有效地支持了公有制经济用人制度的改革,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私营经济有效地弥补了行业缺位,使经济结构更趋完善。2006年兰州市私营经济广泛分布在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中,有效的扩大了兰州市经济的行业覆盖面。其中,工业拥有私营企业2055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10.52%;建筑业686户,占3.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51户,占2.3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11254户,占57.59%;房地产业604户,占3.09%。2006年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84亿元,占兰州市GDP的比重为7.81%,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39亿元,工业增加值19.2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34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8.8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18亿元,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0.86亿元,为完善兰州市经济结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自主的经营决策、灵活的运行机制,这些特点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天然吻合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而且有助于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竞争体系的形成。

   

  1、明晰的产权关系。非公有制企业一个突出优势就是产权关系清晰,是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回应市场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是企业经营效率化、自主化、科学化的可靠保证。

   

  2、灵活的经营机制。据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产、供、销模式,按照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建立自己独特的经营机制。而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往往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

   

  3、自主的经营决策。非公有制企业没有“请示”的现象,少有议而不决的事情,根本杜绝了“文山会海”。企业经营者认准的事,就大胆的干,大胆的创。因此,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能抓住机会,提高效率。

   

  4、精干高效的组织形式。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出资人的出资状况来确定企业是否采用“个人业主”、“合伙制”或“公司制”等组织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其用工方式比较灵活,员工的工作量基本饱和,许多人都身兼数职,特别是管理人员,不设闲职,每个人都按照各自生产经营业绩的好坏获取报酬。部门、员工各自责权非常明确,不存在扯皮推诿现象,每一项大动作、大改革、投资都不需要向有关主管部门层层审核报批。认准的事,只需老板下决心即可,减少了环节,赢得了商机。

   

  5、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兰州市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据有关部门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对兰州市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满意程度逐渐提高。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鼓励、扶持和引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进程中,非公有制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规模小,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兰州市个体户平均每户仅1.92人,私营企业平均使用雇工7.26人。私营企业户均产值8.15万元,人均产值0.80万元,私营企业户均营业收入28.30万元;个体户户均产值0.69万元,人均产值0.36万元,个体户户均营业收入11.14万元;95.18%的个体户、84.67%的私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这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2、经营户的法制观念薄弱。2006年兰州市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案件2153件,案件总值302.29万元,没收金额38.65万元,罚款金额154.47万元,其中: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案件数为1772件,占案件总量的比重达到了82.30%。私营企业守信户948户,比去年同期下降35.51%;严重失信户992户,同比增长29倍,其中,上黑名单的户数为970户,同比增长28倍。

   

  3、产业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兰州市非公企业大都是立足于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企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中,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的行业比较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整体上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非公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兰州市非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不及10%。企业起点不高。

   

  4、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方式落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粗放,企业文化缺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差,损害消费者利益,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多数属于家族制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制管理越来越阻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亲情大于制度。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甚大。管理者素质和决策水平还有待提高。有些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决策管理水平还不高。

   

  5、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度不高。按照职工劳动保障的有关规定,企业应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有的企业存在工资低、不按时发放工资、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不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

   

    四、发展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建议

   

  1、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挂靠联合,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壮大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走出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三是积极倡导非公有制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关爱员工,自觉维护劳动用工制度,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社会保险,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实提供统计资料,鼓励企业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加大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整治力度。在对非公企业的调查中,企业对市场经济秩序、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较低,对行业恶性竞争、制假造假,不按时履行合同、拖欠贷款等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必须加大对兰州市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整治力度,真正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使企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展开公平竞争。同时要保障投资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安商”。

   

  3、加快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人才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供应链。利用国企改革的时机,从国有企业引进人才。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人才。二是要建立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社会服务协作体系,加快咨询、评估、会计、律师、招投标代理等中介服务的发展。积极为初创小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在整个社会中的组织化程度。

   

  4、简化贷款手续,拓宽非公企业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应根据企业规模和其发展潜力区别对待,简化贷款手续,加大投放力度。企业要提高素质,提高信誉度,规范经营管理,建立相互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一是积极构筑与非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二是广泛建立非公企业发展基金;三是建立非公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积极发展面向非公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